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在聊蔚來交付這事兒之前,我想先聊點別的。

6月1號,我在朋友圈炮轟了前途汽車的創始人陸群。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陸群的一個觀點,讓我覺得違背了常識。

“事實上,我看到的造車新勢力都是珍惜這種大環境,秉著100%真心去造車的。”陸群眼中的“小夥伴”,沒有一個是濫竽充數、為騙資本圈錢而入局的。

汽車產經網把陸群的觀點提煉成上述文字,陸群這個觀點有點類似於商業版的孟子“性善說”。

言下之意,但凡是互聯網造車都可以“隊長別開槍,我是自己人”,要寬容,要換位,要尊重。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只是我覺得,陸群這話說的很沒水平,他把樸素且原始的道德觀置換到商業道德。

1

本身這是兩個不同的範疇,你只能盡最大可能讓消費者“忠誠”於你,而不能強迫消費者“孝順”於你,同理,孝子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是“孝順”,而不是造互聯汽車。

定位不同,任務便不同,價值觀也就相應地不同,你對自己的要求就不同,別人對你的要求也就不同。

世界是運動的,商業也是運動的,供求的波動,帶來業績的波動。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有的扛過去了,活了;有的抗不過去,就死了;還有的不甘心,要在死活之間鋌而走險,成為那些破壞規則,缺少商業道德,我們也不樂意看到的“傷人”。

項羽不也說過:“非戰之罪,天亡我也! ”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真心想得天下的他,最後不也是被當成戰利品,成全了劉邦手下的一群人的功勳與封地?

2

商場是赤裸裸的戰場,要是抱著釋迦摩尼的信仰,就該吃齋吃齋,該唸佛唸佛,不能心存僥倖,不能把互聯網造車當成道德示範基地,更不能當成那虛無縹緲的“鋼鋸嶺”。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從單純的造車邏輯上來說,互聯網造車新勢力要有三大能力:融資、造車、賣車,這三塊相輔相成。

融資,可以吹概念,造車,可以吉利供應鏈,唯獨“賣車”這塊是完全市場說的算。

市場就是供求,只有在市場上,我們才能清楚誰是“爆品”,誰是“偽需求”。

市場不講道理,不講情面,只論成敗!

3

我對於蔚來交付這件事,或者說我對蔚來有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蔚來能否玩轉“樂視模式”?

之前我對賈躍亭造車有三個判斷,一是卡位電動車品牌金字塔,二是IPO徹底解決資金問題,三是生態和場景比產品更重要。

顯然,蔚來除了品牌定位之外,其餘兩點都是在走“樂視模式”。

彼時,賈躍亭有千億市值的樂視傍身,且是資本市場的寵兒。易車現如今的市值只有18億美金,大約在130億人民幣左右。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而且現如今的蔚來已經開啟瘋狂“燒錢”進度,我們來看兩個數據。

一是融資金額。

公開信息顯示,蔚來成立於2014年,截至今年,其已進行過6輪融資,獲得了約30億美元的投資,這個數目是特斯拉過去十年內獲得的融資數量。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某媒體透露:蔚來汽車預計今年將虧損51億元,2019年虧損縮減至10億,直到2020年,蔚來汽車將正式開始盈利,2021年盈利額高達161億元。

二是企業估值。

蔚來的估值,用郭德綱的相聲來說就是“速度快的,褲衩都得追一會”,公開信息顯示,蔚來目標估值360億美金。

不知道估值500多億美金的馬斯克會怎麼看待蔚來。

關於蔚來的估值還有一段公案,有一輪融資,李彥宏的愛人馬東敏準備投資蔚來,後來改投威馬。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而一分錢沒賺,還不停虧錢的蔚來,去美國IPO,無非原因有兩點,第一是美股電動車特斯拉一家獨大,第二A股時間漫長,而美股相對開放。

對此,《雪球》上甚至有投資者評價:“美國韭菜也得割。”

割不割韭菜我不知道,蔚來缺錢,並且是非常缺錢,這個誰都能看明白。

4

第二個問題是,蔚來會陷入“中部品牌陷阱”嗎?

我認為造車新勢力存在一個“中部品牌陷阱”,比如騰勢就飽受傳統車的替代效應影響。

是邁騰好,還是騰勢好?

這是所有騰勢潛在消費者都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而45萬的蔚來面臨的問題似乎比騰勢還要嚴重,因為它的價格區間已經是奔馳E的水準。

如果說邁騰和騰勢還需要猶豫一下的話,那麼蔚來和奔馳E,在非限牌城市誰還會猶豫分毫?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電動汽車市場是殘酷的,目前我認為已經取得市場意義成功的品牌不外乎一個特斯拉,一個知豆或者北汽新能源。

這種品牌的兩極分化,就是因為它們跳出了“替代效應”,擺脫了“中部品牌陷阱”。

當然,不光是蔚來,小鵬、愛馳、拜騰等等都要面臨“中部品牌陷阱”的挑戰。

5

第三個問題,蔚來有多少合夥人?

這是個謎一樣的存在,但是我還真見過蔚來的私人合夥人,當時跟他聊天,他講了他身邊有不少朋友私人投資了蔚來。

顯然,這些人很多也會是蔚來第一批用戶。

這裡頭涉及到一個利益博弈。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經濟學裡頭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叫“預期”,預期利好,便大舉跟進,預期不佳,便及時止損,這是一個理性人正常的反饋。

當然,也有另一個斯威就是預期利好,我按兵不動,預期不佳,我大舉殺入,這叫逆週期投資。

而涉及到投資人與蔚來之間的“博弈”就更有意思了。

假設A投資了蔚來,A還要做小白鼠掏錢買它造的車,並且還得幫它把概念吹下去。

只有把李斌捧成馬斯克第二,蔚來捧成特斯拉第二,蔚來才有更大的機會走出“虧損預期”。

這是發心的熱愛和認同嗎?

不見得全是,因為雙方已經構成利益共同體!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A已經投了很多錢進去,想要止損或者翻盤,就得繼續把概念吹下去,不能讓它死在明天的路上。

這就是商業版的斯德哥爾摩症。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所以,蔚來投資人或者投資機構的消化能力就變得非常關鍵。

因此,第三個問題我才會問“蔚來到底有多少合夥人”。

沒有人希望成為2017年的賈躍亭,從珠峰跌入馬裡亞納海溝,他免疫了所有的背叛與攻擊,扛住了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甚至揹負上“老賴”的名聲。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好在FF從冰與火中殺將出來,正在消弭誤會與噪音,貼地飛行的賈躍亭也告別喧囂與躁動。

一個企業不經歷風雨,一個企業家只享受名聲與榮耀,那還要創業做什麼,那還要鹿晗幹什麼?

蔚來把車交付給自己人,這仨問題必須問不能忍

蔚來也是如此。

吹牛皮不叫本事,能把這些牛皮兜住了,實現了才叫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