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以外,沒有一套正宗的煎餅餜子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喜歡吃煎餅餜子的壹讀君|吳銳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最近煎餅餜子有一點點揚眉吐氣了呢!近日,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發布《天津地方傳統名吃 製作加工技術規範 天津煎餅餜子》團體標準。煎餅餜子從用料到製作工藝、尺寸都有標準了,瞬間升格為天津小吃界中的貴族!

近年來天津為了保衛自己正宗的煎餅餜子,可真是接連出大招啊!從去年煎餅餜子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到今年三月天津煎餅餜子協會成立,到現在的製作標準出臺,這樣的寵愛實在是讓狗不理、十八街麻花、耳頭眼炸糕等小夥伴們看著眼紅啊!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為什麼天津要打這樣一場高調的保衛戰呢?這是因為在他們眼中,現在煎餅餜子中的“邪教”太多了!

天津人:“大姐,介西嘛玩意兒?怎麼煎餅餜子裡還夾火腿腸?”

煎餅攤的東北大姐:“夾了火腿腸吃著才香呢,一看你就是南方人,沒吃過這口!”

天津人:“呃……”

煎餅餜子是天津特色小吃,我們先來看看天津人眼中正宗的煎餅餜子是什麼樣的吧。

最早的天津煎餅餜子的麵糊是純綠豆麵的,和麵糊用的是牛羊骨頭熬的清湯,講究的還要加上一味蝦皮,取其味道鮮香。嗯,這最早的煎餅感覺還是挺上檔次的!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後來和麵糊一般用清水了,而且發展出了綠豆麵和糯米麵、小米麵混合的麵糊。這些變化天津人是可以接受的。

麵糊在熱騰騰的鐵鐺上熟得差不多了,打個雞蛋,放上餜子(也叫油條)或餜箅兒(在北京稱薄脆),再撒些蔥花,抹上面醬、腐乳汁和一點辣醬,頂多再撒點黑芝麻,卷好後就OK了。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熱氣騰騰的煎餅餜子吃在嘴裡酥脆鮮香,還透著綠豆的清香。

天津人:“煎餅奏得四介樣滴!”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在天津人眼中,什麼紫米麵的、黑豆麵的,夾生菜、夾香腸、夾雞排,甚至夾海帶絲、夾胡蘿蔔絲、夾日本拉麵的煎餅餜子,那統統都是“邪教”。

別說夾雞排?!就算給夾個龍蝦也不屑於一嘗!

為什麼天津人對“本門派”的東東如此執著呢?因為煎餅餜子簡直就是天津歷史、文化的結晶!

只要弄清楚煎餅餜子的來歷,就解開了天津人來歷之謎。

先說這餜子!餜子(油條)最初起源於南宋,那時叫“油炸檜”,就是南宋百姓憎恨秦檜老賊,想把他像炸面一樣炸了。所以說餜子(油條)是地道的南方特產。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那它什麼時候跑天津來了呢?

這就要說說明成祖朱棣了。當年他南下攻克南京,成為了天子,於是把他當年乘船南下的渡口直沽改名天津,即“天子津渡”之意。後來朱棣定都北京,他北上時帶來的一批安徽和蘇北的士兵就駐紮在了天津,這裡成了北京周邊的衛戍區,所以天津也叫天津衛。

《天津人口研究》中的數據顯示明永樂年間,天津軍官中45.31%來自安徽、江蘇。上世紀80年代,研究天津方言的專家李世瑜發現天津話和安徽宿州、固鎮的方言很像。

據說餜子就是在明朝朱棣時期隨著安徽、江蘇的士兵來到了天津。

到了清代,餜子已經遍佈南北。比如咸豐年間張林西著《瑣事閒錄》中就說:“油炸條面類如寒具,南北各省均食此點心,或呼果子(餜子),或呼為油胚……”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電視劇《闖關東》

餜子有了,那煎餅呢?這就得說說山東人了。從明清到民國,以山東、直隸為主的關內人一直斷斷續續在“闖關東”。一部分山東人到了天津一看,“這地方不錯啊!得了,不走了,就在這吧!”於是一大波山東人定居天津,山東大煎餅也就有了!山東大煎餅分為米麵煎餅、豆麵煎餅、玉米麵煎餅、高粱面煎餅等,不過到了天津只有綠豆麵煎餅最受尊崇。

餜子、煎餅都有了,倆一碰撞,煎餅餜子就誕生了!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這就是有關煎餅餜子來歷的最普遍的說法,所以煎餅餜子的歷史就是天津和天津人的歷史。同時,煎餅餜子也是山東人、安徽人、蘇州人友誼的象徵!

說完了歷史,我們再說文化。為什麼說煎餅餜子還是天津文化的象徵呢?這就要說說天津的碼頭文化了。天津作為歷史上北方重要的商埠碼頭,既有陸運,又有河運、海運。碼頭文化的一個特點是往來客商在這裡只是稍作停留,就會馬上繼續北上北京,或者登船順流南下江南。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民國時期的天津碼頭

人們在天津是往往不會耐心地坐下來細細品味烤鴨和涮羊肉。最好是坐下就吃,或者打包帶走。這就是為什麼天津的美食多以小吃為主,煎餅餜子、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的麻花,都是可以拎著就走,邊走邊吃。

碼頭文化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能說,正所謂“京油子,衛嘴子”。在碼頭,人們為了能夠攬到買賣,為了能拿到裝卸任務,就要憑藉口才說服客戶,甚至還要幽默、風趣,讓“客戶爸爸”喜歡。這就是天津人特別“哏兒”(幽默)的主要原因。

此外,清代以來,北方水患頻發,大量河北、山西、山東的難民湧入天津,從事收破爛、扛包、蹬三輪等苦力。生活已然這麼艱辛了,當然要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了。“逗你玩兒”就是對難兄難弟們最好的關心,這是天津人產生“哏兒”基因的另一個原因。

光緒三十二年,有一日,北京的肅親王出巡,所經之處,街邊的藝人都要回避,可是有位相聲演員魏昆志正演得興起,沒理這套。這可捅了馬蜂窩,朝廷一紙令下,“驅此莠民”(驅除壞人),所有在北京的相聲演員都遭到了驅逐。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天津南市

其中大部分人來到了天津南市,日、法租借地和中方管轄區之間的三不管地帶。這回相聲演員可以不受權貴約束,自由演出了。在這裡,他們和特別“哏兒”的天津人還挺搭,相聲的事業繼續蒸蒸日上、人才輩出,甚至造成後來人都認為相聲起源於天津。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民國時期,在天津南市演出的有包括相聲演員在內各色藝人,晚上演出時他們最喜歡訂上一套煎餅餜子(那時煎餅餜子屬於宵夜)。店家會把沒抹調料的煎餅餜子和調料瓶放在餐盒裡送到,給藝人的煎餅餜子要特別注意不能折,否則會讓人聯想到演出折了。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如此看來,煎餅餜子為天津曲藝事業的發展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煎餅餜子逐漸轉變為早餐,而且當時的人們攤煎餅喜歡自備雞蛋,能省一毛是一毛嘛。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美國小夥布萊恩·戈德堡正在製作煎餅餜子

或許是太受歡迎了,近些年來煎餅餜子的江湖出現了門派林立的局面,不但是國內,甚至國外也是如此,比如美國紐約的烤豬肉煎餅餜子、烤鴨煎餅餜子、醉雞煎餅餜子,舊金山的肉鬆煎餅餜子;香港的花生醬煎餅餜子;比利時的海鮮煎餅餜子……

天津以外,没有一套正宗的煎饼馃子

紐約烤肉煎餅

在天津的煎餅餜子標準出臺後,甚至還引起小小的江湖風波。

紐約人:“正宗的紐約煎餅餜子就是該夾烤肉!”

嗯……好吧,不過在戀舊、戀家的天津人眼中,最正宗的依然是那最簡單的鄉土味道!

1.《略論天津方言島》,李世瑜 ,韓根東,《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天津方言陰平調值的演變過程——兼論天津方言的源流關係》,王臨惠,《中國語文》

3.《逗趣!為什麼天津人說話這麼哏兒?》,塵埃間,百家號

4.《為什麼相聲誕生在北京,相聲大師卻多是天津人?》,曹亦茗,《國家人文歷史》

5.《都是煎餅餜子 為嘛它是“非遺”?》,《每日新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