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愿意骂PG one?

PGone最近被骂得有多惨,想来不必我再细说。各位经常上网刷微博的,心里都是一清二楚。

PGone这个名字,火于8月。他以万磁王的噱头,一身卫衣帽子的造型横空出世。

随即夺冠于中国有嘻哈,数次出现在微博热搜。并且身后一帮明星为其助力,收获了一个选手能收获的无上荣光。

而后今年1月火入巅峰,因为和李小璐的出轨事件。

当我们都以为故事抵达高潮的时候,才发现高潮还未正式到来。随后此事持续发酵,PGone被一众官媒点名批评,歌词露骨、错误引导,所有歌曲随之下架。

现如今打开他的微博,清一色地唾骂。

这个仅依靠几个月时间就将微博粉丝累计到几百万的rapper,一夜之间变成了众矢之的。

世事无常,风云变幻。我们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PGone被捧上神坛,又被摔下来的全过程。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但是我们的读者可能也已发现,事发以后,我们迟迟没有对于这件事情发声。

开号半年,一直有读者夸我们“有态度,敢说真话”。以至于到了后期,我们常以此作为标杆,力求每次都发声。

偏偏在这一次,我们几个都噤了声。无论是对于李小璐的指责,对于贾乃亮的心疼,还是对于PGone的谴责,我们都没有发声。

想必有读者会存疑,为什么不再发声了。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这次我为什么不愿意骂PGone,也不愿意参与整件事情发表态度。

其实最近,我一直有两个反思。

其一是,在新媒体行业沉浮几月,纵观行业,每每都是捧一个人时一拥而上,踩一个人时也一拥而上。这样缺少思考的方式,真的对吗?

比如这次。

就算是在对PGone的声讨铺天盖地的今天,我还是没有骂过他半句。别说写公号骂,就算是个朋友圈也没发过。

为什么?是因为我喜欢他吗?

绝对不是。

说起对于PGone,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很早以前对他的印象就已经很不好了。大概可追溯到八月份,彼时中国有嘻哈节目尚未结束,他也尚未夺冠。当时因为一个机会,我去面对面采访了他。尽管是匆匆一面,但是他留给了我极为不好的印象。

但是因为他风头正盛,我不敢说出自己的偏见。故只能跟身边的人天天吐槽。

反倒是在这次他东窗事发以后,被众家踩到地上,我却突然不愿意添上这一脚了。

不是同情,是不想落井下石。

关于他的错误,各位官媒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且就事论事,条理清楚。

为什么我不愿意骂PG one?

而对我来说,既然我没有骨气在他兴盛时说出我的不满,也就没有底气在他落魄时跟着踩一脚。

现在我无论说什么,也无非就是墙倒了,再推一把;树倒了,急忙散去。

我已经做了个没骨气的人,实在不愿意再做猢狲了。

我一直的愿望,是希望自己在做新媒体的过程中,始终可以保持独立的思考,不被太多东西所左右。

我更希望我能做到的,是在大众都说一个东西很好的时候,敢于站出来说自己看到的真相,敢于表达不一样的观点和思考。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在墙倒以后,才敢顺势骂他两句。

不骂他,是因为我已经对自己很失望了,不希望对自己更失望。

其二是,都说追随热点是媒体工作者的素养。每次新闻热点出来的时候,我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往上凑,人人都试图分一杯羹。

可是遇到的事情多了,我那一套理论却支撑不起很多现实了。

昨晚得知贾乃亮发微博时,我正看完电影准备回家。当时我就知道,这一夜,又是自媒体人的狂欢。没过多久,很多公号就写了热点,写得很好,数据也很不错。

其实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此,我能写什么?

我赶快打了个车回家,打开电脑,拿出纸,很快就列出了一排的题目,个个看来都可以写。譬如:

“爱情里谁更卑微谁就输了”、“一场闹剧,受伤最大的是孩子”。

或是转换一下思路,把矛头对向PGone,“PGone 毁了两个家庭”。

无论哪篇放出来,数据又会差到哪里去?

但最终,在电脑前端坐了几个小时以后,我一声叹息,关上了电脑。

我写不了这篇文章。

我反复看了几十次贾乃亮的长微博,句句都是低姿态。总结起来,无非是请求大家放过他们一家人,莫要让事情继续发酵。

态度诚恳,字字诛心

而我现在能写什么呢?

心疼他、为他说话,再替他骂一骂李小璐,或者指责PGone。这些哪一个不是在火上浇油呢?

抑或我站出来指责他们对甜馨伤害太大,说一说甜馨在这件事里受了多大的伤害。可是这又何尝不是对甜馨造成了二次伤害呢?

我不断地问自己:

当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是真的为了他好吗?

我是真的发自内心地觉得这篇文章是在帮他吗?

我写,会比不写的价值更好吗?

若是我真的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为孩子着想。最好的选择,不就是选择尊重当事人,安静地不发声吗?

面对这几个问题,我没办法肯定地回答自己。

我说服不了自己的心。

我写不了。

尽管在这个媒体伦理被放得很低的今天,我依然无法视它于不顾。

所以我放弃了我的职业素养,选择了对事件本身保持了沉默。

我承认,作为一个新媒体人,我失职了。

那天我们在公司内部做读书分享,pp分享了《看见》的一句话。尽管几年前早已读过这本书,但当时听来依旧触动颇深。

当时陈虻对柴静说:“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嗯。

这几天我也一直在心里跟自己说,别当了新媒体人,就不是人了。

高中时期,我一直把这十个大字写在课桌边上。祈愿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这种人。

未曾想到有一日,我真的会进入传媒行业。也未曾想到,自己偶尔会忘记这十个字。

其实写下这篇文章很难,因为要向几十万读者反思检讨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

不过没关系,我还是要做。

以后,我会重新将这十个字铭记在心。

按顺序来看。

先做到“铁肩担道义”。

再做到“辣手著文章”。

在最后,想借这个机会跟我们号的读者们说几句话。

我今天提出了这么一个有些反大众的思考,不是为了反大众而反,是因为我真的是这样想的。

我之所以敢在这个风口上,写这么一篇任性的文章(单看标题就会被骂的样子)。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我们的读者很不一样,你们是我见过的观点很前卫、三观很包容、思辨很彻底的读者。

因为我确定,你们和我一样,都是不断反省过去认知的人。

本身就连这篇文章我都不想写的。

但我最后还是决定写下来。

因为我们号的读者很多都是同龄人。所以这么久以来,我一直在试图做一件事情:把更大的世界带给你们,也把更多看世界的角度带给你们。

说实话,我超级开心看到你们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而且比我做得好。

从一开始我们因为一个观点不合就彼此取关拉黑,到现在我们可以平和地讨论对一件事情的不同意见。

很开心,我能和你们一起成长。

今天有人跟我说:

“写观点不是为了帮读者发泄情绪,更多的是引发思考。但是这是反人性的,很难。”

我最骄傲的地方就在这里,很难,但我们都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