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目標千千萬,最壞的可能是“聽話”的小孩!

什麼是好孩子?

當聽話的孩子真的好嗎?

培養孩子的目標千千萬,最壞的可能是“聽話”的小孩!

1

週末的下午帶著菁寶去公園玩。她喜歡那些五顏六色的塗膠,坐完搖搖車,她三步並作兩步就會跑去那些“哥哥姐姐”堆裡。

塗膠畫共有三張桌子,由於天色不早了,只剩下三個小朋友在作畫。其中一個在等待膠貼畫烤乾,很快就只剩下兩個小女孩和她們的媽媽。

這時,聽到隔壁桌那個小女孩的媽媽厲聲呵斥了一句:“你說你怎麼搞的呀,這裡用這種顏色好看嗎?”

原來,她不滿女兒用了過多相似的顏色。只聽話音未落,緊接著是一句:“笨死了。用這個啦!”說罷,將一個她選中的顏料瓶放在孩子面前。

沒過多久,又聽到她傳來指責,這次是怪孩子將塗膠塗到了圖案之外,她用力拍了一下她女兒的手,說了句:“說過多少遍了,別用那麼多。”

那個小女孩大概已經六七歲了,無論她媽媽怎麼責難,就是一言不發,顯得既侷促又緊張。坐得規規矩矩,就像在完成一份課後作業。能夠想象,在家中,她完成作業的樣子,媽媽在一旁指摘發怒,她一邊擦一邊更用力認真寫,越認真越出錯。

“那樣作畫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我在心裡默默嘆了一句。本來應該是輕鬆快樂的週末,卻像是到了公園裡繼續完成一份家庭作業。

那天直到六點多鐘,天已經黑盡,小朋友都幾乎已經走光了,那對母女依然保持著相同的姿勢在那裡:女兒埋頭苦畫,媽媽雙手抱胸坐在一旁不斷糾正。塗膠畫攤的老闆娘看不下去,不時走過去安慰那個孩子:“沒事的,慢慢來,沿著邊緣內側塗就好啊。”

我推著菁寶離開,回頭看了一下幽幽燈光下的母女二人,隱約還能聽到一句:“你說你怎麼樣樣都不如別的小朋友呢?你看都幾點了,人家都畫好了,你還有這麼多。快畫,好好畫,沒畫完不許回家!”

唉。

雖然我們很多人都標榜著是新一代的父母,接受過高等教育,看過很多人生道理,也從上一輩人的教養方式中得到頗多感悟和反思。

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覺中行使“總導演”的角色,把孩子像個提線木偶一樣吊著,試圖掌控他們所有的人生表演。

“聽話”是最常聽到的臺詞和潛臺詞,很多父母“一言不合”就打斷孩子的思路,迫不及待動手進行“糾錯”,甚至直接就幫忙完成,然後等著孩子依葫蘆畫瓢,復刻一遍。

這些“聽話”的孩子身上有父母太多太多的控制感。他們就像過早被修剪掉羽毛的小鳥,失去了他們年齡段本該有的靈性天真和天馬行空,而被按壓在一個塑造好的模具裡,去掉“多餘”邊角,只剩父母想看見的樣子。

可其實越是這樣規矩聽話的孩子,越讓人操心。往後TA每走一步都會更戰戰兢兢,如果搜索不到父母的行事指南,就不敢邁開大步往前走。

培養孩子的目標千千萬,最壞的可能是“聽話”的小孩!

2

前幾天,大婆婆來幫我照看菁寶。那天週末,先生老Lee也在家,一般他在家,做飯這樣大部頭的家務我都會放手讓他去做,而他也樂於做飯。

那天他在廚房剁剁切切,大婆婆推著小孩從公園回來了。她一回來,就站在廚房不挪步了。我不知道這是她多久以來的習慣,但一旦她過來我們家,但凡老Lee下廚,她一定會站在他身後全程“指導”。

“菜怎麼那麼洗?”“你切這樣不行,得像這樣……”“油別放多了,鹽糖味精這些都要少放”……我建議她到客廳安心坐等吃飯,其他的別管,但她挪了兩步,又站在了廚房。

然後那一整個全程,她的“指導”就沒有間斷過,就連燒開水,她都能指出“一二三”。

果然老Lee被她叮囑得手忙腳亂,其中一道燜茄子做得又老又鹹。大婆婆嚐了一口,神色瞬間充滿怒氣,然後開始了長篇累牘關於“你就是不聽我的話,如果按我說的做,怎麼會做成這樣” 的責難。

本該美好的家庭聚餐時光,瞬間被打亂得支離破碎。

過後,大婆婆漸漸平靜下來,跟我說她被氣得心臟病都要犯了。我於是勸慰她:“老Lee早已不是十歲的孩子了,他做飯你就讓他做,不必要站在他身後指導。本來他的水平不至於此,你在身邊他反而慌亂。”

“他慌什麼?我在身邊都做成這樣,我要是不在,不是更糟糕了?你說他為什麼就是不聽話呢?”

“這種小事做不好,大事怎麼能做好?”

“親自指導都做成這樣,放手那不得做成什麼樣!”

“我是為他著想為他好啊,我是她媽我才管,要是別人才不管!”

我無語。早該發現跟控制感強的家長溝通,無論如何都是一道無解題。

那一刻,我感慨,老Lee10歲的時候父母離婚,他和父親生活,幸好童年還有一段時間可以做自己。

以前也和大家分享過一次,大婆婆是個控制慾很強的人,就連老Lee開車,她都會聚精會神盯著他的方向盤,然後一路就像是GPS上的指導員喋喋不休。

好幾次我在想,如果不是老Lee脾氣好,別人應該早把車扔了。

所以當我發現她幫我們照顧孩子的一年,試圖如法炮製,控制我們的生活的時候,我果斷跟老Lee商量,喊了停。

沒錯,老Lee從小就像那個公園作畫的孩子,十歲之前無論做什麼都脫離不開媽媽的視野和高壓“指導”。導致他現在一想到還會後怕。

而事實上,大婆婆可能一輩子都不會了解自己的兒子,因為她所有的關懷都被控制慾佔滿了。

我無比認同那句:你給孩子自由,孩子自然就會自己管自己。

所謂控制慾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很多父母其實是通過對孩子行為的控制來彌補對自己的不認同感。

越是控制感強烈的媽媽就越會感覺到孩子的“不聽話”,進而放大這種叛逆在自己心中的傷害。

培養孩子的目標千千萬,最壞的可能是“聽話”的小孩!

3

我曾收到過一些讀者的留言,聽到很多人跟我說起因為受控於父母而感覺不到自由,幾乎要窒息的種種感受。

其中有一個讀者的傾訴讓我印象深刻,他跟我說,小時候他媽媽上班就會把他反鎖在家裡,如果他要出門或者和誰玩耍都必須報備。

而且出門前會跟他約法三章,比如不許跟成績不好、家境不好的人一起玩耍。初中高中去什麼樣的學校,都是她定好了的,買什麼衣服也是她說了算,包括理什麼髮型。

高考後偷偷改了他的志願。大一逼他考證。大二逼他轉專業。大三逼他出國。後來逼他和女朋友分手。那天他給我留言是深夜了,他跟我說這是他媽媽逼他分手的第三次了,每一次他都非常痛苦。

他媽媽經常跟他說的話就是,“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多。你只有十幾年的人生經驗,可你媽我已經有四十多年了。”“沒我幫你把著關,你的人生能順利嗎?”

他說他每次最怕他媽媽的殺手鐧就是以死相逼,說一句:”現在家裡是這種情況,為你付出了那麼多心血,你連這點話都不聽嗎?“

到了後來,他連出門的自由也沒有了。他無奈地跟我說,他早就明白只要自己沒按照她的想法生活就是錯,這樣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傀儡廢物,不知道還有什麼意義?

我聽到過的另一個比之有過無不及的例子,是那個男孩子索性不再反抗了,所有的人生大項安排都由父母做主,甚至他們問他同意否,他也一臉麻木冷漠。終於有一天,他媽媽忍受不了聲淚俱下控訴說:“以前那個陽光外向的你哪去了?”

他跟我說,他那時的心情就像看著兇手趴在被害者的屍體上哭叫一樣滑稽,他冷冷說了一句:“不是被你殺了麼!”

“她沒有理解過我,也沒有想要理解我,但卻可笑地認為她很瞭解我,然後用她自己的想法判斷、壓制我的所有思想。”

培養孩子的目標千千萬,最壞的可能是“聽話”的小孩!

4

越長大我越看開人生很多事是無解的,我也接受這一份無能為力。可唯獨父母對於孩子的掌控這一項,我覺得為人父母都應該多加反思,很多人認為這是停留在上一輩父母才會存在的舊式思維,可我卻覺得這也和新舊沒有關係。

很多父母都會隱隱期盼兒女能走在一條可以複製黏貼的成功道路上,過著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理想生活。

能認清自己視野侷限的父輩並不多,大多數還認為下一代應該“聽話”一點,走一條穩穩妥妥的路——越穩妥的職業越好,越是他們物色中的對象越好。

很少人會承認他們眼中的”聽話“,其實也就意味著在用前人井底觀天的人生經驗,去指路後一代不可測、未可知的人生。

可人生這條路很長,往後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如果不是本意願意承受,被動被推入一條不歸路,那之後無可回頭的種種苦果,這些”聽話“的小孩又該如何?一切不都是他們自己承受嗎?

有句很刻薄的話說,培養孩子的目標有千千萬,最壞的可能是那個“聽話”的小孩!

那些越是聽話的孩子,長大後越讓人操心。很多需要自己拿主意的時候,因為習慣了聽從,而早就喪失自主性。

我以前在單位裡也經常碰到一些這樣的同事,他們從來不敢說”不“,連說句話都顯得唯唯諾諾。

有長輩領導就跟我說過,看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看他是不是那種”媽寶男“”乖乖女“,那些不敢提出“不”字,遇事躲躲閃閃,不敢說出主意,甚至毫無主意,一般都難以大有作為。

所以我至今無限感慨的,是那些做父母的,既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又希望孩子成龍成風;而做孩子的,既厭惡父母設計自己的人生,又怕走錯路辜負了所有期望。但其實兩代人的人生註定誰也不會輕鬆。

所以想跟所有父母們分享一句:

如果孩子做的事與你的預期不符,請你心中那個理智的靈魂出場,扼殺你忍不住指手畫腳的慾望。

記住當你給他們的成長空間越自由,他們才有越多的可能性,也才有強大到足以擔當所有的肩膀。

當然,也想跟成年了的你,還未為人父母的你分享一句:

如果你確認此生無論如何無法改變父母的價值觀,那麼也請你謹記無論如何一定恪守住自己的原則,在不以語言傷害父母的情況下,努力為自己爭取哪怕一絲自由的空間。

往後你在其中一點一滴積累更強大的掌控自己人生的資本,當你足以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對的,那麼語言的對抗自然就會偃旗息鼓。

為人父母子女一場,我很無奈。可好在我們終究不是一個人,我們都走在這條路上,都需要一邊鬥爭,一邊修行。


內容來源|唯淨是美(ID:jiangyijing21),作者,尤寺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