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美味,叫豬油拌飯

有一種美味,叫豬油拌飯

人的一生,總會對一種或幾種食物刻骨銘心。有時,是平時難得一見的饕餮盛宴;有時,是飢腸轆轆時的一個饅頭一碗稀飯。

比如,此時此刻,我就被一種叫做豬油拌飯的美食引誘著、折磨著,恨不得立即馬上就能品嚐到,藉以慰藉那忽然之間噴湧而來的舊時記憶。

兒時,農村經濟條件不好,加上家庭貧困,餐桌上經常見不到油的影子,聞不到肉的香味。遇到家裡錢糧青黃不接時,甚至要吃上幾天的“紅鍋”。

所謂“紅鍋”,就是無油炒菜。因為實在窮得叮噹響,村裡人無奈之下“發明”了無油炒菜這一技能——將蔬菜入鍋清炒,撒點鹽巴,煮熟上桌,也算是聊勝於無吧。

後來,農村生活條件稍微得到一些改善,豬油拌飯便粉墨登場了。

豬油拌飯的第一道工序,就是煉製豬油。最合適的部位是包裹內臟的脂肪層,也就是豬板肉,次之的是膩膩的肥肉。豬板肉或肥肉切成塊,放進燒熱的鍋裡,在高溫的煎熬下,不一會兒鍋底就滲出了油。當豬板肉從粉紅色變成透明,再變成漂浮在油上的焦黃色時,豬油就煉好了。

煉製豬油的過程,就是對幸福的守望。這時,家裡的小孩是絕對不會出門玩耍的,因為要時刻守在油鍋邊,等著油渣滋滋作響地出鍋。那油渣,趁熱拎出一塊塞進嘴裡,輕輕一咬,便能感受到在嘴裡崩裂的極致酥香。

撈出油渣,小心翼翼地將煉製出的豬油倒進罐子或碗裡,隨著溫度降低,豬油從剛煉出來時的茶褐色,慢慢凝固成潔白光滑的玉脂。

不必擔心它會發黴或變質,豬油自能抵擋時光的催化。這一罐或一碗豬油,就靜靜地安放在櫥櫃裡,支撐著一段時間缺菜少油的日子,也滿足著我們對肉沫油星的極度渴望。

有一種美味,叫豬油拌飯

第二道工序,就是拌飯。拿一個大碗,挖一勺葷油,放一勺醬油,切幾粒蔥花,置入碗底,再蓋上滿滿當當的一碗剛出爐的米飯,上下挑動幾次,左右攪拌幾回,頃刻間,一碗醬香濃郁的豬油拌飯就告成了。

豬油,藉著熱騰騰的米飯化開,發散出特有的油膩,香口惹味。米飯,在豬油的映襯下,冒著閃閃的油光,粒粒分明。此時,再也不需要其他菜餚加以輔佐,這就是人間美味。

貧困歲月裡,豬油拌飯也不是天天可以吃到的,只能偶爾打打牙祭。隔一段時間,母親就會做上一次,以滿足我們對葷腥的渴求。物質匱乏時,一碗豬油拌飯,讓每一粒米都充滿了香氣,那些小小的幸福,更讓人覺得深刻。

再後來,家庭條件愈加改善,豬油拌飯漸漸遠離了餐桌。現如今,營養過剩的人們越來越關注飲食健康,含脂肪高的豬油不再受青睞,大家也開始對豬油拌飯避而遠之。

最近,母親拗不過我的請求,再次做了一碗豬油拌飯。看著氤氳的熱氣將豬油慢慢融化,童年一點一滴的回憶漸次浮現。狼吞虎嚥地消滅了一碗,仍有意猶未盡之感。時隔幾十年,這種原本窮困環境下不得已的飲食選擇,竟然還蘊含著無盡的暖意。

這是對味蕾乃至記憶的直接轟炸。這些小小的、不起眼的過往,就像是一顆顆珍珠,盛放在記憶的玉盤中,平時他們默然無語,突然在某一個剎那,有一道光照進來,點亮了所有的珍珠,匯聚成璀璨的光芒之海。

徜徉在這光芒之海,我們穿越了時光隧道,一次次地和過往的自己相會,並且致敬那段彌足珍貴的歲月。

有一種美味,叫豬油拌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