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花8元買了只雞,9元賣出去10元買回來,11元再賣出去,他賺了多少錢?

奔跑的土豆哥

從小商販的角度計算,每交易一次淨賺一元錢,交易了兩次就是淨賺兩元。交易三次,就是淨賺了三元。

在普通商販的生意經裡面有一句話,就是“水漲的船高”,“船高的碼頭高”。意思就是無論成本再如何增加,賣出去的時候是本錢及利潤都回來了,每次買賣,既不是本錢出手,更不是虧損出售,所以每次交易賺一元,多少次交易就賺多少個一元。

假如,原始本錢8元。第一次9-8=1

第二次11-8-1(本不夠借的)=2.而上次的利潤1元變成了成本。

第三次13-8-2(本不夠借的)=3元前一次的利潤2元變成了成本。


見腫消世界

據說這是哈佛經典面試題,哈佛只錄用了那個回答賺3元的人,其餘答案的人都被淘汰了。

為此,職場火鍋為解開這道題,曾經寫過一篇爆款文章,裡面給出多種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數字、哲學、財務、金融、投資,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讀方式,沒有標準答案,反映了思維方式的不同。總的來說,凡是賺不到3元的人,都是失敗者。

1.數學思維。8元買一隻雞,9元賣出,這次交易純利潤1元。又拿10元買回來這隻雞,再以11元賣掉,手裡又多掙1元。兩次交易賺2元錢,沒毛病啊。

2.金融思維。出賬8塊,入賬9塊,淨增1塊。再出賬10塊,入賬11塊,淨增1塊。一共賺2塊,賬還是平的。

3.銀行思維。原始資本8塊錢,累積資本11元,中間支出1元,所以,11元減去8元再減去1元等於2元。

4.會計思維。8元成本,9元收入,記賬;10元成本,11元收入,記賬;總成本18元,總收入20元,盈利2元。

5.基金思維。如同買賣股票,8元買進,9元賣出,這筆交易盈利1元;9元賣出,10元買進,這次交易虧損1元。10元買進,11元賣出,這次交易盈利1元。一共三次交易,累計盈利1塊錢。

6.私募思維。炒股票就要做到利益最大化,該賺不賺就是不對,賺少了都是吃虧。這隻雞如同股票,明明可以從8元一隻持有到11元再拋棄出,明明一次輕鬆賺3塊錢,何必中間瞎折騰呢?那些只能盈利1塊錢的基金經理,等於賠2元,都是不稱職的。

綜上,職場火鍋比較欣賞私募思維。這不是數學題,也不是邏輯題,而是商業題。這是做生意的頭腦,能否使利益最大化。明明可以從8元持有到11元,一次投資就可賺3塊,凡是中間多次交易的,不但有交易成本,還增大了虧損概率。本來可以賺3元,賺2元的就等於虧1塊錢,賺1元錢的就等於虧2元。

但是,也有反對的聲音,他們認為私募經理的思維風險性很大,如果一隻雞從8元一直持有到11塊錢再拋售,就像在國內搞價值投資,中間的各種波動風險很大。多次交易,保持現金流動,難道不是一種安全性高的交易行為嗎?你說呢?


職場火鍋

簡單的問題不要複雜化。這才是永恆的真理,在這裡也不例外。

8元買只雞,9元賣出去,那麼他就是賺了9-8=1元;

10元買回來,11元再賣出去,那麼就是又賺了11-10=1元。

1元+1元=兩元。也就是這個人賺了兩元。

這裡外沒有4元錢,只有3元錢:11-8=3元。其中這個人賺了兩元;這兒還有另外一個人9元買進,10元賣出,也賺了10-9=1元錢。

也就是這個人原始資本是9元,第一次投入8元;第二次回購加倉1元,動用的總金額是9元。最終的利潤是2元,總金額11元。

也有人說,9元賣出,10元買進。這種思路是錯誤的。因為9元賣出對應的是8元買進,也就是原始資金是8元,這過程是增值的。10元買進對應的是11元賣出,這過程也是增值的。

就像股票買賣一樣。

一隻股票3元/股買進,然後4元/股拋出去,毛利就是1元/股。賣出之後,認為這隻股票處於上升通道,還會繼續漲,就在5元/股撈回來,這時候如果4元/股賣出去,那就是虧本的;6元/股賣出去,那就是繼續盈利。

這個問答很像我們在學校時光裡的“應用題”,以小見大,而且含有規律。果然,生活,以追求富足的生活,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波士財經

所謂買賣,至少得兩個人。

我們就假設是張三和李四吧。

張三花8元從李四那裡買了只雞,張三9元又賣給李四,別問為什麼李四要買回來。

過了幾天,張三有花了10元把雞買回來。

再過了幾天,張三又11元再賣給李四。

我們來算算張三和李四。

對張三來說:

-8+9-10+11=2元,張三賺了2塊錢。張三最終手裡也沒有雞,但是通過倒騰,白白賺了2元,這其實就是炒股的邏輯。

對李四來說:

+8-9+10-11=-2元。

最終雞又回到了李四手裡,所以李四是白白虧了2塊錢。有沒有這樣的事?當然有,那就是典當,抵押。因為李四需要急用錢,於是把雞賣出去,後面又想再買回來,不過雞已經漲價了。

如果李四賣出雞以後就沒有再買回來,而是其他人在買賣呢?

那麼張三還是賺2元。

李四不過是8塊錢賣了只雞。

中間那個9塊錢買了張三的雞,又被張三10元買回的人,賺了1塊錢。

最後一個11元買雞的人,是賺是賠不知道,但雞在他手裡,等他賣出去才知道是賺是賠。

這樣一輪以後,雞的市值已經從8元,變成了11元。

你看懂了嗎?


傅一聲

廢話不多說,我直接P了一張圖:

最初手頭有12枚金幣,現在有14枚,當然賺了2枚。

我想說的是,有時我們被自己獲取的知識限制住了,總喜歡用不同的思路去解決問題,並且把問題概念化和數字化,結果反而把自己困住了。

但如果這樣的問題問小孩子,或者沒有多少文化的小商小販和老農民爺爺,他們反而可以輕易答出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腦子裡完全沒有什麼數學模型公式的概念,把問題實際化,掰個手指頭算算,或者直接把錢包裡的硬幣掏出來,就很容易得出結果了。

典型的“簡單問題複雜化”。

這麼多人糾結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這大概跟我們的教育方式始終落在紙面上,卻不落在實踐上有直接關係。


馬丁馬小虎



一、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算數,只是出現多個數字和兩次買兩次賣,因而讓我們的思考拉大了想像。



二、這個人開始只花8元錢買了一隻雞,然後又9元錢賣出去了,那麼這第一筆生意不用多加考慮,就是實實在在的掙了1元錢。



三、這個人第二次又花10元錢把這雞買回來了,然後以11元的價格賣出去了,那麼這就是第二筆交易,又是實實在在的掙了1元錢,加上第一筆就是總共掙了2元錢了。



江西農村歐陽

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難了,那麼多的人都不能回答正確,首先我們從題面上看,這是一個生意人做的賺錢的買賣,買來賣去看他賺了多少錢,我來細細的解答一下這道大學考研的數學計算應用題。我先給出答案他就賺了一元錢。'



這隻雞是這個人花8塊錢買來的,之後賣了9塊錢,先算一下這一次賺了多少錢?

9 - 8 = 1 (元)

第二次他是用了10塊錢買回的這隻雞,不過他是9塊錢賣出去的,這樣算來他的這次交易是賠錢了,沒有賺錢,那麼賠了多少錢呢?

10 - 9 = 1(元)

他又用11塊錢賣出去,

11 - 10 = 1(元)

他最後一次十元買的,十一元賣的因此最後一次是整道題的關鍵,他從頭到尾的交易就是掙了一塊錢。列出的算式是

(9-8) +(9-10)+(11-10)=1(元)

因此,得出結論他最後只賺了一元錢。

我認為這道題的關鍵在於他用9元賣出,10元買回來是關鍵這個過程他賠了一元錢,如果單從題面上做解答是有點誤導人,很多人會誤以為第一次的交易掙了一元錢,第二次又掙了一元錢,一共掙了兩元錢,我認為不對,忽略了中間賠一元錢的環節。

最後鎖定答案就賺了一元錢,你有沒有和我一樣或者不一樣的答案,請評論說出你的意見。


農民馬大哈

回答這個問題,主要是考慮你是不是經商的材料,那麼面對這個問題每個人能得出不同的答案,因為每一種算法都有一個答案,那麼哪個答案才是正確答案呢?請看下面分析:

題目:一個人花8元買了只雞,9元賣出去,10元買回來,11元再賣出去,他賺了多少錢?

第一種算法:首先9-8=1,賺1元,其次11-10,賺1元,共賺2元;總計算:-8+9-10+11=2

第二種算法:首先9-8=1,賺1元,9-10=-1,虧1元,11-10=1,賺1元,共賺1元;總計算:9-8+9-10+11-10=1

第三種算法:有的人直接跳過中間過程,8元進11元出,賺3元;計算方式:11-8=3

那麼上面三種答案,哪個是正確的呢?看我下面具體分析: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假設一個人身上沒有錢一分錢,買雞的錢是借的,不然後面會有人把第二種方法當做是正確的。

首先,一個沒錢的人像別人借了8元買了一隻雞,然後9元賣出,這裡毫無疑問賺了1元,把別人的錢還了,還剩下1元。

其次,他又花10元買雞,但是錢不夠,又向別人借了9元,加上上一次賺的錢一共10塊買了只雞,然後11元賣出,這裡賺了1元。那麼現在這個人身上一共有11塊,他把借的9塊還了,還剩下的2元就是自己賺的。

上面第三種方法很明顯是錯誤的,漏電中間過程的利益差,第二種方法錯主要是,9元進與10出這裡有問題,這裡看似虧了1元,但是實際你這裡也增加了1元的成本,因為你身上只有9塊,突然變成了10塊,這裡面多了1元哪裡來的呢?當然是自己的成本。你9進10出看似虧1塊,但是你也增加了成本1塊,所以這裡的虧與增加成本就抵掉了,你10元買的雞相當於9元買的,即你相當於9元買雞11元賣出,共賺兩元。

如果嫌麻煩可以把這兩次交易分開算,第一次交易:8出9進,賺一塊;第二次交易:10進11出,賺一塊;這兩次交易互不影響,你把你兩次賺的錢加起來就是這兩次交易賺的錢2元!


用戶5777688509

想要徹底明白這個問題答案朋友們請點進來!神仙解答!

看到大家回答了大概有說1元的,有人說2元的,有3元的,甚至有人說是不賺不賠0元的,然後大家開始互相爭吵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對的,那麼你們的答案到底對不對呢?我的回答是:你們說的都是對的!也全是錯的!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大家再仔細看看這個題目的標題《花了8元買只雞》,重點在這裡,標題並沒有說這個8元是本金,也沒有說8元不是本金,所以一開始我們就被文字遊戲給糊弄了,後來才有了不同的思路想到了不同的答案,思路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8元本金思路,第二種是賺錢思路(沒有8元本金思路)

下面我來慢慢的給大家捋捋思路。

一 .只用賺錢思路(沒用本金思路)1:

1. 花8賣9賺1元,花10賣11賺1元,一共2元

只用賺錢思路(沒用本金思路)2:

農民手裡有20塊錢,20-8+9-10+11=22元

22-20=2元 答案一樣都是2元

(這個是大眾認為最簡單的一個答案)

2. 8元本金思路1:

手裡只有8元買了只雞賣了9元,再花10快買只雞 後又11塊賣出去了,最後手裡有11塊本金是8塊

所以 11-8=3元

8元本金思路2:

手裡只有8元買了雞賣了9元,賺了1元,想花10 元買只雞可是隻有9元不夠怎麼辦,貸款1 元, 10元買了雞然後11元賣了賺了1元,賺了2元后 要還貸1元,所以2-1=1,最後賺了1元

(這個答案是少數人認為最正確的答案)

還有人說是最後不賠也不賺的也是按照不同的思 路得出的結論我就不再分析了打字打的手疼

最後的最後大家看明白了嗎?這個問題其實是沒 有正確答案的,換句話說你們的答案都正確,這 個問題其實設計的很巧妙,一不小心就會從這個 思路轉到另外一個思路上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 覺得自己彷彿知道了答案,卻從一開始就陷入漩 渦之中,甭管你是經濟學家還是教授。

為什麼大家的答案都不一樣呢?關鍵就是我之前 說的花了8元標題沒說明是本金還是什麼,所以 才有了看上去這麼簡單的問題,大家回答的卻不 一樣的情況也別覺得自己聰明也不要覺得別人笨 只是思路不同,並沒有唯一的答案,就是讓愛因 斯坦他也說不出答案的,這就是個文字遊戲,別 說什麼MBA測試題,類似於這種文字解密遊戲網 上還有很多,難道都是MBA測試題嗎?

希望大家看了之後覺得茅塞頓開的請給個贊。

最後祝大家生活健康家庭美滿!


宿管叔叔1

看起來像小學數學,又隱含著經濟學原理,很有意思。

換個思路看問題,就簡單很多:

假設你有10w塊錢,非常看好一隻股票,在8塊的時候,買入1w股,花了8w塊,賬戶還有2w,這個時候賬戶總資產10w。

過了一天,股票漲到9塊,你迫不及待賣出,落袋為安,收入9w塊,現在賬戶總資產11w。

到了第三天,股票繼續上漲,你又眼紅了,10塊的時候買入,花了10w,還剩1w現金。

第四天,股票又漲停,11塊,你又賣掉了,收入11w,加上1w現金,你現在賬戶12w塊。相比第一天,賬戶增加2塊,收益率20%。

股票換成雞,就理解了,賺了2元!!



但是,你要是一直拿著股票,從8塊漲到11塊,你就會賺3塊,相比交易兩次的方式,你相當於少賺一塊,你會感覺損失了一塊。這種感覺很不爽!



但假如股票直接從8漲到10,你直接賺兩塊,沒有分兩次賺一塊加起來感覺爽!這是行為經濟學的心理賬戶效應,多次賺小錢比一次賺大錢更讓人暗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