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位院士聯名呼籲:讓兒童節成為“無網遊日”,你贊同嗎?

17位院士联名呼吁:让儿童节成为“无网游日”,你赞同吗?

17位院士联名呼吁:让儿童节成为“无网游日”,你赞同吗?

“小紙條” 是一名貧困地區的學生寫給前去幫扶的志願者的。2017年夏天,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金湖縣供電公司團委組織了一次慰問留守兒童的活動。當志願者們把準備的書本和文具交到孩子們手中時,卻意外收到了一張用稚嫩筆跡寫下的紙條。紙條上的內容讓大家感慨不已。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廣東省副主委、廣州大學副校長於欣偉在《關於加快推動網遊分級制的建議》中,對青少年因沉迷“王者榮耀”“吃雞”等遊戲表達了深深的憂慮,批評網遊已經成為侵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新“鴉片”,建議應儘快研究出臺強制性分級標準、增強實名制認證手段。

被“吃雞”與“農藥”包圍的農村少年

17位院士联名呼吁:让儿童节成为“无网游日”,你赞同吗?

據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第三次網癮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城市青少年網民中網癮青少年約佔14.1%,人數約為2404.2萬;在城市非網癮青少年中,約有12.7%的青少年有網癮傾向,人數約為1858.5萬。

今年春節後,有媒體刊發了《一個幹部教育工作者的春節返鄉手記:被手機遊戲圍困的鄉村和未來》,文中說:不少農村少年正在被手機遊戲“吞沒”,不懂“吃雞”居然會被視作“文盲”?

17位院士联名呼吁:让儿童节成为“无网游日”,你赞同吗?

大年初一,廣東湛江市徐聞縣,一女孩蹲在牆角玩手遊,一男孩旁觀。東方IC 圖

澎湃新聞之前發表了圖片新聞《孩子們的春節,除了寒假作業真的只剩手遊了嗎?》,從廣東湛江市徐聞縣到湖北恩施宣恩縣,從山西晉城市到浙江金華市,照片裡的孩子,緊盯著屏幕,關心著那方寸裡的得失,似乎對身邊的親人和年夜飯並不“感冒”。

17位院士联名呼吁:让儿童节成为“无网游日”,你赞同吗?

2月19日,湖南省桃江縣,家長們在打麻將,一旁三個小孩坐在地上玩遊戲。東方IC 圖

教育部發文要求預防學生沉迷網絡

17位院士联名呼吁:让儿童节成为“无网游日”,你赞同吗?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通知強調,要研究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絡工作制度,並指導學校加強對校園網內容管理,建設校園綠色網絡。

17位院士联名呼吁:让儿童节成为“无网游日”,你赞同吗?

“成年人玩,孩子就照樣學。”中科院院士王家騏認為,讓孩子們控制上網、遊戲時間,必須讓他們身邊的成年人做好表率。

而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嶽光溪、李伯虎看來,同時需要加強對兒童的引導,一方面淨化外部環境,一方面有技巧地進行引導,而不要陷入 “越堵越沉迷”的怪圈。

事實上,去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披露,將把遊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遊戲成癮)與合成毒品等一起,列入物質使用及成癮行為障礙。

沉迷遊戲,傷害的不僅是心靈

17位院士联名呼吁:让儿童节成为“无网游日”,你赞同吗?

據媒體報道,去年9月,在湖南武陵山區的一個貧困縣,初三學生小唐,因沉迷於“俠盜飛車”遊戲,將鄰居小西殘忍殺害。在公安機關在審訊過程中,小唐表示平日與小西並無仇怨,只是為了在現實中體驗虛擬世界殺人的“刺激快感”。

17位院士联名呼吁:让儿童节成为“无网游日”,你赞同吗?17位院士联名呼吁:让儿童节成为“无网游日”,你赞同吗?

2017年12月5日,《大竹縣13歲少年殺母后正常上學,為打遊戲曾多次偷盜》的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同年9月19日,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蒿坪鎮郭某家女兒因其弟弟看到了她玩遊戲,怕被告密,竟然殺死了自己的弟弟,然後若無其事地上學回家……

這樣的悲劇還在繼續上演。

17位院士聯名呼籲:

願你們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關於讓兒童節成為“無網遊日”的呼籲

又逢六一,一個致力於保障兒童權益的節日。兒童是人類的希望,我們一直努力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然而,近年來,孩子們本應更純真健康的童年,卻被魚龍混雜的網絡遊戲大舉侵襲。

這張紙條觸動了我們。遊戲對中國兒童的不良影響之深,究竟已達何種地步?據瞭解,隨著越來越多的孩子“觸網”,網遊逐漸成為他們的社交核心,不玩遊戲的孩子甚至會因為與同伴缺乏共同語言而被孤立。

這種現象,對於祖國的未來有何影響?我們對此表示擔憂。

所以,在孩子們的節日裡,我們一群搞科研的人,想做一件可能會讓部分孩子不開心的事:呼籲包括社交、新聞客戶端在內的各大互聯網平臺,在兒童節這天全面屏蔽網遊鏈接,讓兒童節成為“無網遊日”,讓孩子們重拾現實生活中的樂趣。

近年來,中國網遊產業呈蔓延之勢。《2017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額將達到2036.10億元,同比增長 23%;其中,基於手機的移動遊戲市場份額佔比更是高達57%。據媒體報道,一些網絡遊戲中充斥著暴力、色情、賭博以及歪曲歷史、誤導價值觀的內容。對於正處於身心成長關鍵階段的孩子們而言,一旦他們沉迷網遊,可能會導致認知混亂、行為失範等一系列問題。但令人遺憾的是,與網遊產業飛速增長的銷售額相比,我們看不到遊戲公司配套的未成年人成長風險管理“同比增長”了多少?社會對網絡遊戲危害的思考以及應對,又“同比增長”了多少?

令人欣慰的是,相關部門正在展開行動。近日,全國婦聯、中央文明辦等部門共同下發的《關於慶祝2018年“六一”國際兒童節的聯合通知》,也提出將加大對遊戲等網絡精神產品對少年兒童影響的監管整治力度。

為配合有關部門對網絡遊戲的整治工作,更為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祖國的未來,作為科技工作者的我們,希望藉助《中國科學報》發出呼籲:

一、國家有關部門真正全面地推行網遊實名註冊制,並對網遊設立嚴格的分級管理制度,加強對涉及不良內容網遊的監管懲罰力度,為孩子們創造一片屬於他們的、純淨的網遊世界。

二、互聯網企業以及各互聯網平臺,加強對網遊廣告的管理,嚴格審核網遊的推廣信息和推廣場景,不讓孩子們墜入不良商家的“網遊陷阱”。

三、家長們日常能放下手機,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陪伴,和他們共同感受真實生活的陽光與精彩,更不要把隨意打網遊作為兒童節的“禮物”。

四、在每年“六一”兒童節當天,基於共同的社會責任,為起到警示效果,全體網遊運營服務商能夠在某個時段暫停服務器運行,各大網絡平臺能夠主動屏蔽網遊內容和遊戲鏈接。至少在這一天,讓孩子們暫時遠離網遊,享受一個健康陽光、簡單快樂的節日。

17位聯名院士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列)

丁奎嶺、于吉紅、王家騏、鄧秀新、孫世剛、李伯虎、李松、張國偉、林東昕、嶽光溪、金亞秋、周成虎、趙淳生、姜文漢、曹春曉、焦念志、詹啟敏

綜合自《中國科學報》、科學網、中科院之聲(ID:zkyzswx)、團中央學校部(tzyxxb)、民主與法制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