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 清明青 清明晴 清明情 清明詩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又是一年清明時 | 清明雨 清明青 清明晴 清明情 清明詩

清明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賞析

好的詩,能夠“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在於言外”。《清明》是當之無愧的好詩。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淒冷,歷來廣為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悽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瞭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清明

宋代: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又是一年清明時 | 清明雨 清明青 清明晴 清明情 清明詩

清明

譯文

我是在無花可觀賞,無酒可飲的情況下過這個清明節的,這樣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廟的和尚,一切對於我來說都顯得很蕭條寂寞。

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燃的火種,在清明節的一大早,就在窗前點燈,坐下來潛心讀書。

賞析

這首詩所寫的應該作者早年讀書生活的真實情況,清苦,寂寞,還可能有孤獨。為了前程,也許有興趣或習慣的原因,臨窗攻書,發奮苦讀,過著山野僧人般的清苦生活。即使在清明節,沒有像平常人那樣外出踏青,去欣賞山花爛漫的春景,也沒有邀約友朋飲酒作樂。君子慎獨,作為讀書人,沒有忘記民俗傳統——寒食節禁用煙火。一到禁忌菸火的期限過了,馬上去鄰居那裡討來燈火,抓緊時間,在靜靜的夜裡繼續苦苦用功,發奮苦讀。

愛伊兒:從本詩可以看出古人讀書的用功程度,我雖然不推崇“興味索然”,但是應該學習古人那種讀書的毅力。王禹偁,出身貧寒

,《東都事略》和《宋史·本傳》都說他世為農家,《邵氏聞見後錄》謂“其家以磨面為生”。九歲能文。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登進士第,授成武縣(今山東成武)主簿,遷大理評事。次年(984年),改任長洲(今江蘇蘇州)知縣。他對仕途充滿抱負,曾在《吾志》詩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他為人剛直,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

清明

宋代: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又是一年清明時 | 清明雨 清明青 清明晴 清明情 清明詩

清明

譯文

  清明時節,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春雨綿綿,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 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著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裡感到難過。 詩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義。 詩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得油嘴膩臉。回到家裡,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裡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這種人的人生萎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戰國時代的介子推,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後,不要高官厚祿,寧可隱居山中。 晉文公想讓他出來做官,下令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意抱樹焚死在綿山中。 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地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 最後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賞析

  這是詩人觸景生情之作,通篇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慨嘆。首聯以清明節時桃李歡笑與荒冢生愁構成對比,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二聯筆鋒一轉,展現了自然界萬物復甦的景象,正與後面兩聯的滿眼蓬蒿荒丘,構成了強烈的對比。由清明掃墓想到齊人乞食,由寒食禁菸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論賢愚,到頭來都是一抔黃土。詩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機,想到的卻是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的命運,表達了一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悲涼的情緒纏繞於詩行間。這與詩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禪宗思想的濃厚影響是分不開的。但作品體現了作者的人生價值取向,鞭撻了人生醜惡,看似消極,實則憤激。


清明即事

唐代:孟浩然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又是一年清明時 | 清明雨 清明青 清明晴 清明情 清明詩

清明即事

譯文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們的心裡自然就起了憂愁思念。

馬車聲在路上繁雜地響著,東城的郊外楊柳一片青翠。

花開了草都長了出來,鳥兒在飛蝴蝶成雙成對在嬉戲。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裡回憶往昔,以茶代酒,喝著聊著。

賞析

開元十六年(728)早春,孟浩然西遊至長安,應考進士。 適逢清明,詩人即事抒懷,寫下了這首五言詩,藝術地反映了作者的感慨和深深的愁緒。


清明夜

唐代: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又是一年清明時 | 清明雨 清明青 清明晴 清明情 清明詩

清明夜

譯文

清明節夜晚時,清風習習,月夜朦朧,用碧玉做成的欄杆和用紅色的磚砌成的牆是刺史的府宅。

獨自步行在迴旋的走廊中唱歌,遠遠的聽到絃聲,默默的欣賞花。

賞析

此詩主要描寫了在清明節的夜晚,白居易獨自步行在迴旋的走廊中,唱著歌,聽著遠處的絃聲,欣賞著眼下的花。整首詩妙在未寫清明之夜的清冷,卻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別有韻味,此詩取材,構思都別具一格;此詩也展現了詩人留戀美景,深恐春天將去的微妙心理,但無一字直抒胸懷,而詩人惜春之意無疑自顯,表現了詩人的閒適心情。


郊行即事

宋代: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又是一年清明時 | 清明雨 清明青 清明晴 清明情 清明詩

郊行即事

譯文


  我在長滿芳草花卉的原野盡情地遊玩,目睹春色已到遠山,四周一片碧綠。乘著興致追逐隨風飄飛的紅色花瓣,穿過柳絲飄搖的小巷;感到睏倦時,對著溪邊流水,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休息。休要推辭這杯酒,辜負十分誠摯勸酒的心意,只是怕風吹花落,一片片飛散了。況且今日是清明佳節,又遇著晴朗的好天氣,極宜遊樂,但不可樂而忘返。

賞析

古人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句子,而且根據生活的經驗,清明這一天常下雨,程顥所寫的清明節是一個晴朗的清明,應該是個難得的好日子,所以詩裡感嘆“只恐風花一片飛”吧。本詩描寫了清明節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緻,將追逐落花的小遊戲寫進了詩裡,在平添幾許稚趣的同時,勸說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


清明二首

唐代:杜甫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

旅雁上雲歸紫塞,家人鑽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裡,漢主山河錦繡中。

春去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又是一年清明時 | 清明雨 清明青 清明晴 清明情 清明詩

清明二首

譯文

早起匆匆趕路,天氣晴朗春色正好,可以清晰的看到那小舟盪漾在湖水之上。

飛鳥在天上自在飛翔,少年無憂無慮的嬉戲打鬧,只是這般天真無慮的時光卻是與我無緣了。

少數名族兒童的獨特的服飾已經很少看到了,楚地的女孩腰肢纖細,惹人憐惜。

昔日輝煌的定王府已無蹤跡,想象著賈誼府中的古井仍是當年模樣。

雖是隻需禁火三日,無奈沒有食物烹煮實在辜負了周舉的好意了,一直四處奔波,生計卻仍無著落。

富足奢侈的生活還是山林平淡生活都是天意,有濁酒、粗茶淡飯頤養天年也已足夠了。

一生都在外顛簸漂泊,右臂已漸漸枯瘦無力一邊的耳朵也已聽不清。

想到這病弱的身體,無依無靠,不禁悲從中來,淚溼衣襟。

流浪漂泊,離都城已越來越遠,時光匆匆已過十年,現唯有清明的風俗還與之相同。

雁陣穿雲北去,趕赴北國家園;其他人家也紛紛鑽青楓取火,一片清明風光。

長安的城樓掩映在一片輕煙花語中,那萬里山河也是一片錦繡吧。

春水滔滔不絕的匯向洞庭湖中,阻斷了我回去的道路,目之所及茫茫一片白萍,心中更是悽苦愁悶。

賞析

第一首,作者由清明景事興感,敘寫自己的悲慘遭遇,最後以高潔自守的志向收束;第二首,著重寫飄泊之感,情感摯切深痛而飽滿。兩首詩在整體結構上有一種曲折變化之貌,迴環錯落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