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修道一輩子,毫無所獲,年老將死時,命子孫把自己送入地穴

李清是北海人。他家世代相傳以染布為業。李清小時候喜歡學習道術,經常迎請齊魯一帶的術士、道流,而且一定虔誠地接待。

但是他始終沒有遇上真正的仙人。他勤苦求道的意志就更加堅定迫切。他家裡很有錢,一向是州里的豪富之家。他的子孫及內外親戚,將近一百多家,都往來益都,經商賺錢。

每當李清過生日,親戚們便爭先恐後地送禮。他共積累了一百多萬家當。李清性情仁厚儉樸,凡送禮來的全都不拒絕,收了禮也不輕易用掉。如此只進不出積累起來的東西把庫房裝得滿滿的。

李清修道一輩子,毫無所獲,年老將死時,命子孫把自己送入地穴

六十九歲生日的前十天,他忽然叫來所有親屬,大擺酒宴,然後對大家說:“你們靠著勤奮努力,各自都能很好地生活,我也得到了優厚的供給。

但我穿布衣,吃菜食,已經三十多年了,難道我還能對靠豪華奢侈感興趣嗎?你們因為我年紀大,是長輩,每當我過生日都送給我一些衣服玩物,已經十分奢侈了。

我把長期以來得到的禮物,封存在一個屋子裡,一直沒有仔細看。你們白白損耗的資財,在我這裡有如糞土,究意是為了什麼呢?

有幸上天沒有把我的魂捉去,又快到我的生日了,我知道你們還得置辦禮物為我祝壽。所以提前把你們集合起來,就是要制止你們的做法。”

子孫們都說:“祝壽的事自古就有,不這樣怎麼能顯示兒孫們的孝敬之心?請不要禁止,讓親屬們感到不安。”

李清說:“如果你們的意志不可改變,那就按照我的想法去做,可以嗎?”

兒孫們都說:“願意聆聽老人家的意旨。”

李清說:“你們各自送給我一百尺大纖麻繩子,總的計算,這樣我就可以得到幾千幾百丈繩子了,用這麼長的東西來祝福我,壽命難道還不延長嗎?”

兒孫們都說:“我們一定照辦。但是您老的這種意思一定有原因,可以問嗎?”

李清對兒孫們說:“讓你們知道也好。我是下界的俗人,胡亂地追求道術,費盡精神心力,日夜勤勞,到如今已經六十年了,卻沒有一點成就。

我已經到了老年,朽壞損耗將盡,自己預想筋骨用不上二三年了。我想趁著眼睛、耳朵、腿腳還好使,實現我早年的願意。希望你們不要阻止我。”

在這以前,青州南十里有一座高山。這山俯壓著郡城,峰頂從中間裂開,豁口成為關崖。州里人家家坐對著峰巒霧氣、來往的雲和鳥,全都看得清清楚楚。

察看《圖經》,叫它“雲門山”,一般人又叫它“劈山”。李清對此山很早就有想法,到這時他才對親屬們講:“雲門山是神仙的洞府,我要到那裡去。我過生日那天,我坐在一個大竹筐裡,就用那根大麻繩子作拴著,你們用轆轤把我放下去,如果不能靠前,我就趕緊拉那繩子,你們就把我拽出來。假如能遇上仙人,能了卻我的心願,我也能再回來。”

李清修道一輩子,毫無所獲,年老將死時,命子孫把自己送入地穴

子孫親戚們哭著勸他說:“冥間寂寞而又深遠,極難預測,況且山精樹怪、牛鬼蛇神,什麼東西沒有?你怎麼忍心把千金的身子,自動投到那裡邊?這哪是長壽的辦法呢?”

  李清說:“這是我的心願。如果你們一定要阻攔,那我就偷著走。這就不如用竹筐和大繩子那樣安全。”

眾人知道他不能再回心轉意,就共同籌辦了這件事。到了他生日的那天,親屬鄰居千百人,爭搶著送來酒飯。天要亮的時候,大家全都匯聚在山頂上,李清就揮手走進竹筐。

過了好久他才到了地面上,那裡面很暗。抬頭看天,天只有手掌那麼大。用手摸一下四面的牆壁,大約只能容下兩張席子。東南方向有一個洞,可以彎著腰走進去。

於是李清扔掉竹筐走了進去。剛進去的時候挺狹窄,再往前走就可以直起腰來。如此走了大約三十里,他望見了微弱的亮光。

一會兒來到洞口,山川景像,雲煙草樹,好像不是人世間的風光。他眺望了好久,只有東南方向十幾裡的地方,隱隱約約好像有人居住。

李清修道一輩子,毫無所獲,年老將死時,命子孫把自己送入地穴

於是他就慢慢走過去。到那一看,卻是一個陡絕的臺子,臺階極險峻。從南面可以登上去,他就虔誠地一步一步走上去,心裡非常害怕。

等到走到地方,見這裡的殿堂屋宇很整齊,其中有四五個道士。於是李清就敲門。不一會兒有一個青衣童子在門裡問是誰叫門,李清回答說:“我是青州的染工李清。”

青衣童子就像他說的這樣回去稟報。李清聽到中堂有人說:“李清他來了?”於是就讓他上前去。李清惶恐地小步走上去參拜。

有人對李清說:“你暫且住在這裡。”要出門的時候又回頭說:“千萬不要開北門。”

李清在院裡屋裡巡視,又打開了東西門,心情很清爽,自以為永遠住進了仙境。於是來到堂北,見北門斜掩著,偶然出去一望,見下面是青州,好像就在眼前。思念家鄉的心情,好久才平靜下來。他悔恨自己不該有想回家的念頭。

李清修道一輩子,毫無所獲,年老將死時,命子孫把自己送入地穴

這時候眾仙人已經回來了。其中有人互相說:“讓他不要開北門,他卻如此糊塗!可見仙界是不可隨便來的。”

於是就把一個瓶子裡的酒倒一碗給他,酒的顏色很白。他喝完酒,人家對他說:“你可以暫且回去。”

李清就叩頭哀求,還說:“沒有回去的路。”眾仙對他說:“你該當到這來,只是時限沒到而已。你不要怕沒有路,只要閉上眼睛,腳一落地就到家鄉了。”李清不得已,只好灑淚告別。

有仙人互相說:“既然打發他回去,應該讓他有生活的辦法。”李清心裡依仗自己家裡有錢,驚訝這話是不瞭解自己。一人看著李清說:“你到堂內的閣子上,拿一軸書帶走吧。”

李清拿到書之後,那人又對他說:“如果回去生活上沒有依靠,可以憑這軸書謀生。”李清於是閉上眼睛,覺得身子像鳥在飛,只聽到風聲水聲激盪,不一會兒就踩到了地面。睜眼一看,是青州的南門。當時只是申時的末了。

城壕道路,彷彿和原來一樣。至於房屋樹木、人民的服用,已經完全改變了。他獨自走了一整天,還沒有一個認識的人。於是他就回到故屋去。早晨出來時的大宅院大門樓,完全變了樣子。

左側有做染布生意的,他就過去和人家說話。那人自稱姓李,說:“我家本來是北海的一個富戶。”他指了指前後的街道,“這都是我祖先的舊業。聽說我爺爺在隋朝開皇四年過生日那天,自己用繩子下到南山下,不知到底哪兒去了。因此家境衰敗了。”

李清修道一輩子,毫無所獲,年老將死時,命子孫把自己送入地穴

當時是唐高宗永徽元年,天下富足。北海常常有認識李清的,因此齊魯一帶跟著李清學道術的有上百上千人。到了永徽五年,李清和門徒們告別說:“我要到泰山去看封禪。”從此就不知他到哪兒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