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鐵朋友說“印度是來搗亂的”,聽聽沒壞處

巴鐵朋友說“印度是來搗亂的”,聽聽沒壞處

明天,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就要開了,這是一次外交盛會。對上合組織來說,意義也不一般。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首次以成員國身份,參加上合峰會。

同學們都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冤家。上合能容納它們同時加入,也體現了上合的開放與包容。巴鐵就不用說了,那是咱全天候的好哥們。而印度雖然去年和中國鬧了矛盾,一度搞得挺緊張,但兩國後來還是妥善處理了。尤其最近一段時間,印度總理莫迪對中國接連吹暖風,讓中印關係的氣氛為之一變。

如此一來,這一次上合青島峰會的氛圍可以說是極好的。和同時段開的G7峰會有明顯反差,聽說其他6個西方國家領導人,商量好了,要在G7這個場合,集體質問特朗普,問他為啥如此“特沒譜”。咱又有一場好戲看了。

而上合峰會,是衝著解決問題的,是務實的,這是中國對待所有多邊機制的期待,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就讓我們期待上合峰會的成功吧。

這個時候,刀哥收到了一封信。信是曾任巴基斯坦駐華參贊,現任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國立科技大學教授澤米爾·阿萬先生寫的。澤米爾先生是刀哥的老朋友,經常和刀哥交流對時事的看法。他對中國的友好和熱情,極具感染力。

在信中,澤米爾先生談了對此屆上合峰會的看法。作為一個資深“巴鐵”,老澤的信洋溢著對中國的友好,對上合組織未來的樂觀。

並不意外,信重點還談到了對印度深深的警惕。刀哥把信的全文附上來,就當是對我們的一個提醒吧。可能有他站在巴基斯坦立場,對印度有偏見的地方,但多聽聽各方聲音,對我們總是沒壞處的。

李小飛刀先生:

印度和巴基斯坦將首次以成員國身份參加青島的上海合作組織首腦會議。巴基斯坦已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所有上合組織成員國接洽,加入上合組織將進一步增強和提高巴基斯坦的地位和區域融入度。

然而印度的參與值得深思。印度在上合組織中扮演什麼角色?印度如何恰當地融入上合組織?能帶給人什麼期待?

先回顧一下歷史事實:成立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南盟)是為了建立南亞國家的聯合陣線(刀哥注:成立於1985年南盟是南亞國家共同建立的互助合作組織,共有巴基斯坦、馬爾代夫、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7個成員國),以促進該區域內外成員國的經濟發展和市場準入。

印度試圖劫持這個論壇,後來又攪局首腦會議,視南盟為功能失調的平臺。自1956年誕生不結盟運動以來,印度一直是主要的推動者,但當冷戰結束時,印度發現如果想實現其地緣政治動機,不結盟並非明智之舉。如今印度仍然是不結盟運動的一份子,但它通過與西方保持步調一致,與不結盟產生實質性背離。不幸的是,印度扮演的角色往往是麻煩製造者。

為理解這種“印度式行為”,我們需要剖析印度著名軍事和外交天才考底利耶(刀哥注:古印度政治家、哲學家,擅長權謀,被成為“印度的馬基雅維利”)奠定的印度外交政策基礎。考底利耶說:“你的鄰居是你的天敵,鄰居的鄰居是你的朋友”。這是考底利耶的理論根基,其他的理論都圍繞著這個基本原則。

遵循這條原則,人們可以理解印度加入由澳大利亞,美國和日本組成的四國集團,但人們不能明白,這種政策是否可以與上合組織這個區域聯盟並駕齊驅。印度可通過結成聯盟或簽署條約來尋求更強大國家的保護。印美簽署的《後勤交換協議備忘錄》(LEMOA)就是很好的例證。印美可以共享彼此的軍事後勤物資,因此大大增強雙方海戰的機動性。

考底利耶提出了雙重交易的原則,該原則建議各國與一個國家達成和平,以便與另一個國家開展敵對行動。印度是四方安全對話的成員之一,自詡為亞太地區的民主力量。實際上,四國集團的秘密動機是制衡中國和俄羅斯,即他們所謂的“不民主的力量”。如今印度是美國援助的第二大受益者,僅次於以色列。美國的援助涉及新技術,高科技武器,經濟和金融,以及政治和軍事。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如何才能平衡它在各個對抗集團中的利益?當然,上合組織有自己的地區安全與合作議程。印度將如何站隊?上合組織能否提供更好的方案拉攏印度與地域夥伴合作,而不去理睬那些跨地區的夥伴合作?

試想一下,印度在印度洋-太平洋對話中與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進行接觸,而中國和俄羅斯是美國的主要攻擊對象,印度能否加入上合組織並維護西方利益?印度必須明確表明其立場,以便上合首腦會議可以誕生大膽決策。

事實上,上合組織成員國佔據了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自然資源豐富,但老百姓依然困苦。充足的食物、飲用水、教育、醫療和安全仍然是主要挑戰。

我們強烈希望,藉助上合組織的平臺,我們能夠實現更多的合作、交流和貿易等,改善法律和秩序環境。我非常樂觀地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解決困擾世界大多數人的問題。

澤米爾·阿萬

看完這封信,相信很多人與刀哥一樣覺得,“老澤”的觀點能自圓其說,他的提醒有他的道理。事實上,對上合組織吸收印度與巴基斯坦成為正式成員,不但國際上曾有所懷疑,印度內部也沒有停止過爭議。有印度人擔心,中巴在上合組織內部可能的“聯手”,會將印度降為“二等公民”。

經過這一年的體會,相信大多印度人會認識到,這種擔心是多餘的。莫迪對上合的態度很積極。

事實上,在正式加入以前,印度已經作了12年觀察員國,對印度的加入,上合組織各方都有充分的時間作觀察和考慮。上合組織的總體方向是維護區域安全,共同應對“三股勢力”以及開展區域經濟合作。對印度來說,其周邊近鄰阿富汗,國內恐怖主義與領土、民族、宗教爭端相互交織,深受“三股勢力”威脅和困擾;其能源對外依存度2020年將達到85%,迫切需要打開通往中亞和俄羅斯的能源通道;其政治與安全上需要一個平臺與中、俄、巴對話,同時密切與中亞五國的聯繫;其經濟上也需要與區域內其他國家互聯互通,推廣它的“香料之路”和“季風計劃”(可以理解為咖喱味版的山寨“一帶一路”)。這些訴求,與上合組織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金燦榮老師曾有個很有趣的比喻,世界上有三個半國家,印度算半個。這句話很形象的說明的印度在國際事務中的獨立性,它不會全然倒向哪方,而是在縱橫間爭取走自己的大國之路。

當然,在中國人的傳統中,來的都是客,過後不思量。上合組織的精神是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中國人作為東道主的心態與上合組織的精神是別無二致的。

有人說,中印巴是個非常有趣的三角,在這個區域內,巴基斯坦盯著印度,印度盯著中國,而中國的眼裡是世界。在我們身邊,有一個熱心的“巴鐵”不斷提醒我們“當心”、“注意”,總是好的。

僅從這一點上,也得謝謝“巴鐵”,謝謝老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