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古人如何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林屋讀書

《博物志》:古人如何一本正經胡說八道? | 林屋讀書

預告:在這部書裡,你會看到生子方法+發財指南+成仙秘笈……

《博物志》:古人如何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林屋讀書

我們讀王勃的《滕王閣序》,知道有句“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講的就是在西晉初年,天空的牛宿和鬥宿之間洋溢紫氣,大臣張華遂推薦奇人雷煥擔任豐城縣令。

雷煥不愧和張華有同過床的友(ji)誼(qing),在豐城監獄把紫氣的根源——泰阿劍和龍泉劍挖了出來。挖出之後也沒上交國家,而是兩基友一人一把,兩人死後雙劍化作兩龍,不知所終。這事兒居然是正史《晉書》記載的。

雷煥是奇人,張華也不賴。

當時北京一帶的燕昭王墓旁住著只千年狐狸,想和張華比比誰更有姿勢,墓前的華表(就天安門前那種大石柱,早期用木頭)不以為然:“您水平倒是挺牛叉,但是老張心胸狹窄;您非要去的話,估計凶多吉少,怕是還要連累老表我啊!”狐狸不聽,變成個書生,跑到張華家裡坐而論道。不管是儒經還是史書或是諸子,狐狸生講得唾沫橫飛頭頭是道,張華不得不甘拜下風。

《博物志》:古人如何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林屋讀書

於是老張不爽了,這肯定是妖怪吧,於是把它軟禁起來。基友雷煥又出主意了,何不牽只獵狗試試?試了,沒用,狐狸還挺拽。

老張暴跳如雷:“狗子只能鑑定幾百年的怪物,千年妖精只能讓千年枯木識別了!”哪兒有千年枯木呢?就燕昭王墓前華表了。華表大哭老狐狸真·豬隊友,然並卵,老表被砍下點燃了,狐狸也現出原形。張華哈哈大笑,winner!這事是《搜神記》記載的,作者幹寶離張華時代不遠,可真是一本正經胡說八道了。

別人會正經地胡說張華,張華難道不會嗎?翻翻他的作品《博物志》,你會發現,這個西晉時期的文壇泰斗,原來還是寫起點文的好手。

《博物志》:古人如何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林屋讀書

張華首先懂(di)地(tu)理(pao)。他說:“東方少陽,日月所出,山谷清朗,其人姣好。”接下來畫風就變了:“西方少陰,日月所入,其土窈冥,其人高鼻、深目、面多毛。”再接下來繼續噴:“南方太陽,水下土淺,其人大口決眥。”“決眥入歸鳥”, 張華說南方人眼大嘴大呢。北方人當然也不幸免:“北方太陰,土平廣深,其人廣面鎖頸。”中原人呢?“中央四戰,風雨交,山谷峻,其人端正。”

為什麼只褒東方人和中原人呢?張華自己出生在河北廊坊,大概也可以算是東方人吧。至於中原人嘛,司馬皇帝可是河南人,這個地圖炮不能亂開,搞不好要被殺頭的。

《博物志》:古人如何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林屋讀書

接著,張華突然變成了婦科醫生。“山氣多男,澤氣有女。”看見木有,想生兒子的,多去山上住;想生女兒的,多在水邊住。“婦人妊娠未滿三月,著婿衣冠,平旦左繞井三匝,映井水詳觀影而去,勿反顧,勿令婿見,必生男。”

孕婦要注意啥呢?“不食牛心、白犬肉、鯉魚頭……不可啖兔肉,又不可見兔,令兒唇缺。又不可啖生薑,令兒多指。”終於生下來了,可是“嬰兒號,婦乳出”?劉皇叔小時候,母乳一定氾濫成災!

除了瞭解人類生娃,張大師還告訴我們,兔紙怎麼懷胎?“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舊有此說,餘目所見也。”靠,“餘目所見也”!“積艾草,三年後燒,津液下流成鉛錫,已試,有驗。”艾草還能燒出金屬,晉朝分分鐘超英趕美。

“煎麻油,水氣盡,無煙,不復沸,則還冷,可內手攪之。得水則焰起飛散,卒不滅。此亦試之有驗。”麻油煎到水氣蒸發冷卻,可以伸手攪拌,但水濺入就會火苗飛散,這個我也試過,不要太靈哦。

《博物志》:古人如何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林屋讀書

張華對飲食也頗有研究。“龍肉以醯漬之,則文章生。”龍肉用醋醃泡,就會產生五色紋。問題來了,龍是啥?“人食燕肉,不可入水,為蛟龍所吞。”吃過燕子肉的童鞋小心了,不過相信沒幾人吃過吧,那麼豆製品總吃過吧? “人啖豆三年,則身重行止難。”

還有,“食

燕麥令人骨節斷解”,嚇死本寶寶了!別怕,張大師還可以教你長生不老,“蟹漆相合成水,《神仙藥服食方》雲。”螃蟹和乾漆一起變成水,這畫面簡直不敢想象。

看古裝劇和小說的讀友們,一定對“守宮砂”原理充滿好奇,其實呢這也是張大師最先說的。

“蜥蜴或名蝘蜓,以器養之,食以硃砂,體盡赤,所食滿七斤,治搗萬杵,以點女人支體,終身不滅。唯房室事則滅,故號守宮。傳雲,東方朔語漢武帝。試之有驗。”查《漢書》,只有東方朔猜過覆蓋之物是守宮,根本沒有說有驗證處女的功效。不知道張華從哪裡聽到的偏方,孜孜不倦禍害花季少女。

《博物志》:古人如何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林屋讀書

誰動了我的守宮砂?

張華還教你魔術,“五月五日埋蜻蜓頭於西向戶下,埋至三日不食,則化成青珠。”《大晉日報·今日頭條》:張公助我成首富,潘安教你做男神。看到哪句你哭了,不轉不是中國人!“取鱉挫令如棋子大,搗赤莧汁和合,厚以茅苞,五六月中,投於池澤張中,經旬臠臠盡成鱉也。”一隻甲魚吃一輩子。“人以冷水自漬至膝,可頓啖數十枚瓜;至腰,啖轉多;至頸,可啖百餘枚。所漬水皆作瓜氣瓜味,此事未試。”您倒是試試再來打嘴炮?

《博物志》好玩的段子還有很多很多,限於篇幅也不能一一介紹了,感興趣可以閱讀原著。

根據文獻學家的考證,經過後世闕佚與增竄,今天的《博物志》並非張作原貌,很難區分哪些文字是他原作。隨著漢朝以來讖緯學說發展、佛道玄學出現,整個社會充斥著侈談鬼神、稱道靈異的風氣,志怪小說就這樣產生了。而“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張)華所,由是博物洽聞,世無與比”,張華作為首屈一指的大學者,一本正經胡說八道也不是怪事。

大眾、新銳、趣味

熱點知識化,知識娛樂化

林屋讀書(linwudu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