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你的家鄉有哪些特色粽子!


再過十天就是端午節,而各個超市早已經陳列出各色各樣讓人眼花繚亂的粽子。粽子又稱“角黍”、“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粽子傳說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也有些地方是紀念伍子胥。因為中國地域廣闊,飲食風格迥異,自然粽子也有不同。

四川粽子。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製作講究,工藝複雜,其口味當然獨特。其製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5至6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60克一個的四角粽。煮熟後食之,香辣適口,風味獨特。

廣東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也是廣東地區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廣東粽子個頭較小,外形別緻,正面方形,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品種較多,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鹹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冬菇、綠豆等調配為餡的什錦粽,風味更佳。


北京粽子。作為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一般而言鄉村做的是北方口味的粽子,多是大棗、豆沙做餡料。

嘉興粽子.浙江嘉興特色傳統名點。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鹹甜適中而著稱。尤以鮮肉粽最為出名,被譽為"粽子之王"。嘉興粽子因其滋味鮮美,攜帶、食用方便而備受廣大旅遊者厚愛,有"東方快餐"之稱。嘉興在每年初夏都會舉辦中國嘉興粽子節,全國各地粽子廠家雲集,在嘉興開展粽子文化系列活動,有粽子擂臺賽、包粽子表演、百粽宴、參觀粽子博物館和龍舟賽等民俗活動。

閩南粽子。閩南粽子是福建省傳統的地方名點,端午節食俗。福建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鹼水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的粽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五花肉並先滷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滷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


山東粽子。在諸多品種的粽子裡,輩份最大,資格最老的,當首推山東黃米粽子。選用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夾以紅棗,製品風味獨特,食用時,可根據食客習慣,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海南粽子。與大陸的粽子不同,它由柊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鹹蛋黃、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等,熱粽剝開,先有柊葉和糯米的清香,後有肉、蛋的濃香。海南粽子又以定安黑豬肉粽、儋州洛基粽子、澄邁瑞溪粽子最為馳名。此外,海南粽子還有將草木灰泡水後取上層清液浸泡糯米後,製作的鹼水粽。海南黎族也有三色粽和用椰子葉包制的粽子。

寧波粽子。浙江寧波傳統節日食俗,一般在端午節制作食用,為四角形,有鹼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其代表品種鹼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的鹼水,用老黃箬葉裹紮,煮熟後糯米變成淺黃色,若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枕頭粽。廣西的少數民族逢年過節都包粽粑,而且個頭比其他地方的大,令外地人驚訝不已。這種粽粑當地稱為“枕頭粽”,長大肥碩,兩道捆索,四隻角、形如枕頭。其品種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棗慄粽、豆沙粽等。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其花色品種繁多,你的家鄉還有哪些有特色的粽子,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