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沉木到底是什麼?
它是三千年至萬年前,古四川地域天體發生自然變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將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窪處。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樹木,在缺氧、高壓狀態下,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炭化過程而形成,故又稱“炭化木”。
唐代韋絢在《劉賓客嘉話錄》中有一段關於諸葛亮八陣圖石堆的描寫:“峽水大時,三暑雪消之際,波湧晃漾,大木十圍,枯槎百丈,隨波塞江而下,幾乎水落平川,萬物皆失故態。”
這裡所說的“大木”、“枯槎”指的是從上游衝激下來的各種樹木枯根,隨波逐浪湧向夔門,又在迴旋如雪的濤浪中洗刷闖蕩,沉埋河灘,日久天長形成一種近於石化的木料。這也是陰沉木形成的原因。
清朝大學者袁枚在《子不語》中對陰沉木的解釋為:相傳陰沉木為開闢以前之樹,沉沙浪中,過天地翻覆劫數,重出世上,以故再入土中,萬年不壞。其色深綠,紋如織錦。置一片於地,百步以外,蠅蚋不飛。
上世紀初,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在一些偏遠山區見到這種木材,將之稱為:東方神木。
陰沉木主要形成樹種
形成烏木(陰沉木)的樹木種類繁多,如有楠木、子京、蒲桃、坡壘、青槓、麻柳、馬桑等,特別是還有部分的古代珍貴紅木,如花梨木、香枝木等。由於在地下埋藏成千上萬年,其出土時的色澤各不相同,有的整體烏黑,有的灰褐如雲,有的紅似花崗,有的燦若黃金,外黑內黃是金絲楠木,外黑內紅是坡壘,外黑內綠是楨楠等等。
陰沉木的自然特質
陰沉木比較奇特,一般木頭(水沉木也是,特例除外)燒出的是白灰,而陰沉木燒出的是黃灰。其遇水顏色加深,水乾後恢復本色;塗上小許菜油則烏黑鋥亮,不退色。
大部分陰沉木出土時樹心已腐朽,只剩下樹頭及樹幹中層;已嚴重碳化的表面無法當做一般材料使用,一般需刨去其外層,而留下木心使用。
陰沉木的分佈位置
因乘天地靈氣,集日月之精華,乃萬木之靈,靈木之尊”。早期發掘的烏木(陰沉木)主要分佈在四川四條大江及其支流區域(現由於各大型工程的開建及乾旱等原因,多地均有大型陰沉木的發掘發現,廣東、廣西、湖南等均有為數不少的發掘發現,且一般規模大,樹身巨大,非機械吊裝不能挪動——異道行)。
三星堆附近的古河床,是烏木最集中的出產地之一。經中國地質大學檢驗中心碳14測定,其烏木(陰沉木)的年齡為3200±50年。
2017年12月18日,湖南省澧縣某公司在澧水挖沙過程中發現一段古木將其打撈上岸。經勘測該木通長約14米,樹徑1.4—0.8米,重8.2噸,系陰沉木。
陰沉木的價值
陰沉木有藥用價值。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本部第三十五卷記載“烏木甘、鹹、平、解毒,又主(治)霍亂吐痢,取屑研末,用溫酒服。”
烏木本質堅硬(鐵力陰沉木最硬,紅椿陰沉木較軟;其形成陰沉木並返陽(自然陰乾)之後能否沉於水下,取決於其形成樹種的不同,有沉有浮均有—特別是成品小件一般浮於水面),多呈褐黑色,黑紅色,黃金色,黃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紋細膩,打磨得法可達到鏡面光亮,有的烏木本質已近似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蟲,是製作藝術品、仿古傢俱的理想之材。
民間素有“縱有珠寶一箱,不如烏木一方”的說法。
閱讀更多 家居有紅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