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拉扬、宁峰与香港管弦乐团共同呈现的完全“苏格兰”精彩演绎

余拉扬、宁峰与香港管弦乐团共同呈现的完全“苏格兰”精彩演绎

昨晚( 4 月 6 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香港管弦乐团(HK Phil)的首席客座指挥余隆,执棒港乐带来了一场全场“苏格兰”主题的乐季音乐会。

音乐会的上半场以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皇室御用作曲家(Master of the Queen's Music, 2004)彼得·麦克斯韦尔·戴维斯(Peter Maxwell Davies)的交响诗《伴着日出的奥克尼婚礼》(An Orkney Wedding, with Sunrise)开场 ↓↓

可以明显感觉到余隆当晚是卯足了劲儿的,众所周知,他的指挥动作手势,是出了名的带有浓重个人标识的。他伴随着音乐的情绪推进,自然而然地开始抖动自己的双腿,并伴以他那习惯性的跺脚打节拍。

余拉扬、宁峰与香港管弦乐团共同呈现的完全“苏格兰”精彩演绎

不过,当晚台上的香港管弦乐团给予了他完美的音乐反馈,无论是乐队木管声部的双簧管、巴松管首席 solo ,还是乐队铜管声部圆号、小号首席的 solo ,他们各自所吹奏出的典型苏格兰民谣主题都熨帖自然、心旷神怡。在该曲的演奏当中,台上乐队首席王敬(Jing Wang)亦有着大段落的 solo 乐段,他那沉着冷静的临场发挥,令人侧目。

作品尾段,衣着传统苏格兰民族服装(苏格兰裙)的风笛手罗伯特·乔丹(Robert Jordan),一路吹着风笛从观众席走上了舞台,他的闪亮登场堪称该曲演绎上的一大重要亮点。

紧接着,上半场的重头戏是马克斯·布鲁赫的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Scottish Fantasy),这首作品乃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雅沙·海菲兹(Jascha Heifetz)最重要的个人保留曲目之一,他的经典演释为这部作品树立了极高的艺术标杆。

当晚,担任该曲独奏的是目前中国最为优秀的小提琴独奏家之一——宁峰,他的小提琴独奏音色舒缓、甜美、晶莹、剔透,应该说十分贴合这部作品所专有的音乐特性。而他手中的那把 Strad “Macmillan” 则也展现出优质的状态,为他的现场小提琴演奏提供了坚实强大的艺术品质保障。

在甜蜜的首乐章过后,作品迎来了情绪愈发开阔昂扬的第二乐章,宁峰的小提琴独奏与台上港乐的乐队协奏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余隆的指挥很好地衔接起了小提琴独奏与乐队协奏之间的音乐交融。在这一学章当中,宁峰的小提琴solo跟乐队长笛女首席的 solo ,在相互之间的音乐对话上精彩无比。

宁峰的小提琴独奏,琴声温婉细腻,音色上有如蜜糖般甜腻动人,完美匹配布鲁赫这部《苏格兰幻想曲》的内在艺术特质。

到了作品的末乐章,一改前仨乐章的甜美乐思,一上来是一段小提琴的激越 solo ,可惜开头宁峰的独奏片段稍显力度不足,在音乐的表现力上还显得不够果敢和坚决,略微弱了那么一点点。

但毕竟瑕不掩瑜,一曲演毕的三度谢幕后,宁峰又慷慨地返场加演了一首帕格尼尼《随想曲》。那娴熟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足以叫人瞠目结舌。

余拉扬、宁峰与香港管弦乐团共同呈现的完全“苏格兰”精彩演绎

下半场,余隆领衔港乐带来了门德尔松《第三交响曲“苏格兰”》。首先,笔者对当晚余隆和港乐的这套音乐会选曲深表认同,因为这三部作品对于余隆来说都可谓相当对味,尤其是下半场的这部大部头交响曲“门三”。

门德尔松的音乐彰显着一种无忧无虑,由始至终都散发着浪漫主义恬淡与闲适的自在心境,既没有那种恶劣外部环境下造成的兵荒马乱、纷繁复杂(例如肖斯塔科维奇的处境),也没有那种拮据生活条件限制之下的穷困潦倒、蝇营狗苟(例如莫扎特的处境)

余隆跟港乐似乎早已建立起了音乐艺术层面之上的十足默契,显而易见的是他指挥起来相当游刃有余、自信满满。“门三”的第二乐章透着田园诗般的苏格兰丰富民歌主题,该乐章起始时乐队单簧管首席的大 solo 乐段,悠扬婉转、耐人寻味。

作品的终乐章快板,延续了那一股朝气蓬勃、积极奋进的昂扬情绪,当晚余隆执棒下的港乐呈现出了水准之上的精彩表现,令笔者深以为然。期待月底余拉扬再度回归,客座指挥香港管弦乐团乐季音乐会的一套重量级曲目编排:马勒《大地之歌》+叶小纲《大地之歌》(全文毕)

余拉扬、宁峰与香港管弦乐团共同呈现的完全“苏格兰”精彩演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