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新”在何處?猩便利用百萬日訂單作出回答

12月21日,國內領先的即時便利消費平臺猩便利宣佈,自21日凌晨零時起至上午11:58,在其辦公室無人值守便利架上產生的訂單數已突破100萬大關。猩便利由此成為即時便利行業中第一家日訂單量破百萬的企業,為這一行業樹立了一塊嶄新的里程碑。

100萬訂單超過了1000家便利店,或者2萬臺自動售貨機的單日訂單數,而要開設1000家便利店或鋪設2萬臺自動售貨機,相關企業都用了至少三五年的時間。猩便利成立僅半年,為何能夠以如此驚人的速度趕超傳統零售行業?

速度差距背後是零售新舊業態之別

效率,這是新舊零售之間的一道鴻溝。新零售相對於傳統零售而言最大的本質區別,就是以互聯網和數據作為手段,指數級地提升了效率。

猩便利以超過傳統零售業10倍的速度,突破日訂單量百萬大關,關鍵的秘密之一在於其業態是融合了互聯網要素的新零售的業態,是最小顆粒度、最具互聯網屬性的零售業態。相對於傳統零售業態,其互聯網屬性集中體現於它能夠以超低的成本迅速觸達大量的用戶。

切入的場景足夠小、足夠細分也足夠精準,並且有著統一的貨櫃標準和標準化的服務包,猩便利的無人便利架在此基礎上具備了低成本快速複製的能力,可以以非常可觀的速度和極低的成本,迅速完成大面積的覆蓋,並大規模地獲取線下流量。

這個線下流量入口有多大呢?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三線以上城市的辦公室場所接近百萬,以每個點位背後有30-50個用戶來計算,這就是一個3000萬-5000萬用戶量級的巨大市場。而且,這5000萬是非常精準的白領通勤用戶,也就是收入相對較高、消費能力較強,對消費升級和提升生活品質需求最為強烈的一個群體。這種量級的市場,足以為無人便利架業態提供足夠廣闊的想象空間。

新零售“新”在何處?猩便利用百萬日訂單作出回答

數據提升用戶運營的三大能力

創立五個月時,猩便利的無人便利架點位數就已突破3萬,已經快速覆蓋了數百萬用戶,而這數百萬用戶產生了超過百萬的日訂單數,這本身就充分驗證了辦公室場景這一巨大市場和相應用戶需求的真實存在。

日訂單量與1000家傳統便利店相當,但猩便利所做的事與傳統便利店還有著更為決定性的差異:1000家傳統便利店每日可以產生100萬訂單,但傳統便利店無法獲知這100萬訂單背後的用戶是誰;猩便利卻能夠精準地洞察自身100萬訂單背後的用戶群體,進而抓住用戶的需求,用相應的商品去匹配。

事實上,這體現的即是新零售業態遠超傳統零售業態的三大能力:用戶觸達的能力、用戶交互的能力,以及用戶轉化的能力。

傳統零售業態中,零售商只能通過貨和場去觸達用戶。這是一種“人找貨”的模式,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走入店鋪,找到商品,然後產生交易行為。但在以猩便利為代表的新零售業態中,通過數據猩便利可以洞察用戶的需求,再用最小的零售單元,把匹配需求的商品推到用戶身邊最近的地方,實現“貨找人”的轉變。

猩便利的無人便利架深入白領群體的辦公場景,放置在白領每天停留8-10個小時的辦公空間中,觸達用戶的時長非常可觀。通過智能化的供應鏈和精細化運營,猩便利可以精準洞察用戶需求,和用戶進行有效交互,以精準的商品組合匹配用戶需求,並做到“日補貨週上新”。

同時,這種全新的業態具有更為性感的用戶的激活、轉化與留存模型:每日被觸達8-10小時的精準用戶,只要拿起手機掃描便利架上的二維碼,就會直接成為活躍用戶,而只要用戶產生了下單行為,訂單立刻完成履約。從觸達用戶到交易-履約用戶僅有兩個環節,60%以上的觸達用戶都會轉化為交易-履約用戶,滲透率無論相比於傳統零售還是電商,都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我們的便利架觸點在11月中旬已經突破3萬,未來在達到10萬、50萬,甚至上百萬觸點的時候,這些最小顆粒度的零售單元被連接起來的時候,就會形成非常廣闊的商業佈局。”猩便利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司江華在億邦未來零售大會上這樣表示。這一盤很大的棋,正是由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業態來提供支撐。猩便利這家剛剛創造歷史的即時便利領軍企業在下半場的表現,足以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