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毒自杀、父子成仇……拿什么拯救你,17岁反社会倾向少年

每天晚上睡觉时,梁忠辉都要把门反锁,或者用玻璃瓶顶在门口,这样儿子梁宇进来时,他就可以第一时间惊醒。

“总有一天我会了结你。”17岁的儿子,恶狠狠地盯着他,说出的话让他脊背生寒。这一幕像巨大的阴影,反复在梁忠辉心中盘亘,他真的怕儿子在他熟睡后,拿刀刺向他的胸口。

两间狭小的出租屋内,父子两人像仇敌般,做着不同的冰冷的梦。

心理咨询师认为,梁宇已经出现反社会倾向,这意味着,他很可能具有杀人的冲动,成为一枚危险的炸弹。这个17岁的少年,是直接送入监狱,还是通过全方位帮教,让他重回阳光下生活?深圳市检察院未检办决定对他开始一场灵魂拯救。

父亲刀砍爱宠

他用犯罪作为报复

梁宇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农村,1岁半时,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打从记事起,家中就只有他与父亲梁忠辉。小时候的梁宇很淘气,是村里出名的捣蛋鬼,为此没少挨父亲的打。梁忠辉脾气暴躁,打起儿子来下手很重,在梁宇记忆里,父亲甚至逼他吃过火柴头、喝过肥皂水,父子关系并不融洽。

8岁那年,村里有人丢了东西,淘气的梁宇成了怀疑对象。让梁宇愤怒的是,面对村民的指责,家人并没有站在他这边,而是听信了村民的话,也认为是他干的。为了自证清白,梁宇一时冲动,拿起家里的一瓶农药喝了下去。

家人急忙将梁宇送去抢救,虽然抢救过来,但医生说,梁宇喝下的农药,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家人要做好心理准备。梁忠辉以为儿子命不久矣,索性让他休了学。于是梁宇整日在村里游荡,彻底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

梁忠辉来到深圳工作后,梁宇也跟着过去。有次一个花卉市场的店主,因为妻子怀孕,想要把家里的狗送养,喜欢小动物的梁宇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欢天喜地去把狗领养了回来。梁忠辉下班回家,看到家里的狗,却要求梁宇立刻送走。梁宇坚持要养,两人为此事一直僵持着。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狗得了皮肤病,家里的气味与成片的小飞虫让有洁癖的梁忠辉终于无法忍受了。

“说!你要狗还是要我!”梁忠辉冲梁宇吼。“我要狗!”梁宇也硬硬地顶了回去。梁忠辉气得血气冲头,冲进厨房拿起菜刀,当着儿子面,对着狗砍了下去。

这个残忍的举动,将脆弱的父子关系摧毁殆尽。

梁宇决定报复梁忠辉。他想到的办法,一如幼时喝农药般的“自毁式”——通过犯罪,来让父亲出丑。2017年,梁宇因偷窃4000余元人民币,被警方抓获。

服毒后死里逃生

却把父亲户口页撕碎

为了挽救涉罪未深的未成年人,检察院可通过附条件不起诉,在考察期内对其进行帮教。在对梁宇的后续帮教中,深圳龙岗检察院遇到困难,通过两级联动机制,深圳市检察院未检办负责人海广云介入了这个案件。

没见面之前,海广云就听说这个孩子“很难搞”。一个星期二上午,龙岗检察院的检察官把梁宇带到了海广云面前,海广云打量了眼前这个一米八几的孩子,向他打招呼说:“你还挺帅的嘛。”梁宇面无表情地回了一句:“这很重要吗?”海广云不由得笑了,说:“你怎么这么说话呀,你将来想做什么?”梁宇冷冰冰地回道:“我就是这样,我想干什么跟你没关系。”

来自深圳大学的心理老师对梁宇做了40分钟的心理测评。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和辅导工作,深圳市检察院与深圳大学心理研究所签署了专门合作。测评发现,梁宇已呈现出反社会人格倾向,内心还有一个藏了多年的心结——他一直怀疑自己肺部已纤维化,是一个没有将来的人。

深圳检察院有搭建好的劳动技能培训平台,梁宇去学校报名时,收到了一张小卡片,可以填写自己的愿望。梁宇在上面写了三个字:有个家。落款是天仅,意思是,世上仅有一个我。

海广云犯难了,这样的愿望,只有梁忠辉能帮他实现。但对儿子的愿望,梁忠辉表现得很冷漠。海广云认为,作为家长,梁忠辉表现得并不称职,也需要接受心理干预,梁忠辉一下子急了:“我有什么问题?!我没问题!都是他的问题!”

梁宇弄丢了身份证,要去公安局补办,为促进父子关系修复,海广云劝说梁宇,打电话让爸爸一起陪着去。梁宇照做了,梁忠辉也如约前来。海广云与检察干警们坐在楼下,让他们两父子单独相处,没想到,身份证马上要办完时,楼上突然传来争吵声。海广云忙赶到楼上,原来父子两人,为了回执放在谁那里的问题,又争吵起来。

“回执放在你儿子那里也可以,你需要时再找他要。”海广云劝梁忠辉让步。梁忠辉不悦地说,那就放他那儿吧。梁宇突然把户口簿从包里翻出来,把父亲那一页当着众人撕碎了。

第二天,海广云把梁忠辉叫到了检察院的心理咨询室,把户口簿的碎片摆在了他面前。梁忠辉说:“留着这些干什么,有空我要去重新补办的。”海广云说:“户口簿撕碎了可以补办,父子感情碎了怎么办?”梁忠辉不吱声了。

他答应接受检察院的心理干预。

接连提出退学

父亲被迫给前妻写信

开学季里,新生们将迎来入学军训,8岁就休学的梁宇,对集体生活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和教官对呛、和舍友不和、不喜欢跟班学习……梁宇萌生出退学的念头。考虑到梁宇的实际情况,海广云建议学校,让梁宇直接到车间动手,在实践中学习技能。一开始梁宇表现得饶有兴趣,独立安装了一个汽车大梁,还发短信向海广云炫耀。好景不长,他又提出要退学,理由是学校食堂饭菜难吃。

“在学校你就要服从学校规定。”对梁宇无理的要求,海广云并不纵容。梁宇说:“那我就天天吃泡面。”海广云说:“那是你的事。无论如何,你在学校至少要待够一个月。”

待够了一个月,梁宇仍坚持要退学。除了把学校批评得一无是处,他还质问海广云:“你们做事能不能考虑周全一点?给我找的是什么破学校?”海广云回复他:“我们做我们该做的,你也要承担你自己的责任。”

梁宇没再吭声,几天后,他问海广云,能否借自己1000块钱,刚退学又不想回家,经济上有点困难。海广云说,借钱可以,但必须参加一次义工活动。那天义工们去看望福利院,梁宇不情不愿地来了,也不参加集体活动,一个人蹲在篮球场,和一名小朋友聊了一下午的天。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海广云,那个小朋友是聋哑人。

活动结束了,每个人都要谈自己的感想。梁宇说:“他们需要帮助,社会上很多人都需要帮助,但我们离开后,他们怎么办?”

而在检察院的心理咨询室里,梁忠辉正在接受每周一次的心理干预。心理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跟儿子打一次10分钟的电话,不到10分钟不能挂断。梁忠辉拿起手机,想到的只有“你在哪里”“跟谁在一起”之类的话题,勉强打完10分钟,心理老师问他有什么感觉,他说,儿子混不吝(北京方言,什么都不在乎的意思),很讨厌。

“那前妻在你心中是什么地位?”心理老师又问。对这个问题,梁忠辉说,前妻在记忆中不存在。“一个曾和你结过婚、生了孩子的人,怎么会不存在呢?”心理老师说,这是最可怕的一种人际关系,为了解开心结,心理老师给梁忠辉布置了一份作业:给前妻写一封信,写离婚后发生的一切。

梁忠辉不愿写,第二个星期,他空着手来了。心理老师没有退让,要求他必须完成任务,梁忠辉只好强迫自己回忆。后来他说:“我满脑子都在想这个问题,这些年我从没想过以前的事。为写这封信,我闯了好多次红灯。”在对过往的回忆中,梁忠辉意识到,儿子变成今天,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又一次给梁宇打电话时,心理老师要求将时间延长到20分钟。随着一周一周的累加,父子通话时间越来越长。持续两三个月后,海广云问他:“跟儿子打电话是什么感觉?”梁忠辉说:“挺温暖的。”

“你要记住这种感觉。”海广云说,“你们是血脉相连的父子,不是陌生人。”

父亲突如其来的亲近,反而让梁宇感到恐慌。他担心父亲只是因检察院的介入,临时改变了态度,等到考察期结束,检察院退出后,父亲会变回原样。他对海广云说:“如果不是长久的,我就不想要。”

海广云没有着急回答他。

诉说心底多年委屈

回故乡重新出发

梁宇18岁的生日要到了,在海广云的帮助下,梁忠辉为儿子策划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还专门买了一块他很想要的手表,作为成年的生日礼物。大家起哄让梁宇与梁忠辉拥抱,两人别扭地轻轻抱了一下。这是除挨打外,父子俩为数不多的肢体接触。

服毒自杀、父子成仇……拿什么拯救你,17岁反社会倾向少年

考察期结束后,鉴于梁宇的悔罪表现,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梁宇回到了江南故乡,他想在那里重新出发。他给海广云发短信:“我跟检察院没有任何关系了,你们不用再管我了。”

但今年1月份,他却自己回来了,在电话里问海广云,能不能一起吃个饭。海广云逗他:“不是没有任何关系了吗?你回来干什么呀?”他说:“还你的1000块。”顿了一下,他又羞赧地问:“我能不能多带一个人参加?”

原来梁宇回到故乡,不仅经营起自己的事业,还将女朋友追了回来。那天他穿着正装,戴着父亲送的手表,像一个意气风发的职场人,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海广云面前。他说,自己刚刚代表父亲,在家乡参加了一场亲戚的婚礼。他问海广云,什么时候再去福利院,他买了两个篮球当礼物,想看看那里的孩子们。

海广云想,他已经出发了。

司法观察

青少年成长需要付出爱与包容

深圳每年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将近有1000人,这些孩子的年龄,大多在16至18周岁,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对他们给予及时的教育和挽救,将会增加社会安定的因素,否则,他们将沉陷在犯罪的泥潭中,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以海广云为代表的深圳未检部门检察官,做的正是这样一件事。由于深圳外来人口较多,90%的犯罪嫌疑人属于非深圳户籍,监护人不在深圳,缺乏必要的监管条件,为此,深圳检察院专门建立了异地帮教和心理疏导平台,通过唤起他们内心自我价值的觉醒,让这些孩子产生改变的力量。

在海广云看来,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背后共性是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而学校重“读书”轻“育人”的培养方式,以及社会道德观念的退化,使这些孩子误入歧途后,往往越陷越深。目前深圳全市从事未检工作的检察官仅有27人,案多人少压力沉重,这意味着,有一些孩子,可能等不到及时的挽救。

服毒自杀、父子成仇……拿什么拯救你,17岁反社会倾向少年

让海广云更担心的,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高潮尚未来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良莠不齐的信息,混杂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爆炸般呈现在新一代未成年人面前,连成年人甚至都难以招架。“近些年来,社会道德观念淡漠,网络上有很多低俗的价值取向被追捧,这些孩子像在污泥中成长,难以想象他们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海广云说,教育缺失、心理问题较多的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一代,也逐渐进入犯罪率高发的青少年阶段,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让她对青少年犯罪问题感到担忧。

海广云认为,从源头上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仅靠检察院的力量远远不够。不仅要从根源上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对网络进行分级管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学校还要承担起“育人”职责,对成绩不好的所谓“坏孩子”,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真正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充分的爱与包容。

注:梁忠辉、梁宇均为化名。

【通讯员】韦磊

【校对】曹柏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