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新零售?

鴕鳥先生

“新零售”這個概念最近很火、很時髦,這個詞是阿里巴巴馬雲在2016年10月的阿里雲棲大會上第一次提出的,“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不得不服馬爸爸,他提出的概念能給整個行業帶來影響。新零售是什麼?按照定義,是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商品生產、流通和銷售過程升級改造,重塑業態結構和生態圈,並對線上、線下和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不好理解?一句話:大數據+線上+線下+物流≈新零售。這幾年,由於電商的迅猛發展,網購越來越火,傳統的實體賣場已經在經歷寒冬,而與此同時,純電商的日子也不好過,由於先天的短板,線上購物體驗始終不及線下,要在網上買“正品行貨”還需要擦亮雙眼才行。所以,線上線下的深入融合成為大勢所趨,而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線上線下的融合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實際上,新零售也不是什麼“新事物”,比如蘇寧雲商一直就強調線上線下融合,2013年提出的“線上線下同款同價”曾經引起行業的廣泛關注。蘇寧的提法是“智慧零售”,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為要“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產製造,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後浪後浪

新零售三個關鍵詞,觸達,融合,反饋。

一切商業創新都基於信息的流轉效率,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認為電商會革了傳統零售業的命,十年過去了,從最早的一味唱衰傳統零售,到開始新零售變更的篇章。電商的初期紅利期已經結束,已經將可以或認同電商模式的個人,產品,品類,行業刷了個遍,電商獲客成本越來越高。

反之來看傳統零售業,在電商的衝擊下一大批固步自封的傳統業態被踢出商業社會。一直不可否認的是傳統零售行業有著電商無法比擬的真實體驗式消費快感。

新零售是打通從知到達,從對立到融合,從使用到反饋的整條產業鏈升級。

利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傳播特性讓用戶更快的知曉產品,利用零售業態的直觀感受迅速觸達用戶,這是新零售的第一個變化。相對於傳統零售模式用戶來到店鋪被動接收被推介產品,新零售完成了早期觸達所需要的快速特性。用戶將更有目性的主動進入線下零售業態去體驗,而不是被動接收不對等的信息。

通過線上線下相輔相成的推介,體驗,購買,反饋的一整套流程,改變了以前從品牌到大區分銷商>零售分銷商>零售點 完全割裂的無參與式體驗。及時的銷售反饋通道讓終端零售影響產品決策。將整個產業鏈通過數據融合的方式倒推回來,讓服務提供方(產品提供方) ,中間商,最終用戶都獲得體驗,銷量,品牌的提升。

新零售並不新,而在於藉助更有效的信息流轉方式,提升用戶幸福感。完成從一對多,到多對一的消費生態閉環。


token胡依林

什麼是新零售?

我們在瞭解新零售之前要知道什麼是傳統零售。傳統零售就是我們一般的超市,只針對線下,我們要去買東西必須去實體店裡才能買,而且也是純逛超市,所以並沒有什麼休息的地方可言,這樣的結果,就是感覺逛超市很累,很疲憊,也很麻煩。但是在新零售之後,這些東西就有了明顯的改變。

它主要是依靠互聯網,還有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來對超市商品的售賣進行一個改變。然後通過線上跟線下的結合來產生一種新的零售模式。但我們在進入線下門店進行體驗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線上來直接購買產品。

而且我們在購買產品的同時,還可以開啟逛吃逛吃的購物模式,讓逛超市不再變得又類又無聊,反而更多的是有趣。這裡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馬雲的盒馬鮮生,它以新鮮為目的,來用新零售的方式來滿足顧客的需求。而馬雲也表示,只有線上跟線下結合起來,才能產生新零售,並且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一說,只有新零售。

這也不禁讓我們想到了現在很火的網上商城,光是線上一個會比線下好嗎?其實不然。線上的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方便便宜,壞處是物流太慢。而線下也是有好處和壞處,好處是能夠快速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壞處就是一定要到店裡。所以綜合來看,其實線下跟線上結合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路,也是未來的新零售的大賣點。


媒體訓練營

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些已經被驗證過具有巨大機會的行業,普通人如今再進入,不僅很難複製紅利時期的輝煌,而且事業發展會相對艱難。於是一個尋找捷徑的方法,就是將賭注壓在所謂的風口上。企圖壓對風口,在紅利期入局,而新零售,無疑就是當下最紅火,又最令人看不懂的風口了。


1、看不見、看不起的傳統零售正在發生變化。

在電商火爆的這些年裡,經常傳出實體店沒落,電商將對實體店造成毀滅性打擊的消息,在這些消息背後,我們也清楚地看到了實體店的艱難。租金高昂,利潤微薄,銷量銳減。而在備受互聯網衝擊的實體行業,零售行業,無疑是最大的。

零售行業向來利潤微薄,靠薄利多銷盈利。同行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慘烈,零售巨頭沃爾瑪在許多二三線城市的門店就被本地零售業擊垮。同為零售大佬的Costco則依靠個性化差異打法和會員費這類附加業務來獲得盈利。

時間推移至今,這種僵局彷彿有了破局的曙光,以美宜佳、711為代表的小而美零售超市的風靡,給傳統零售業帶來了不一樣的發展方向。區別於大零售超市大而全的貨品,711這類小超市靠販賣關東煮,三明治這一類熟食贏得了許多年輕客戶的偏好。

開在學校旁邊並且提供關東煮、油炸、燒烤、泡麵這類產品的小型便利店,甚至比專門的餐飲店還要受學生歡迎。未必是因為它們的食物多麼美味,而是對於這些顧客來說,去小超市、小便利店吃關東煮、燒烤這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是一種很酷的潮流,也是一種相對便捷的選擇方向。

這一改變,直接帶動了小超市其他商品的銷量。


2、看不懂的新零售。

上段已經簡單陳述了傳統零售行業的生存現狀,以及未來曙光,那麼,如今站在風口浪尖的新零售,又是什麼新概念呢?

我的理解,新零售可以解讀為“互聯網+零售”也可以解讀為“人+零售”。社交電商拼多多董事長黃崢接受《財經》雜誌專訪時,曾經提到過:

“後流量時代的關鍵是以人為核心,找到更適合這個時代、更適合消費者的,本質的玩法,這樣才能在一個看似沒有機會的飽和領域找到新的商業突破。”

強調“人、貨、場”重構的新零售,無疑也是按照這個思路,走以人為核心的路線。傳統零售的賣貨場景是,一家超市裡鋪滿了貨物,顧客進店找尋自己需要的貨物。當然,由於競爭的日益激烈,價格戰無法避免,所以每家超市的殺手鐧都是降價促銷。而新零售的賣貨場景是,在線下,我通過網絡大數據,早已知曉了這批進店的客戶對什麼商品感興趣,店裡我有針對性地陳列這些客戶所需商品,免除客戶尋找的時間成本,客戶也願意為這項體驗更好的服務付費;甚至線下門店,可以迎合客戶社交休閒的需求,被打造得集舒適和購物於一體;在線上,客戶可以直接下單產品,由最近的門店配送上門。

所以,新零售的核心概念就是,我知道客戶想要什麼,並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體驗,送達到客戶手裡,比起傳統零售的廣撒網,大海撈魚,新零售更加有的放矢。就像網易丁磊提出的“新消費”概念,新零售說到底,是消費體驗的升級,消費方式的升級,消費維度的升級。


3、來不及的新零售。

新零售是風口沒錯,但它的門檻也相對較高。如今我們也看到,入局新零售的阿里和京東,無不是電商領域的巨頭,那些早早入局的明星創業公司,如今也風聲全無,可見新零售這場局,遠沒有想象中那麼輕鬆。

業內都傳,阿里天價收購餓了麼,是給旗下新零售領域補血,阿里系的新零售明星產品盒馬鮮生也頻頻被推上風口浪尖,緊跟著盤子一個一個被拋出,又是無人超市,又是天貓小店,另一邊的京東便利店也不甘示弱,強勢攻佔了許多城市。

我們要知道,新零售的新,目前只體現在賣貨形式上的新。新零售行業的核心,利潤幾何?如何賺錢是不變的。傳統零售的低成本缺陷沒有得到顯著改變,以服務賺取消費升級的額外利潤這一想法,在用戶習慣沒有培養成熟之前,並沒有得到足夠的市場驗證。如今新零售的局中人,又有幾個是真正盈利的可能只有他們自己清楚。



吳懟懟

新零售簡單的說是將服務與產品的售賣組合,打通線上線下渠道的新興大的零售方式。核心思想是依託大數據重構零售活動中關鍵要素—人、貨、場,進而催生出與以往不同的零售新生態。

新零售核心的理念在於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實現兩者的一體化進程,其關鍵在於依託互聯網的線上力量和線下的實體店終端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合力,完成電商平臺和實體零售產業在商業維度上的升級和整合。這樣的變革將促成價格消費時代向價值消費時代全面的轉型。在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前,也有學者提出過“零售數據化”的構想。但是馬雲提出的理念更加全面和立體,他指出“傳統零售應該利用大數據、物流、電子商務來打造新零售”。所以可以說新零售總結為“線上+線下+物流”的形式、圍繞消費者為中心,將會員、支付、庫存、服務等方面數據的全面打通。開展的一種新的零售方式。它將重新定義了傳統的人、貨、場的角色地位和在零售活動中的位置。

就整個零售業來說,競爭早已不再是線上和線下的模式之爭,而要回歸零售的本質:更高效和優質地服務消費者才是取得市場的硬道理。整合了大數據的新零售不會改變零售的本質,最終能否成功,取決於成本效率和購物體驗。從新零售的理念來看,比較吻合。新零售就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藉助互聯網經濟下的大數據實現最大化的交易和生產效率,所以前景比較樂觀。


家族企業雜誌

一、阿里研究院新零售研究報告

什麼是新零售?在今年的《阿里研究院新零售研究報告》中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新零售: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

新零售的三大特徵:

1、以心為本:掌握數據就是掌握消費者需求

2、零售二重性:二維思考下的理想零售

3、零售物種大爆發:孵化多元零售新形態與新物種

新零售重構人貨場,從“貨-場-人”到“人-貨-場”。對於零售的本質報告中也提出就是: 無時無刻始終為消費者提供超出期望的“內容” 。

區別與以往任何一次零售變革,新零售將通過數據與商業邏輯的深度結合,真正實現消費方式逆向牽引生產變革。它將為傳統零售業態插上數據的翅膀,優化資產配置,孵化新型零售 物種,重塑價值鏈,創造高效企業,引領消費升級,催生新型服務商並形成零售新生態,是 中國零售大發展的新契機。

新零售,即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未來電子商務平臺即將消失,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線上是指雲平臺,線下是指銷售門店或生產商,新物流消滅庫存,減少囤貨量。

電子商務平臺消失是指,現有的電商平臺分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電商平臺,不再入駐天貓、京東、亞馬遜大型電子商務平臺。

三、馬雲對“新零售”的理解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央視財經再次拿到“馬雲”獨家專訪權,“馬爸爸”這次一口氣聊了 1 萬多字,字字都在透露重磅信號。馬雲說,十年前他就預言到了今天的零售業鉅變,可是當時大家不以為然。那麼他今天說的這一席話,是不是就是未來的樣子? 我們的網購生活,未來是一種怎樣的神奇體驗?電商未來的發展脈搏如何?在這段採訪中,馬雲對“新零售”的概念說出了他的理解。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我覺得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的結合”,“人、貨、倉、配”的結合,我覺得電商在前面十年發展得非常快。但是我覺得電商就像空軍,它必須要有地面配合,如果電商發展很好,實體商場發展不是很好,對大家都不好。我覺得虛和實之間的結合,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可能是未來。另外一個,我自己覺得怎麼把消費者、怎麼把貨、怎麼把配送,供應鏈、供給側改革,怎麼結合起來,這個我稱之為新零售,新的一種零售方法。


stormzhang

對於這個問題,天閱商業評論AK認為:新零售最近總是跟同事或者朋友們聊起來。感覺這個總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那麼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新零售的定義吧,就是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


而且之前也有看新聞說,馬爸爸開會的時候說的,要弄新五通一平,看著好難理解。他說要在未來的10年、20年以後要沒有電子商務這一塊兒,只有這個新零售。然後那個意思就是說要把線上線下物流啥的都結合在一起,這樣新零售才會完整。現在在生活中也能慢慢的接觸到這個新物種。


但是怎麼要讓這個產業實現呢,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呢。咱們接著往下面看,馬爸爸又說了啥,怎麼能讓這個實現。他說首先要把線上的商家,都會落到千牛這個平臺上,基本上線上的商家都在用這個軟件。為了更多的能展示出這個好,負責商家這個部門還推出還很多點子。像比如的多媒體啊、御膳房這樣的技術工具,通過數據和技術,這樣也使很多線上的商家們提升了經營的效率。能賺到更多的錢誰不願意啊。你們說呢?


而且要面對這個新的環境,要更好的幫助商家們線上線下的經營渠道。讓這些出售的產品在這個產業中發揮良好的作用。而且現在對面這個新零售,要不斷的改善之前的運營方式,反正現在都在不斷的提升中。


首席投資官

馬雲提出了新零售這個概念 ,並且在全國範圍內成功把它炒火,看似是一個新的商機,其實在馬雲說之前早已存在,他只不過把這種現象定個概念而已。那麼,現象是什麼呢?

收集眾人的聲音是這樣的:現在電商越來越難做了,08年時候隨便去火車站進點貨也能賣個熱火朝天;還有抱怨實體店的,互聯網革命,我們的實體店都開不下去了,尤其是女裝這類的實體店,沒有幾個品牌,真是越來越難做。 可以從這些細節看出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遇到了各自的瓶頸。

新零售的概念是彌補現在消費場景的短板孕育而生的,那麼所謂的“新”到底新在哪裡?

第一個“新”是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線上線下彌補各自的短板

馬雲說:“未來的電商絕對不是純電商” 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現在的電商已經達到飽和的狀態,隨著各種形式的電商平臺出現,供應鏈背後的逐漸完善使得現在的電商競爭越來越大,純電商的模式已經不能完全的滿足用戶的需求,所以,必須跟線下結合。於是有了無人超市,辦公室猩便利等更加貼近用戶的消費場景。

再來看看線下,被電商打擊的實體店最大的劣勢就是在產品的整個製造,流通,銷售的成本,若在加上服務不到位,消費體驗差,那麼沒有一個傻子會願意為產品買單。所以,提升用戶地體驗,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就是線下零售需要改造的其中之一。

第二個“新”是技術推動下的新消費模式

新零售就是在零售的基礎上加上技術的概念就會產生一種新的消費體驗,比如現在我們去商店裡的支付寶付款,也算是一種新零售的,只不過太普遍,而不起眼。在未來會隨著各種技術的革新,融合線下實體店而產生一種新的消費模式。無人超市就是一個更新的新零售概念。

當然,不是說未來無人超市將替代有人超市,不是說以後零售都是自動化,更合理的說法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推動下,未來會出現各種滿足用戶需求的消費場景,可能年輕人會選擇效率更快的無人超市,而老大媽更願意跟超市老闆娘嘮嘮嗑,買的放心。就像ATM的效率跟銀行櫃檯的人性化服務,兩者誰也無法替代誰,只能說是用戶各取所需。



鋅財經

全民控股才是新零售

全民的左手是中國製造,右手是消費者(也是企業員工和決策者的總和)。

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製造與平臺之間的互信,解決消費者與平臺之間的互信,需要新建中國製造與全民各持股50%的新零售平臺。互聯網的底層邏輯將由免費共享變為股權共享,這個新零售平臺內生信譽,股東可以用自己獲得的股權信譽為抵押,向平臺借提貨權。我們假設起點全民認為新零售平臺價值3萬億,那麼,中國製造和消費者將可以各獲得1.5萬億基礎信譽。我們把這種基礎信譽稱之為AIC。A代表勞動者承諾,I代表平臺的未來服務承諾,C代表中國製造的產品承諾。

AIC被所有股東發行人承認,和法幣一樣通用支付。

AIC的定價權由所有股東決定(NOT金融中介),可以相對美元每年升值10%。因為相對美元每年升值10%,所以AIC會成為全球投資人的最理想投資標的。將可以實現“全球售”,中國製造將由賣貨變成賣錢。在賣錢的過程中,自然構築覆蓋全球的結算網絡。

中國製造和消費者聯合用AIC投資創新項目,可以獲得創新項目的提貨權(AIC)和創新項目的原始股權。3萬億AIC投出去,全體股東手中會獲得3萬億新AIC和價值數十萬億的原始股權。完成一輪投資,新零售系統內會產生6萬億AIC和數十萬億的創新項目股權。

玩出新零售

新零售從C端開始,有人做一個全民持股的記賬系統。消費者註冊登記即可獲得1金股,金股每日派息1AIC,1000AIC又可以兌1金股。同時,大家提出需求和為需求提出解決方案都會獲得AIC獎勵,另外,大家建設群,群主會獲得更多的獎勵,群成員也會獲得相應獎勵。獎勵總量14000億AIC,可以兌走14金股。這等於每個消費者有2個身份,一個身份是註冊人,可以無差別的獲得1金股;另一個身份是參與者,平均也是每人獲得1金股,但實際每個參與者會因參與深度的不同,而形成顯著差別。


這個遊戲玩到底,28億金股被14億人瓜分,並且由14億人完成28000億AIC的投資,大家會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第一,14億人只需1天時間就可以把自己的單位搬到新零售平臺(玩的過程中,已經有創新者按照大家的需要建成)之上,每個企業的上下游和員工都在新零售平臺之上,AIC自然可以派發工資與支付供貨款。價值鏈會很自然的打通了,中國製造只需接受AIC的支付,就可以獲得平臺新零售平臺的股權補貼。例,一個商戶,接受1000AIC支付,系統會自動收取他50AIC的分銷佣金,同步補貼給他價值100AIC的股權。他用100AIC的股權為抵押,可以借走100AIC。這樣他實際獲得的是1050AIC,而系統也獲得了50AIC的分銷佣金,這個利潤對應會創造1000AIC的股權價值。除了補貼給該商戶的100AIC股權,剩餘900AIC股權是社會福利。

第二,全民可以在1年時間內建成世界最先進的智能教育平臺。因為學習者和教師ALL IN全民。全民預付10000億AIC給智能教育平臺,這個掛在雲端的獎勵會吸引所有教師直播和錄播課堂授課內容,所有教師完成1年課堂授課內容ALL in智能教育平臺,學習者喜歡進清華課堂,就可以進清華課堂,喜歡進北大課堂,就可以進北大的課堂.....學習的自由度會產生一個質的飛躍,所有學校的教學資源都會轉化為每個學習者可以擁有的教學資源。

第三,全民投出10000億AIC,建設500萬套高品質的住宅(10座新城市),中國製造用賺走的1萬億AIC,可以回購500萬套住宅,這會把住宅的價格鉚釘到20萬AIC。AIC相對人民幣會升值5倍。在住房領域的購買力只逼美元。請注意,加入中國製造買走所有住宅,看似投資人賬面收益為零,但實際AIC的購買力卻升值了5倍。這個升值空間才是AIC投資人的真實收益。簡言之,可追溯的AIC可以按照生產成本鉚釘商品價格,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中國人買不起中國貨的頑疾。

第四,中國製造以提貨權(AIC)給政府納稅,等於是中國製造打白條給政府納稅。政府可以提前收取若干年的稅收,來建設社會福利保障體系。

...........

站在14億人被一個公共網絡系統鏈接為一個命運共同體的支點之上,

我們做什麼都會變得十分簡單,因為我們的勞動才是真正的資本,中國製造的產能才是真正的資本,它們比黃金、紙幣都更加靠譜。

自組織管理與控制

全民被分為1024個分理處,

每個分理處建設1024個社群,每個社群有1024名成員。

10億人都在1024個分理處體系內。

每個分理處獲得公共網絡的源碼和所有鏡像數據,每個分理處可以隨時查賬,任何違約點都可以隨時被拋棄,因為大家承認,AIC和股權才是錢,大家不承認,被拋棄的AIC和股權會立即變成數字。這就會很輕鬆的約束每個平臺的技術方不敢作惡。原因無他,自己手中的數據只是1024份數據中的1份,一旦自己作弊,1024個分理處把自己這個點甩掉,對其正常運行沒有任何影響,而對其自身則是所有曾經的努力歸零。

同理,任何外部力量封禁1個點,幾個點,根本不起任何作用。至於敢於在光天化日之下得罪全民的企業或機構,實際是根本不存在的一種傳說。

全新的資源配置方式:10億人,每人拿10AIC(玩),總量是100億資本。可以輕鬆的在幾小時內完成集結。而傳統方式,哪個企業動用100億投資不是反覆論證的戰略?玩的效率勝遠勝戰略說明:傳統已經OUT啦!

1024名玩家招募中

1024名玩家,每人建設1個1024人的群——100萬玩家集結完畢。

100萬玩家,每人建設1個1024人的群——10億玩家ALL IN。

世界本可以簡單!

相關理論:中信出版社,《智能社會》

配套試驗:雲錢包,玩出未來!


高金波

“新零售,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的形態


過去一年裡,零售行業經歷了劇烈的變革,也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圍繞對零售業變革的思考,提出了不少新概念,無論是阿里董事局主席馬總提出的“新零售”,還是蘇寧雲商集團孫總闡釋的“智慧零售”,以及其他大咖所總結的 “第四次零售革命”、“無界零售”,大家都嘗試重新定義,零售這一古老而又日新月異的行業。


關於新零售的提法,看到前幾天有媒體報道,雷軍說,新零售是他最先提出來的,他和馬雲在同一天講的,他上午在一個地方講的,馬雲下午在雲棲大會上講的。不管怎麼說,看來,大家都在關注、思考零售行業的變革和發展。


同時,在實踐領域,像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簡24、F5未來商店、繽果盒子,像猩便利、果小美、每日優鮮便利購等等零售新物種,以及像碼隆科技、好買衣、匯納科技等創新創業公司,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生物識別、千店千面等新技術和新玩法。


聚焦新零售領域的創業者,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加上炙手可熱的資本加持,也紛紛押注新零售這一賽道,新零售成了2017年最熱的行業風口。


新零售的變革和演進,與大的社會背景——“消費升級”密不可分。新的生活方式、消費心理和行為,成為推動商業變革的重要力量。隨著經濟發展和財富的積累,消費升級成為一大顯著趨勢,消費結構和層次的提高,消費水平以及消費理念、消費認知能力的提升,對於零售業無疑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如何重構零售的關鍵要素“人、貨、場”?阿里研究院今年3月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對新零售給出了一個定義:

“新零售,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的形態”,這一闡釋得到了零售業界的廣泛認同,數據作為新經濟和新商業的能源,成為驅動新零售進化的關鍵因素。


說到數據的價值,其實,零售企業歷來都非常重視數據,“日本便利店之父”、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先生,對於數據的價值早就有深刻的洞察,他是這樣講的,“即使擁有店鋪和賣場、持有工廠或生產設備,具備物流設施,掌握了充足的人手,但是如果不知道該賣什麼、該怎麼賣、該賣多少量、該在什麼時機賣、該賣給誰、該如何提高人的產值,那麼就算萬事俱備,也都是白搭。可見,數據對零售企業的商業決策和經營至關重要,甚至左右企業的興衰存亡。


同樣,要做到以消費者為中心,也離不開大數據。要做到以消費者為中心,前提就是要了解消費者,通過大數據實現對消費的精準畫像,深刻洞察消費者需求。


過去的一年裡,無論是傳統的零售企業轉型,還是進入新零售賽道的創新創業公司,都在這方面進行了很多的探索,完善商品(貨物)、會員(消費者)的數字化體系,同時將線上和線下融合打通,以實現對消費者的深度洞察,實現售賣場景(場)的精準營銷,實現消費者需求和商品的精準匹配。


阿里巴巴等零售企業,今年雄心勃勃地宣佈了對傳統 “夫妻老婆店”的改造計劃,無論是天貓小店還是京東便利店,重點講的故事都是對“夫妻老婆店”的全面數字化改造升級,以及供應鏈大數據賦能。而對於像猩便利、甘來等這樣的無人零售企業,則在數據驅動和以消費者為中心方面走得更遠,提出了“千店千面”的戰略,無人零售或者智能零售的背後,更需要大數據的支撐。


除了大數據之外,驅動新零售進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技術的力量,是人工智能。一年前,亞馬遜推出無人實體商店Amazon Go,利用計算機視覺、融合感應器系統、生物識別、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在店內使用大量的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通過物聯網將人、商品和場景連接起來,可以識別顧客的動作、商品以及商品位置的變動,顧客拿了就走,無需排隊、無需結賬的購物體驗,使得整個零售界為之震驚。今年,阿里巴巴等國內零售企業,以及簡24等新創新創業公司,都積極佈局這一領域,並推出了樣板店。


過去一年新零售的進化,另一個顯著表徵是場景革命,跨界和零售業態的融合,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被稱為“四不像”盒馬生鮮這樣的新物種不斷湧現,永輝超級物種、百聯riso、步步高鮮食演義、新華都海物會等也紛紛跟進,融合了超市、餐飲、生鮮、電商,甚至空間美學、書店等業態,而且表現十分搶眼。


回到零售的本質,萬變不離其宗:成本、效率和體驗。對於零售業來講,無論是新消費升級、大數據賦能、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以及場景革命,最終都指向一個目標和追求:通過“人、貨、場”的重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體驗。


新零售進化之路,將圍繞這三個維度展開,而且未來的變革,可能要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面對零售行業的大變局,作為從業者,我們唯有擁抱變化,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才能創造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