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面臨的或許是信貸泡沫?

未來面臨的或許是信貸泡沫?

“金融”中“融”字的含義是什麼?

很顯然,在我國金融社會中,融字的含義為融資,金融即為金錢的融資。

融資就會產生債務,而產生債務的同時必然會同步產生一對債務人和債權人,一旦社會債務規模十分龐大到無以為繼並爆發債務危機時,債務危機表面上看是債務人的危機,可實際上是債權人最頭痛的問題,一旦債務違約發生,必然會帶來債權人的損失。

因此,分析未來經濟問題的重點就落到了社會債務這個核心要素上了。

接下來細分會產生債務的融資類型,融資分為兩種,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它們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一定要加以重視——間接融資會導致貨幣派生而直接融資不會。其次在一定的基礎貨幣和準備金率下,銀行信貸規模是有極限約束的,其社會實際的貨幣供應量M2越接近理論上的M2極限——M2(MAX)=(基礎貨幣-濾出貨幣)/準備金率+濾出貨幣,那麼社會間接融資規模就見頂了,當前我國的貨幣乘數就已經極限化釋放,間接融資規模瀕臨極限頂。

間接融資這類信用創造枯竭之後,社會上的直接融資將接力提供融資資金的來源,本人的觀點認為,社會直接融資規模無法超過社會貨幣供應量的1倍,這是社會窮盡極限進行直接融資的最大規模(其實超過50%貨幣供應量規模的直接融資規模就已經令人不敢想象了)。

未來面臨的或許是信貸泡沫?

下面就具體模擬這個債務危機的發展與爆發破壞過程。

假如有原始的基礎貨幣100萬存入銀行,通過我國的準貨幣體系不斷進行存貸循環和貨幣派生,在20%的準備金率下,會最大產生400萬的間接融資規模和產生500萬的M2,這個時候,銀行體系內的間接融資枯竭了,然後社會上直接融資接力,在銀行擁有500萬存款的所有人,都將存款購買銀行理財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直接融資產品,這個時候,社會上的M2仍不變,但卻繼續增加了500萬的社會直融債務規模,社會融資總債務規模增加到了900萬規模。我國社會債務規模已窮盡極限見頂了(信用創造枯竭),這個時候假如500萬存款中的其中100萬存款提款兌換美元外流。就會將導致該家銀行破產,所有的理財都將違約爆破,其次銀行所有的存款出現安全風險致憑空消失,社會資金鍊斷裂,債務危機爆發,經濟崩潰。

這個推演邏輯可以得出,即使很少的100萬的基礎貨幣,也可以讓社會產生近1000萬規模的社會融資並繁榮經濟,而抽離極少的100萬基礎貨幣,則也可以導致社會資金鍊斷裂(鏈條傳動機械只需要損毀其中很小的一節鏈條,就可以導致整個機器停機)債務危機爆發,社會中大量的債權受損,財富憑空消失,而債權又是消費信心的基石,未來即使很少的基礎貨幣兌換外匯流出中國,也將導致破壞性十分嚴重的債務危機,大量殺傷社會債權人所擁有的債權,消費信心將跌入谷底,同時信用創造枯竭,社會進入長時期的通縮蕭條階段,並有可能引發一場經濟災難和社會災難。

未來面臨的或許是信貸泡沫?

金融的“融”字,其本意應該是“融通”或“流通”的意思,也就是金錢的融通與流通即金融(貨幣供應並不在多,只需增快貨幣流速則可繁榮經濟),而我們把金融玩成了金錢的融資,本該穩定國家金融環境的金融銀行系統卻作為了一個事實上挪用儲戶存款進行放貸圖利的盈利機構了,而所有的融資資金都是付息資產,都具備極強的支付轉移壓力,而債權又是消費信心的基石,無論債務人或債權人,都會加快貨幣的流速導致經濟極度繁榮,所以社會融資活躍會極快速地繁榮經濟並導致GDP高速增長,而債務具有掠奪未來消費市場消費能力的作用在經濟的繁榮發展階段就被忽視了。

我國金融貨幣體系的本質是:部分準備金率下的銀行信貸活動可派生貨幣並伴生準貨幣這樣的準貨幣體系加上消費者信貸刺激生產信貸同步繁榮並導致了嚴重的信貸泡沫(人類歷史上近20年才出現的新事物——電子貨幣起到了必不可少的極為重要的催化作用),雖然我國經歷了一場經濟繁榮,但這更會給我們帶來一場經濟災難。

我們面臨的或許不是一場貨幣泡沫,而是一場信貸泡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