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穿開襠褲嗎?

古人不僅穿開襠褲,而且穿了二千多年,尤其是王宮裡最喜歡穿,直到漢朝才漸漸不穿了,而西方國家到了十七世紀,婦女還穿開襠褲呢。

古代人穿開襠褲嗎?

漢朝以及之前的古人們是不穿褲子的,下身穿的叫“脛衣”,所謂的脛衣類似於今天的長筒襪,它只有兩隻單獨的褲管,沒有褲腰,上端用帶子系在腰上。只有褲管的褲子當然是沒有襠的,或者說是開襠的。

古代人穿開襠褲嗎?

(脛衣)

除了脛衣,當時還有“下裳”,其實就是前後兩塊布,為了遮住中間的,是男女都穿,講究些的會在下裳裡穿上脛衣,豪放些的就直接光腿了。

在漢朝脛衣有了變化,兩隻庫管連接了起來,有了褲腰,但還是屬於開襠褲,叫“窮褲”。

《漢書·上官皇后傳》中記載:“雖宮人使令皆為窮褲,多其帶。”窮褲一直到唐朝還有人穿。

古代人穿開襠褲嗎?

大家看古裝片的都知道,公子書生們都流行在腰部掛著一塊玉,其實這是有歷史根據的。古人們用玉石壓住下裳,不過不是為了瀟灑顯擺,而是為了別讓它在走路時大幅度擺動,以免春光外洩。

西漢人戴聖寫的《禮記·曲禮》中說“勞毋袒,暑毋褰裳”,意思就是:勞動的時候不要袒露身體,夏天再熱也不能把下裳提起來。意思就是大家都要點臉,別走光。

古代人穿開襠褲嗎?

古代漢人愛春秋戰國穿開襠褲的時候,北方草原民族已經先行一步,穿上了有襠的褲子,叫“縵襠”,畢竟他們得騎馬嘛,沒襠怎麼得了。後來“縵襠”傳入中原,與窮褲相結合,成為“褌”,就是現在咱們穿的褲子的早期原形了。在史書中經常看到的“犢鼻褌”,就是短褲,如日本相撲手穿的短褲就叫“犢鼻褌”。

古代人穿開襠褲嗎?

但是有意思的是,“褌”這種有襠褲發明出來後,被認為是一種低賤的服飾,都是下層百姓們穿,宮廷裡面仍舊喜歡穿開檔的“窮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