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到了一定年纪后发现,所谓三十而立,多半是个笑话。反而是三十五岁,却平添各种尴尬。

这几年,周围迈入35岁的人逐步多起来,两极分化更加明显。少年情怀渐消,中年心态越来越浓。处境愈发难堪的情形也越来越常见。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被无情的二十来岁统统带走,再也回不来了。

35岁,大多数人会丧薪

相比丢掉饭碗的极端情况,更多的“丧”,是丧气的丧。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1、你的年龄,会让你丧薪

这么说很残酷,身处互联网行业多年,年龄真是个潜规则。这点不用多数,大家心里自有一把算盘。

先不说许多企业在招聘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连30岁都被拖入年龄鄙视链了。即便没写明,HR在看到出生年月一栏,也会下意识发出轻微的“啧”,然后眼光快速扫过发现没啥亮点,鼠标便果断移向右上角的“×”,嗯,next one…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2、你的行业,会让你丧薪

6月份,马云预测,未来30年后随着人工智能的冲击,人类每天只需工作4小时,失业将成为大问题。职业精平台早前推送过大量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也对此有着清晰的看法。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举个例子:

当一切都数据化后,那些传统的无法量化的经验们终究会收到AI的挑战,真的没准哪天,一言不合就被取代。想想都后怕!

嗯,过时就是这么实际,这么不讲道理。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

35岁将是大多数职业人的天花板,想必这个是不争的事实。勇气什么的不太属于这个年龄层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左得消费右需还贷,工资这单一引擎,跑的多快大家心里也有数。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所以,焦虑再正常不过了。

我挺认同两句话:第一、大多数焦虑和危机,都是因为钱赚太少。第二、缺乏规划,未来将在某一天狠狠地惩罚你。

凡事都有定期,何时栽种,何时收获,天下万物都有定时。时间窗口一旦错过,非常被动。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决定35岁的,是你的内核

学会游泳是重要,但不掉入水中更重要。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在35岁后做的事,能让你受益匪浅,也你垂头丧气。这取决于你是否在朝阳趋势的领域打拼、是否有牢不可破的知识组合、是否有应对不可预测筹码。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很多人习惯逃避选择,以为可以偏安一隅,殊不知,“不去选择”也是选择的一种。你不做出选择,就会被别人选择,或是被社会选择。

再次是知识组合。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暗时间》一书提到,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他独特的个性知识经验组合。专业领域技能、跨领域的技能、学习能力、性格要素。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替代性。

到35岁,步入职场已十来年,够专够广才够强。用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 的话说: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别人强很多很多。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当然,在35岁前去合理规划财产,未雨绸缪,懂得搭建合理的资产结构,是你与风险之间设立的一道防火墙。再进一步,将资产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才能让它产生最大价值。

纵观整个职场,没有想要“厌倦重复,质疑生活” ,可大多人不得不接受折8个字是便是他35岁的画卷底色,该有的问题、该来的迷茫,大家一样一样的,同在地球上,共处天空下,风雨雷电不都是一一降临眼前?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我时常想起电影《教父》的一句台词: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嘿,其实是希望大家能提早起身上路,一路顺利罢了。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