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思明洲

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在大多數人心裡炊事兵就是做飯的廚師,但是,解放軍炊事兵雖然也是廚師,但卻是與眾不同的廚師。

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各國“伙伕”的較量並不只在廚房,射擊技能也要考

在2016年國際軍事比賽-2016之“野戰廚房”競賽,我軍炊事兵在100米射擊當中,以95式輕機槍射擊拿到113分位列第一,蒙古國和俄羅斯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在我軍的傳統當中,炊事兵,首先就是一個戰鬥兵,然後才是“廚師”。

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在連隊考核的時候,主考都會拿著連隊花名冊隨便點名,抽出來考試。那個時候可沒有人說這是炊事兵,原則上不用參加出操和訓練,就可以不考了。這種考核都是點到誰,誰就要參加年度軍事技能考核,無論是什麼兵。所以,炊事兵反而還得更加用心地訓練軍事科目才行,因為相比於其他崗位,炊事兵被本職工作佔用的時間更多。

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廚師也要全副武裝

解放軍報曾經報道,駐紮在山東的某部隊,有5名炊事兵完成了部隊轉崗訓練,一個人去學習電子對抗專業,一個人去學習無人機專業,一個人去了技術室內,一個人去了指揮室,還有1個人去了目標態勢室。

3個月以後,這5名炊事兵在新的崗位上有4個人成績都是優秀。或是能協助指揮室主任和參謀制訂戰備方案,或是可以獨立排除電子對抗系統的一般故障,或是可以獨立操作無人機設備…..

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在我國傘兵部隊,對炊事兵的訓練要求——可以攜帶裝備空降,具備野外生存能力,同時也具備一定的軍事戰鬥技能。所以空降部隊的炊事兵,還要能做到“灶隨傘降、炊伴戰行。”

我國曾經進行過一次2架運輸機一次空降60名炊事兵,並且將所有野戰炊具,主副食品一起空降的演練。這些炊事兵一樣全副武裝在敵後進行空降,落地以後,快速集結,乘坐空投的全地形車,前往前線,並且在30分鐘以內使用野戰炊具製作出野戰食品。

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在解放軍當中曾經有“八大員”之說,也就是炊事員、飼養員、警衛員、司號員、公務員、衛生員、理髮員、戰鬥員、指揮員,現在有些已經沒有了,有些仍然存在。我軍要求包括炊事兵在內的人員,一律都要具備軍事戰鬥技能,緊貼實戰需求,專門設置各種戰術情況,摔打磨鍊“八大員”的走、打、藏、防等能力。另外,每月還對他們進行基礎體能課目的考核,不合格者到班排“回爐”,合格後才准予“上崗”。

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所以,當代我軍炊事兵可以說是一專多能的戰鬥員,不僅僅專於做飯,還要精通其他軍事技能,比如汽車駕駛,戰場救護,近距離班組戰鬥技能,巡邏警戒等等。

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因為,“八大員”在戰場上首先要保證自身安全,才能做到保障有力。在戰場上,無論是誰,只要是軍人,是軍事單位,都會成為敵軍的打擊目標。敵軍可能會襲擊衛生所和炊事班,駕駛員在運輸過程當中,也有可能遭到敵人的伏擊。因此,包括炊事兵在內的八大員進行正規軍事戰鬥技能訓練,具有非常現實的實戰意義。

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雖說炊事兵們油鹽醬醋、蒸炸煎炒樣樣精通,心中時刻有桿秤,再精明的菜商也騙不了他們,但是,畢竟炊事兵不是大飯店裡的大廚,部隊伙食講究的是營養搭配,乾淨衛生,口味要求並沒那麼重要。在很多情況下,其他崗位的軍人,還得暫時充當一下炊事兵。比如,今天晚上吃包子,那必定要有人下午要去炊事班幫廚了——人人都是業餘炊事兵。

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而且炊事班戰鬥力強悍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炊事兵都是老士官,是從戰鬥部隊轉過來的,作戰技術本來就很過硬,而且作戰經驗也很豐富。

經常有新兵說:我們部隊野外長途奔襲拉練,炊事班都是揹著鍋和我們一起跑,沒一會兒就跑隊伍前頭去了。等我們跑到終點時,他們早就已經在終點支好鍋,做好飯菜在等我們了。

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在戰爭年代,以炊事兵為代表的八大員一樣要參加戰鬥。在電視劇《亮劍》中,就有這樣的一幕,李雲龍部攻打日本人的陣地,戰鬥中步兵炮兵都猛烈衝鋒,這時炊事兵們也不甘落後,爭先舉著菜刀衝鋒擊殺鬼子。

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在1947年的臨朐戰役,華野第4師在外圍橋頭村阻擊對方援軍,敵整編第25師和整編第9師發動了猛烈的進攻,當時華野4師第11團1個營電話線全部被炮火炸斷,村內所有房屋倒塌,在敵軍步兵已經衝上來的時刻,所有通信員,衛生員,炊事員和輕傷員也都上陣與敵軍短兵相接。

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解放戰爭中炊事班上陣的情況並不少見

7月30日,敵軍釋放出所有炮火,以1個團分為3個波次,在軍官督戰下,再次發起猛烈衝鋒。第一波受挫,第二波立刻衝上來,前邊的人倒了,後面的人就把他們的屍體壘起來,一步步的向前推進。就是進攻失敗,也不後退,而是就地挖掘臨時工事。

在密密層層的火力網下,雙方都傷亡慘重,就是在這個時候,華野第4師組織起所有的參謀,幹事,警衛員,救護員,飼養員,通信員和炊事兵組成了2個連,發動了反衝鋒,這最後一支“雜兵”部隊的加入,徹底改變了戰局。

我軍一直以來講究的是一專多能,一個人要掌握多個崗位技能。也就是“個個文武雙全、人人一專多能”,每名官兵都具備3個以上崗位能力,按照“一般崗位一人多崗、特殊裝備多人一崗”的辦法,要求官兵在“精一門專業、懂相近專業”的基礎上,廣泛開展輪崗、換崗、兼崗、頂崗訓練——這才是一個有前途,能打勝仗的集體。

軍事|文能建灶做菜飯,武能背鍋上前線:炊事班為何如此強悍?

精銳的眼神,要不是背後的黑鍋和手裡的棍子,還以為這是在搜索殘敵的特種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