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我們做了那麼多,你知道嗎

在遼寧南部平原上,有一座2000多年的古城——鮁魚圈熊嶽城。在熊嶽城東那片碧綠如海的果林中,有一座山,孤峰突起。山頂有一青磚古塔,遠遠望去,宛如一位慈母,眺望遠方,盼兒早早歸來,這座山就叫望兒山。

相傳很久以前,熊嶽城郊是一片海灘。海邊有一戶貧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母親為了供兒子讀書辛苦勞作,兒子決心苦學成才報答母恩。然後兒子乘海船赴京趕考。許多年過去了,一直沒有兒子的音訊。母親很著急了,就天天到海邊眺望。一年,兩年,三年……母親的頭髮都花白了,卻不見兒子的身影。母親一次又一次地對著大海呼喚:“孩子呀,回來吧!娘想你,想你呀……”年邁的母親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沒有盼到兒子歸來。其實,他的兒子早在赴京趕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在母親佇立盼兒的地方,兀地矗立起一座高山;大地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讓母親灑下的淚珠,化作了一股股地下溫泉,滋潤出無數紅豔豔的蘋果;鄉親們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把那拔地而起的獨秀峰叫做“望兒山”,在山頂建了慈母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館,好讓子孫後代緬懷母親的平凡而偉大的恩情。隨著發展,鮁魚圈人民還保留著敬母愛母的古風。在每年五月“母親節”這天,都要開展各種敬母愛母活動。不少人還在慈母館內為自己的母親立碑銘志,以表達對母親的崇敬。

父愛如山,亦是如此。

父母是每個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是我們最親最近的人!每天都在為我們操勞,為我們擔心。不管你身在何方,心在何處,父母永遠都是我們最堅實的後盾!在他們眼中我們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是他們的心頭寶。

年少時的我們都曾有顆叛逆的心,無論曾經做過什麼,細細回味父母真的付出了太多太多:從母親十月懷胎的辛酸,到呱呱墜地;從懷中哭鬧的寶寶到蹣跚學步;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初中到高中……

這些任何一點點都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回報……

父母並不是有義務去照料你的一生,但天下的父母卻無一例外的為子女傾其所有……

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所以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讓做為子女的我們也盡一份做為兒女的孝心。讓“子欲養而親不待”從我們的世界裡消失,讓我們掙錢的速度超過父母老去的速度吧!不要給明天的自己後悔的理由,為自己負責,為父母負責,小夥伴們一起加油,一起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