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歷史,臺灣差點被康熙賣給荷蘭


鄭成功驅逐佔據臺灣的荷蘭,被大家視為民族英雄。然而有關歷史專家研究發現,鄭家軍與荷軍交戰前後,清朝並不急著收復失土,包括康熙皇、殲滅鄭家軍的施琅,都曾想將臺灣還或賣給荷蘭。

鄭成功聯荷抗清沒談成 1662年2月,荷蘭人被鄭成功驅逐出熱蘭遮城後,極想再佔領臺灣。1663年,荷蘭艦隊司令出海率領16艘戰艦,配置424門大炮、2000多名士兵,與靖南王耿繼茂、福建總督李率太簽了一份聯兵攻打鄭成功的協定。雙方聯手攻的打鄭成功,事成後將臺灣給荷蘭。荷、清艦隊在金門與鄭軍遭遇,但因清軍怯戰,鄭軍突圍而出。

戰後,荷蘭司令發現清軍無意依約攻臺,轉而與鄭成功之子鄭經交涉,希望將臺灣給荷蘭,並釋放被鄭成功扣留的俘虜,以及賠償等等。鄭經打算聯荷抗清,回信表示願意締結同盟,但不願意把臺灣給荷蘭,但可以割讓廣東的南澳島。因荷蘭對此島無興趣,交涉不成。 當時的清朝並不重視臺灣,卻亟思滅掉打著復明大旗的鄭家軍;聯荷滅鄭,再將臺灣給荷蘭,是大清打的如意算盤之一。


康熙同意聯荷滅鄭也沒談成 1679年,福建總督姚啟聖與巡撫吳興祚合奏,提議請荷蘭出兵聯手滅鄭,再將臺灣給荷蘭。康熙皇批了兩個字依議,派遣特使團到荷蘭治理的巴達維亞城,商請荷蘭人派遣艦隊協攻臺灣。然而,當時荷蘭轄下的東印度公司總督以無人統兵,以及當年清荷聯軍時清廷失約為由,拒絕了這項提議。

施琅曾探問荷蘭願不願意買臺灣 想把臺灣給荷蘭的還包括施琅。1683年,施琅攻陷澎湖、將遭鄭成功扣留的荷蘭俘虜遣返荷蘭的巴達維亞城前,特別闢室接見一位俘虜,詢問荷蘭屬下的東印度公司,是否有意願重新佔領臺灣?總督閣下是否願意花費代價取得臺灣?

1683年7月,施琅率軍攻佔澎湖,鄭克塽遞交降表,鄭家軍滅亡。即便已收復臺灣這塊失土,臺灣是留是棄,清廷態度依然不明。施琅於是請荷蘭俘虜帶信給巴達維亞的東印度總督,探詢荷蘭願意花多少錢買臺灣。

荷蘭對臺缺興趣,施琅上書力主保臺 但是,此時國際形勢大變,荷、英在印度的經貿競爭中此消彼長,荷蘭對臺灣沒多少興趣。施琅於是上書康熙,主張留住臺灣。

此時,康熙對於棄或取臺灣仍無定見,朝臣意見分歧,無法做出決定。受康熙倚重的內閣學士李光地主張空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納款通貢,認為臺灣就是給荷人居住亦無妨。但福建總督認為棄而不守,勢必仍做賊巢。

直到1684年2月,施琅上恭陳臺灣棄留利害疏,主張留住臺灣。康熙終於表態:若徙其人民,又恐致失所,棄而不守,尤為不可。此話一出,群臣拍板定案、要了臺灣。西方人口中的福爾摩沙,從此成為大清國福建省臺灣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