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这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你烦不烦小猪佩奇?在我关注的时候它还是一个没有人问津的话题,而今天再去一看的时候,俨然已经是知乎话题榜的热门第一。

4月28日消息,本月初,抖音宣布了一系列整改措施,还上线了防沉迷系统,关闭了评论。而近日,知乎平台上曝光了一份抖音社区规则,其中列举了禁播的相关内容。我们发现“小猪佩奇”也被列在榜上。

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最有趣的是一位答友@戈玄白的经历:

自从小猪佩奇的表情包火了以后,我和我大一下学期时候的女朋友就再没正常聊过天。

我:你在干嘛呢?

她回:

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我:今晚上一起吃饭呗?

她回:

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我:你再这样我不理你了啊。

她回:

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我:你别发表情包了行吗?

她回:

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我:别装傻,咱们多久没正常聊过天了?你现在连字都不会打了你知道吗?

她回:

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我:我求求你了你能正常点吗?

她回:

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我:你知道我现在是什么感觉吗?

她回:

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我:对不起,我真的受不了了。我们分手吧。

她回:

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我:呵呵,再见。

她回:

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我快疯了:你tm除了发表情包还会干什么?!啊?!

她回:去死吧傻逼。

然后拉黑了我。

你烦不烦小猪佩奇?

1.人总是喜欢用凑热闹的方式去拓宽自己的交际圈,而小猪佩奇就是一个合理又好用的棋子。

《小猪佩奇》是一部诞生于2005年的英国学前电视动画片,在全球180个地区播放,直到2015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才引进播放。

不得不说,《小猪佩奇》这个作品是成功的,它合理地塑造了并且捧红了一个大家都喜于乐见的形象,甚至刮起了一波跟风的热潮,“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

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大家都说佩奇社会,然后就自己搞个佩奇纹身贴往胳膊上一贴,无聊的时候一伸手说你看我社会不,大家说社会社会然后一起哈哈一笑。

再一次证明了大众根本不独立思考。

几年前,阿狸突然火了。

所到之处,都是小狐狸的阴影。大到商店的装饰墙绘,小到卡贴、抱枕、钥匙扣,绘本更是成了书店的爆款。

而现在的POP mart里,阿狸被挤在角落,为更新更潮的周边,让步。

去年春节,朋友圈里被一只青蛙疯狂的刷屏,每个玩过旅行青蛙的人我似乎都能透过这个屏幕窥视到另一端的他/她将会是一个好爸爸/妈妈。

短短几天,也就是过了个春节。

大家在酒肉觥筹的饭桌上大鱼大肉,海吃胡喝,相相亲,会会老友中渐渐地就忘了那只,还照样读书、写信、旅行、交朋友还会寄明信片回来的小青蛙。

春节过后,知乎上出现的问题是:

你会不会卸载旅行青蛙?

你卸载了吗?我还没下载过。

小猪佩奇从本来是一部儿童观看的动画片的主人公形象,变成了我们大人所谓的“社会人”,这是否是一种文化认同的强盗行为。

被不同人群赋予不同的内涵,小猪佩奇受到追捧不乏跟风炒作的成分,而这本身的走红,本来就是一场无意义的传播,它所反映的恰好是当下人们猎奇,围观,窥伺,恶搞的社会文化心理。

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这不能说是一个民族的劣根性,还没有上升到这样的程度,但是却有可能对优秀的文化传统造成侵蚀。

在这些翻滚的粉色浪潮中,也许被掀起的某个贝壳顺了你的眼,于是跟着热闹一把。

也许另一个小贝壳,你嫌它太黑了太丑,脏了眼没意思,就默默退到人群之后,看着他们的热闹,不解、厌烦、鄙视。

还有一些贝壳,我们看到了,太波澜不惊,等于没看见,还是过着自己的不痛不痒的生活。

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莫名其妙的潮起,会被另一股新潮,给淹没,就像我们说的,谣言会止于另外一个谣言。

一波跟风在没有赋予它更加深刻的含义的时候,很快就会被另一波更加激烈的热闹所冲淡。

2.跟风固然讨厌,更让人讨厌的是分明有人知道这是盲目跟风,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指明并表示自己不跟风的

“我本来热爱小猪佩奇,一天看一季那种

最近全班小猪佩奇火爆

但是他们连苏西艾米丽丹妮瑞贝卡都不认识

恐龙先生都认成鳄鱼

这样跟风有什么意思呢”

我们烦的或许不是小猪佩奇,而是“这么一个和我无关的东西突然爆红而且所有人都在刷好烦啊!这种所有人都跟风的感觉好烦啊”。

而更让人觉得无语的是,在一群跟风的人中,他们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件事情,只是“人云亦云”,来标榜自己时候时尚前卫紧跟潮流的审美和品位。

人都是有主观意识的,对于事物的认同有着自己的评判的标准,但身边的人都在对一件你并不感冒的事情疯狂的吹捧的时候,你会觉得这已经影响你的评判标准了,已经严重的干扰到你的思维,而且你也无法认同这种跟风背后的意义的时候,你就会做出心理上是厌烦,行为上是远离的本能反应。

倾向于跟风的人多少存在一种价值观的迷失,缺乏思考,没有主见,盲目模仿。

跟风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群体中,在群体中,他们散发出一种害怕被遗弃的恐惧,孤独同时缺乏安全感,为了满足泛滥的虚荣心,为了维护扭曲了的自尊,为了突出自己的审美观,为了不被群体抛弃等

可见,这些恐惧足以让他不敢轻易地作出主见。

拥有“小猪佩奇”的社会人,你们烦不烦?

或者是,他曾经的“个性”被嘲笑与欺凌,不断的负强化导致了只能跟风才能免受外界打击。

他们选择了变成与群体的大部分人一样,认为自己融入了群体,找到了存在感,弥补了孤独与被群体遗弃的恐惧。

3.这些跟风者以为自己紧跟潮流,没想到却输了自己的格调。

在任何属于个人的行为当中,都隐藏着一个他人的选择、他人的要求、他人的想象,因此他会使相当一部分人成为脱离了庞大的文化系统而难以生存的族群。

隐藏在这种生存的想象性对抗背后的则是人们期待权威的心态,当人们无法获得真实世界的全部信息就只能想象性的获得这种信息——这就有了对于大众文化媒介的依赖。

跟风现象之所以在今天已如此空前规模的形式盛行,也正是这种媒介依赖的结果。

斯图亚特·霍尔曾这样描述现代社会:

大众传媒通过生成知识合影相,给大众提供一个认识外部世界的通道。

在社会高度发展、信息丰富芜杂以及生活形态多样变迁的同时,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变得破碎凌乱和神秘,而大众传媒恰好掩盖了这种破碎,凌乱和神秘。

大众传媒总是向们呈现出世界的完整面貌,让我们觉得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广告画面一样温暖的世界当中。

而想让小猪佩奇早点过气,想让买佩奇书包的人,嫌它土掉渣,想让纹了猪社会的人,羞耻的老脸一红,要么交给时间,要么赶紧炮制一个小鸭傻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