最高票價12元的印度電影,能在中國“長生不老”了?

最高票价12元的印度电影,能在中国“长生不老”了?

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印象,已經從唱歌跳舞人開掛,變成了女性夢想又勵志。前者是外在的、藝術的一種評判和考量,後者是內在的,情感的一種共鳴和感知。

當一切藝術,從冰冷的判斷到情感到感知,它就已經成為了一種窗口,爆發是不可避免的。印度電影在近10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兜兜轉轉,始終打不開局面。直到阿米爾·汗的出現,一切發生了轉折。

又隨著《摔跤吧!爸爸》具有里程碑式的超10億票房,讓印度電影不再止於阿米爾·汗。(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今年在已經上映的4部印度電影裡,票房最低的是《巴霍巴利王2》,但也有7674萬。這部電影和目前走紅的印度電影完全不同,它是類型片屬性很強的特效大片。

反過來說,其餘三部劇情片票房均破億,而且有兩部衝入2018進口片前十名。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達到了一個非常可觀的高度。

當印度電影掀起熱潮時,國內影迷和媒體紛紛驚呼印度電影已經扭轉了頹勢,前途一片大好。但印度電影本土市場“造血”功能如何?中國狂熱資本瘋狂追逐下,印度電影引進甚至合拍會發生哪些變化?可能更需要關注和警惕。

印度片,真的已經到了在國內“長生不老“的地步了嗎?

改變印度6億女性命運,

為何也能感動中國?

《摔跤吧!爸爸》對於印度電影的引進來說,是一個極其關鍵的節點。它基本上改變了普通影迷對於印度電影刻板的固有印象,不再相信類似於《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只是印度電影的零星個例。

而相比《我的個神啊》,《摔跤吧!爸爸》顯然更接“地氣”。它的每一個問題,都狠狠的砸在影迷的心上,讓他充分關注和聯想自己的現實生活。而這部電影破12億的超高票房,讓一連串印度電影走入中國市場,形成了高密度的“印度熱”。

從去年5月份《摔跤吧!爸爸》到今年的《起跑線》,這些印度電影本質上都有著“三叉戟”。即女性、家庭、勵志,而無論放在哪一個時代哪一個國家,這“三叉戟”基本上都受用。

事實上,女性、家庭、教育、每一個問題無一不是中國當下所面臨的困境。即便是宗教信仰的矛盾,也能在內地找到現實落腳。印度的宗教,某種程度上帶有中外對立的反叛和對抗。這在中國,可以是崇洋媚外的諷刺,可以是家長傳統的叛逆,總之,印度電影的精神母題好似為了國人量身定製。

當我們的“死扣”沒有解開的時候,印度電影就是一個情緒的宣洩口。和好萊塢冗長的IP開發不同,印度電影在內地是完全獨立的存在。印度電影已經自成一派,形成了品牌效應。

回到《廁所英雄》,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2012年,印度新娘安妮塔·納利不堪忍受戶外如廁的痛苦,婚後第四天逃回孃家,說“如果沒有一個獨立廁所,就不回家。” 某社會慈善機構為此建了一個廁所,小兩口才得以團聚。

目前,這一電影的豆瓣評分達到了7.3分。雖然其網絡資源早已解禁。但從電影首日近20%的排片佔比來看,利用其獨特的類型和優質的口碑,基本上又是一部妥妥的破億電影。

年產量超1000部最高票價12元

印度電影能不能“持久引進”?

和其他國家電影所不同的是,印度電影似乎對於時效性要求的並不嚴苛。《廁所英雄》的引進,滯後了10個月;《起跑線》的引進,滯後了11個月;《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引進,滯後了一年半;《神秘巨星》的引進,滯後了3個月;《摔跤吧!爸爸》的引進,滯後了7個月。

對於小眾批片來說,天敵就是網絡盜版資源。因為口碑突出的高分佳片,早就在內地成為了“網紅”,口碑平平的電影絕大多數都難以被引進,即便引進也基本是九死一生。因為它不具備獨特的優勢,無法和國產大片以及好萊塢電影相競爭。

但印度電影,並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只有有足夠的口碑,足夠的話題,在內地仍然有著足夠大的市場。這是印度電影最獨特的優勢,但當市場空間擴大,需求增高,印度電影本身具備“持久引進”的特點嗎?

印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製作國,年產量超過了1000部。但回本的電影不足5%,這一數據甚至低於中國。這也就意味著,絕大多數引進國內的印度電影,都是千里挑一的絕對佳片。其上映延期,是缺乏足夠多具備時效性佳片的現實無奈。

印度電影類型豐富,在海外發行上依靠強大的印度裔也有著遠好於中國的海外發行體系。但印度電影,也因為過於龐大複雜的生產體系,在質量上良莠不齊。

如果說,印度電影“一言不合就跳舞”是中國影迷對文化陌生的戲虐,那“手扛摩托,腳踢汽車”的雷人片段就是印度電影的真實反饋。

印度由於其特殊國情,絕大多數國民的文化素養不高。其前四大多廳影院院線平均票價為2.75美元,但承載更多觀影需求的單廳影院平均票房只有1美元。據報道,2016年,印度電影平均票價為47盧比(約4.7元人民幣),遠低於中國平均票價33元人民幣,多年以來印度政府還是限制了很多地區的最高票價不得超過120盧比(約12元人民幣)。

其實票價高低,只是一個外在的數據衡量。其實質問題在於,為了契合印度影迷自身的文化屬性和觀影需求,電影的質量註定不會“曲高和寡“。印度歌舞片段的前身,是中場休息供男性影迷休息娛樂的必備項目,其發展的初衷就是帶有情色意味的。

只是後來,隨著國民文化素質的提升,才一步步演變到了今天這樣。但印度仍然存在的男性主義,除了反映在居高不下的強姦率外,電影裡追火車、撕汽車等雷人片段是不是也是順應了男性影迷的觀影需求呢?

這種觀影需求是國民文化素質的直接反饋,如同我們前幾年在經濟高速增長時對於喜劇的大量需求,導致一批平庸鬧劇的產生;如同現在新中產階級的崛起,對於“前任”話題的關注,讓“前任“成為了愛情片的一大支流;而大量95後、00後走入影院,對於口碑、個性的需求增高,讓文藝片和紀錄片有了生長空間。

印度電影目前的發展現狀,無法保證源源不斷的輸出高質量佳片。但狂熱的中國資本,又該如何在“印度熱“中瘋狂掘金呢?或許只有兩種辦法,一是大量挖掘嚴重延期但口碑突出的高分影片,通過強大的商業包裝引進內地;二,中國資本進入上游,與印度片方合作,加速”定製化“生產。

中國商人,是神是魔

如今,阿米爾·汗已經成為了內地人人皆知的超級明星。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我的個神啊》再到《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阿米爾·汗通過一部部作品奠定了如今他在中國的人氣。

阿米爾·汗已經“成長”為了在中國堪稱絕對一線的電影明星,而他的身份也從演員向製片人、影視公司老闆轉變。阿米爾·汗的多重身份,必然會受到中國資本的瘋狂追逐。

《神秘巨星》中阿米爾·汗不再是絕對主角,整個電影的口碑和《摔跤吧!爸爸》有著一定的差距。但這部電影卻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它是首部以分賬片形式進入中國市場的印度電影。阿米爾·汗影業正是這部電影的出品方,中國的創世星影業時是這部電影的聯合出品方。

長期深耕印度批片引進的創世星,終於守候到了一個大IP。通過參與上游,改變印度電影引進的遊戲規則等多重方式,在印度電影引進上佔據著絕對的份額。而作為回報,《神秘巨星》在中國的票房收入是印度本土的10倍。

無論是對於阿米爾·汗還是對於創世星,都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隨著印度電影高票房常態化,批片價格翻倍式增長和分賬片模式也註定會出現。中國龐大的市場空間,對於印度電影繼續拓寬海外發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中國電影在引進片方面也不斷的拓展自己的類型,填補題材的空白。

但引進片的主動權和天花板似乎都比較明顯,因此從不“安分”的中國商人早早就盯上了合拍片這塊大蛋糕。早在《我的個神啊》走紅內地的時候,中國就和印度嘗試合拍電影。

2016年,兩部由華夏電影(中國)、孔雀山文化傳媒(中國)、愛神國際娛樂(印度)、Trinity影業(印度)聯合制片的中印合拍片在印度舉行了發佈會。這兩部電影的中文片名分別為《私奔到中國》(暫定)和《阿辛哥的奇妙之旅》(暫定)。

暫定2017年上映的兩部合拍片,直到今日都無見蹤影。而因為中印政治關係在2015年升溫,中印合拍片有了政策上的傾斜。但《大唐玄奘》、《功夫瑜伽》和《大鬧天竺》3部反映中印友好交流題材的電影,在口碑上都無法令人感到滿意。

但印度電影票房一日不減,中國商人的熱情就於日陡增。中國資方逐漸參與到印度電影的前期創作,渴望對印度電影中一些不適應國內市場的細節進行調整和修改,甚至在前期題材的選擇上提出更適合雙方國情的故事。

但印度電影在內地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極度本土、極度真實的條件之下。如果中國資本的滲透改變了這一優勢,誰還能保證影迷會願意看一部“扭曲的且定製化”的印度電影?

而印度本土電影本身在內地就過於單一化,凡是主打視效的大片無一成功案例,(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起碼和聚焦現實本土的劇情片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本身的類型單一,隨著需求量增多,矛盾也會變得越來越突出。

當這些問題,隨著一部又一部印度電影大爆會變得越來越棘手。任何國家、任何類型的電影都是建立在日益更新且日益提高的基礎上才能持久的吸引影迷,想要靠一時的單一類型通吃市場?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