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器物如人,常有靈性。尤其那些曾經伴隨人們走過艱難歲月的器物,彷彿生命的一部分,透過時光的河流,漸漸成為骨中之肉、肉中之骨……

在豫劇大師陳素真的義女弟子、祥符調老藝術家關靈鳳的家裡,至今珍藏著一塊一尺見方的鋁板,這是她的老伴兒霍林親手為她打造的。

鋁板的用途是什麼?為什麼關靈鳳會如此愛惜、珍視呢?

走近這塊鋁板,瞭解到它背後的故事,我們才知道,這塊小小的鋁板,承載了一個女子太多的頑強執著、對藝術的痴心追求,也承載了一對夫妻至死不渝的鶼鰈之情……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尋找光源:黑暗中的奮起

在諸多豫劇名家中,豫劇大師陳素真的義女、弟子關靈鳳一直被人們稱為“豫苑苦菜花”。與和她同時代的藝人相比,她的這份苦仍是那樣的沉重和不幸!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1952年,關靈鳳加入開封和平劇院,年方19歲的姑娘第一次登臺演出就贏得了滿堂彩,她的嗓音高、亮、甜、寬、柔、潤、高低不擋、真假嗓結合婉轉自如,把祥符調悠揚、柔潤、纏綿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不幸的是,一次意外,讓她患上了嚴重的眼疾,雙目幾乎失明。剛在舞臺上綻放光彩,卻一下子陷入無邊的黑暗,猶如遇到了撲滅生命之火的颶災。痛苦、絕望之時,她想到了以死結束自己的生命。有一次,趁人不在跟前,她悄悄下了床,踉踉蹌蹌向電源摸索過去。醫護人員及時發現,一下子拉住了她。

唯一的慰藉是,她的右眼還殘留些許的光感,如果眼前有亮光,她便能依稀分辨出光源所在。上帝對她關上了所有的門,但仍然心懷慈悲地為她留下了一道窗戶的縫隙。有光,便有方向。關靈鳳重新登臺的決心更強烈了。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可是戲曲表演舞臺上,唱唸做打極為講究,一招一式都有程式化的要求,不僅要求臺步準確、動作精確,還要出神入化地通過面部表情傳神達意,給舞臺下的觀眾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關靈鳳所宗的陳派,是豫劇舞臺上唱唸做打最為講究的一個旦行流派,不但表演程式多、技術難度高,而且動作運用極為講究。——可是,這些動作,失明的關靈鳳如何完成呢?團裡負責後臺工作的一位師傅看她登臺心切,著實可憐,便想起在舞臺一側增強光柱的辦法,給她黑暗中摸索的表演以些許提示。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半年後,劇團貼出了“關靈鳳重新登舞臺,今晚夜場《雷峰塔》”的大海報,當晚的演出非常成功,關靈鳳如同鳳凰浴火涅槃新生,重新獲得了藝術生命。可儘管她幾度奮起,雙目的視神經卻隨著時間的推移加重萎縮,視物變得越來越艱難,光感隨著年齡增長開始下降,有時一轉身,光線頓暗,臺步彷彿不那麼穩健了。

直到有一天,關靈鳳的先生霍林想到了一個辦法,決定試一試。他知道,憑關靈鳳紮實的基本功,和爛熟於心的演出程式,只要讓她認準舞臺中心位置,她就可以行動自如,“憑中心定方位”。考慮了電燈泡等其他形式、經過反覆試驗,他才找到了一個可以反射光源,又不影響其他演員和臺下觀眾的東西給關靈鳳定位——就是一塊鋁板。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鋁板一尺見方,打磨光滑,再刷上一層厚厚的白漆,放在舞臺中心,反射舞臺上方的燈光,發散出淡淡的光芒,既不影響同臺演員,又不會令臺下觀眾察覺,就是一個絕佳的“定位器”。

戲曲舞臺上的表演講究出將入相,還要走九龍口,關靈鳳出場,便憑藉臺中心的鋁板反射光,估略到臺心的距離,在心裡畫上一張舞臺方位圖。然後跟著鑼鼓點,施施然行至九龍口,來一個閃亮的亮相。一下子引得臺下掌聲雷鳴,叫好陣陣。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有了鋁板的定位,關靈鳳猶如吃了定心丸,循著心中的舞臺方位圖,唱唸做打,一絲不苟,行臥坐立,有如常人。她演《三上轎》,有一場獨坐燈下刺繡的戲,期間有後退、回身,放燈,刺繡,起立,觀望、返回,再起立等一系列動作,面前隔著桌案,她要一次次準確繞過桌案,行至臺前,常人行動尚且不易,何況一個眼盲的人?但憑著鋁板的指示,她每次都完成得絲毫不差,蓮步輕移,水袖婉轉,粉腮透著嬌媚,一雙大眼睛依然那麼炯炯有神,誰也看不出來,這雙眼睛的背後,竟是一片漫無邊際的黑暗……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堅守光源:深情照亮生命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鑼鼓依舊,觀眾依舊。

重新登上舞臺的關靈鳳憑藉熟稔於心的演出經驗和精湛的唱唸做打的功力馳騁在高臺之上。1956年,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舉行,年輕的關靈鳳在名角雲集、群芳吐豔、競爭激烈的盛會上,獲得一等獎。1957年,她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開封市豫劇二團團長。不斷的摸索實踐中,她推出了難度更大的《穆桂英掛帥》、《樊梨花徵西》等劇目,在她演出的劇場門前,常常掛著客滿的牌子。可是,演出再當心,有時候,也會出偏差。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一天,在演全本《白蛇傳》時,其中“水漫金山”一場中的激烈武打場面,雙目失明的關靈鳳與師兄強庭梁對打,打到熱鬧處,說時遲,那時快,關靈鳳一刀劈下,“撲”的一下,她覺得好像劈著什麼東西了?但是程式依然沒什麼差錯,師兄仍然配合默契,越打越緊,終於二郎神戰敗逃下,關靈鳳一個漂亮亮相追下場,觀眾看得過癮,拼命叫好拍巴掌。走到後臺,關靈鳳找到師兄,伸手一摸,師兄的頭已經流血了。這件事令關靈鳳心裡非常愧疚和難過。她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眼盲給同事造成麻煩。為此,她只有更加刻苦練功。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回憶起其中艱辛,關靈鳳的心中便總是浮現霍林的影子。在黑暗無邊的世界裡,她經歷過多少次絕望的掙扎,多少悲痛的頹喪,都有霍林的陪伴和鼓勵,有了他,和他的鋁板,她才攀援過黑暗之井,重新回到地面。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每次演出前,霍林提前放好鋁板,帶她在舞臺上反覆熟悉道具和表演區域,手把手教她熟悉桌椅和道具的擺放位置,從舞臺一側到另一側,從出將到入相,他們仔仔細細用手觸摸一遍。讓關靈鳳在心中勾勒出一副三維立體的舞臺圖。每次演出開始,霍林便牽著她的手送到上場口的位置,再到另一側靜靜站著,等她演出結束之後下場……

每一個演員,都愛惜舞臺如同生命,甚至超過生命。對關靈鳳來說,舞臺上的一招一式,一舉手一抬足,才是她真正全面的人生。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1982年的初春,年已50歲的關靈鳳在霍林的陪伴下,率團到北京演出,在王府井的吉祥大戲院推出霍林親自執筆編排的陳派名劇《三上轎》,受到首都戲曲界的高度讚揚。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陳素真,聞訊專程從天津趕往北京觀看關靈鳳的演出,師徒二人在後臺相見,感慨萬千。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對關靈鳳來說,先生霍林的愛,恩師義母的愛,都似黑暗中的燈塔,給了她前進的指引和方向。

梆子有溫,弦子有情,一塊鋁板,像一顆夜明珠,引領關靈鳳在黑暗的世界裡重新為自己構建了一座舞臺。這座舞臺,因為用心、用真情搭建而無比珍貴。超過了一切裝修豪華的劇院。在關靈鳳的心中,也許,那才是世界上最豪華、最莊重的殿堂。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一塊鋁板,一生痴情。時光荏苒,如今,這塊鋁板已經陪伴了關靈鳳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有了它,她在心中點亮了藝術的燈;有了它,她找尋到人生真愛的火源;有了它,她也學會了反射自己,照亮他人,用不盡的火光,儘可能發揮自己的餘熱,回報社會,回報人民。

《進步拾遺物》第一輯|一塊鋁板:關靈鳳的藝術之光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關靈鳳的鋁板,映照出她如梅花般傲然的生命,無論冰雪覆蓋,還是雷電擊頂,她都風姿卓然、凌絕於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