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願意罵PG one?

PGone最近被罵得有多慘,想來不必我再細說。各位經常上網刷微博的,心裡都是一清二楚。

PGone這個名字,火於8月。他以萬磁王的噱頭,一身衛衣帽子的造型橫空出世。

隨即奪冠於中國有嘻哈,數次出現在微博熱搜。並且身後一幫明星為其助力,收穫了一個選手能收穫的無上榮光。

而後今年1月火入巔峰,因為和李小璐的出軌事件。

當我們都以為故事抵達高潮的時候,才發現高潮還未正式到來。隨後此事持續發酵,PGone被一眾官媒點名批評,歌詞露骨、錯誤引導,所有歌曲隨之下架。

現如今打開他的微博,清一色地唾罵。

這個僅依靠幾個月時間就將微博粉絲累計到幾百萬的rapper,一夜之間變成了眾矢之的。

世事無常,風雲變幻。我們可以說是親眼見證了PGone被捧上神壇,又被摔下來的全過程。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但是我們的讀者可能也已發現,事發以後,我們遲遲沒有對於這件事情發聲。

開號半年,一直有讀者誇我們“有態度,敢說真話”。以至於到了後期,我們常以此作為標杆,力求每次都發聲。

偏偏在這一次,我們幾個都噤了聲。無論是對於李小璐的指責,對於賈乃亮的心疼,還是對於PGone的譴責,我們都沒有發聲。

想必有讀者會存疑,為什麼不再發聲了。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這次我為什麼不願意罵PGone,也不願意參與整件事情發表態度。

其實最近,我一直有兩個反思。

其一是,在新媒體行業沉浮幾月,縱觀行業,每每都是捧一個人時一擁而上,踩一個人時也一擁而上。這樣缺少思考的方式,真的對嗎?

比如這次。

就算是在對PGone的聲討鋪天蓋地的今天,我還是沒有罵過他半句。別說寫公號罵,就算是個朋友圈也沒發過。

為什麼?是因為我喜歡他嗎?

絕對不是。

說起對於PGone,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很早以前對他的印象就已經很不好了。大概可追溯到八月份,彼時中國有嘻哈節目尚未結束,他也尚未奪冠。當時因為一個機會,我去面對面採訪了他。儘管是匆匆一面,但是他留給了我極為不好的印象。

但是因為他風頭正盛,我不敢說出自己的偏見。故只能跟身邊的人天天吐槽。

反倒是在這次他東窗事發以後,被眾家踩到地上,我卻突然不願意添上這一腳了。

不是同情,是不想落井下石。

關於他的錯誤,各位官媒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而且就事論事,條理清楚。

為什麼我不願意罵PG one?

而對我來說,既然我沒有骨氣在他興盛時說出我的不滿,也就沒有底氣在他落魄時跟著踩一腳。

現在我無論說什麼,也無非就是牆倒了,再推一把;樹倒了,急忙散去。

我已經做了個沒骨氣的人,實在不願意再做猢猻了。

我一直的願望,是希望自己在做新媒體的過程中,始終可以保持獨立的思考,不被太多東西所左右。

我更希望我能做到的,是在大眾都說一個東西很好的時候,敢於站出來說自己看到的真相,敢於表達不一樣的觀點和思考。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在牆倒以後,才敢順勢罵他兩句。

不罵他,是因為我已經對自己很失望了,不希望對自己更失望。

其二是,都說追隨熱點是媒體工作者的素養。每次新聞熱點出來的時候,我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往上湊,人人都試圖分一杯羹。

可是遇到的事情多了,我那一套理論卻支撐不起很多現實了。

昨晚得知賈乃亮發微博時,我正看完電影準備回家。當時我就知道,這一夜,又是自媒體人的狂歡。沒過多久,很多公號就寫了熱點,寫得很好,數據也很不錯。

其實我的第一反應也是如此,我能寫什麼?

我趕快打了個車回家,打開電腦,拿出紙,很快就列出了一排的題目,個個看來都可以寫。譬如:

“愛情裡誰更卑微誰就輸了”、“一場鬧劇,受傷最大的是孩子”。

或是轉換一下思路,把矛頭對向PGone,“PGone 毀了兩個家庭”。

無論哪篇放出來,數據又會差到哪裡去?

但最終,在電腦前端坐了幾個小時以後,我一聲嘆息,關上了電腦。

我寫不了這篇文章。

我反覆看了幾十次賈乃亮的長微博,句句都是低姿態。總結起來,無非是請求大家放過他們一家人,莫要讓事情繼續發酵。

態度誠懇,字字誅心

而我現在能寫什麼呢?

心疼他、為他說話,再替他罵一罵李小璐,或者指責PGone。這些哪一個不是在火上澆油呢?

抑或我站出來指責他們對甜馨傷害太大,說一說甜馨在這件事裡受了多大的傷害。可是這又何嘗不是對甜馨造成了二次傷害呢?

我不斷地問自己:

當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是真的為了他好嗎?

我是真的發自內心地覺得這篇文章是在幫他嗎?

我寫,會比不寫的價值更好嗎?

若是我真的設身處地為他著想,為孩子著想。最好的選擇,不就是選擇尊重當事人,安靜地不發聲嗎?

面對這幾個問題,我沒辦法肯定地回答自己。

我說服不了自己的心。

我寫不了。

儘管在這個媒體倫理被放得很低的今天,我依然無法視它於不顧。

所以我放棄了我的職業素養,選擇了對事件本身保持了沉默。

我承認,作為一個新媒體人,我失職了。

那天我們在公司內部做讀書分享,pp分享了《看見》的一句話。儘管幾年前早已讀過這本書,但當時聽來依舊觸動頗深。

當時陳虻對柴靜說:“別當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嗯。

這幾天我也一直在心裡跟自己說,別當了新媒體人,就不是人了。

高中時期,我一直把這十個大字寫在課桌邊上。祈願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這種人。

未曾想到有一日,我真的會進入傳媒行業。也未曾想到,自己偶爾會忘記這十個字。

其實寫下這篇文章很難,因為要向幾十萬讀者反思檢討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

不過沒關係,我還是要做。

以後,我會重新將這十個字銘記在心。

按順序來看。

先做到“鐵肩擔道義”。

再做到“辣手著文章”。

在最後,想借這個機會跟我們號的讀者們說幾句話。

我今天提出了這麼一個有些反大眾的思考,不是為了反大眾而反,是因為我真的是這樣想的。

我之所以敢在這個風口上,寫這麼一篇任性的文章(單看標題就會被罵的樣子)。是因為我一直覺得我們的讀者很不一樣,你們是我見過的觀點很前衛、三觀很包容、思辨很徹底的讀者。

因為我確定,你們和我一樣,都是不斷反省過去認知的人。

本身就連這篇文章我都不想寫的。

但我最後還是決定寫下來。

因為我們號的讀者很多都是同齡人。所以這麼久以來,我一直在試圖做一件事情:把更大的世界帶給你們,也把更多看世界的角度帶給你們。

說實話,我超級開心看到你們也在做同樣的事情,而且比我做得好。

從一開始我們因為一個觀點不合就彼此取關拉黑,到現在我們可以平和地討論對一件事情的不同意見。

很開心,我能和你們一起成長。

今天有人跟我說:

“寫觀點不是為了幫讀者發洩情緒,更多的是引發思考。但是這是反人性的,很難。”

我最驕傲的地方就在這裡,很難,但我們都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