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信息化發展新機遇 助推四川高質量發展

紧抓信息化发展新机遇 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

紧抓信息化发展新机遇 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

2018兩化融合深度行(四川站)暨首屆工業大數據峰會。

今年4月召開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拋出一個全新的時代命題——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立足西部,放眼全國,四川的信息化發展成效可圈可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以下簡稱“省經信委”)緊抓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信息化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形成了堅實的網絡基礎、應用基礎和用戶基礎,生態體系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構建和融合發展能力顯著提高。2017年,四川省信息化發展水平位列全國第9位。

緊抓信息化發展新機遇,助推四川高質量發展,新的攻勢也已全面展開。信息化正逐步成為四川驅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引擎,引領產業轉型和融合創新的新平臺,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以及網絡安全保障能力的新手段。□雪梨(圖片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提供)

經濟發展新引擎 “萬億產業”加速成長

前不久,總投資6億元、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的紫光芯雲中心在成都開工建設。建成後,這裡將成為紫光集團“從芯到雲”產業鏈在中國西南地區的新一代信息產業集聚中心。

從當年引進英特爾這家龍頭企業開始,一個產業鏈不斷形成,四川電子信息產業一路做大做強。2017年,四川電子信息產業全年增長15%以上,主營業務收入8113億元,居中西部第一、全國第七。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15%,電子信息產業穩居四川“第一支柱產業”。

突破發展基礎軟件、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基礎產業。英特爾駿馬項目、紫光集團成都IC國際城、中國電子集團成都芯谷等重大項目相繼落戶,四川集成電路規模快速躍升至全國第5位。京東方成都6代AMOLED、中國電子8.6代液晶面板等項目相繼建設、投產,推動新型平板顯示產業跨越發展。成都“中國軟件名城”建設加快,全省軟件產業相關園區達13個,2017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達3863億元,居中西部第一位。

積極佈局5G、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領域。全球領先的“5G通信系統實驗外場”落地四川,成都成功爭取成為全國首批5G網絡試點城市,5G應用也相繼展開。

領先發展網絡安全、北斗產業等重點產業。出臺《四川省信息安全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四川發起設立了總規模120億元的集成電路和信息安全產業投資基金,建成了成都國家信息安全產業基地、中國科學城·綿陽信息安全產業基地等三大國家級園區,形成了信息安全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在國內具有較重要的影響和突出優勢。2017年,全省信息安全產業實現產值360億元,同比增長25%,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二。

一系列新動作、新進展背後,電子信息產業有望在明年成為我省第一個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破萬億元的產業。按照規劃,至2020年,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13000億元,進一步支撐四川實現網絡強省、先進製造強省的戰略目標。

融合發展新平臺 數字經濟駛入“快車道”

助推電子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四川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也跑出“加速度”。2017年,四川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第10,同比上升7位。

融合創新步伐加快,數字經濟駛入發展“快車道”。2017年,四川數字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增速連續兩年全國第4,數字經濟佔全省GDP總量的比例已達到29.4%。

“這還不夠。”省經信委主要負責人說,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重塑產業核心競爭優勢,兩化深度融合還需要更多新平臺。

工業互聯網,被寄予厚望。以信息網絡技術加速創新與滲透融合為突出特徵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工業互聯網被看作是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要支撐。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我國將實現“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的發展目標。

在四川,佈局行動也已展開。上月,四川正式啟動“兩化深度融合,萬家企業上雲”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到2020年,打造1-2個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綠色數據中心,引進和培育重點雲服務商10家,新增上雲企業10000家以上,遴選上雲示範企業100家,“企業上雲”比例和應用深度處於中西部領先水平。

瞄準垂直行業服務,四川長虹“虹雲工業互聯網平臺”、成都積微物聯“西部鋼鐵釩鈦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活躍,工業互聯網生態逐漸形成。舉辦了“2018全國兩化融合深度行(四川站)暨首屆工業大數據峰會”,成立省工業大數據、智能製造創新中心,發佈四川工業互聯網平臺首批實踐案例……四川動作不斷。

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大潮下,物流、文創等現代服務領域也崛起一股新勢力。“速遞易”問鼎國內領先的社區智能物流及綜合服務平臺,錦江數字出版示範園區打造全國一流的數字傳媒新高地,數字內容突飛猛進。

服務保障新手段 “獲得感”全面提升

信息化水平持續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是實實在在。

2017年,四川省通信發展水平居全國第7位,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西部信息樞紐。近五年來,率先在全國建成“全光網省”,總計完成2萬個行政村通寬帶和7500個自然村通電話任務,完成量居全國第一;城鎮光纖到戶覆蓋率100%,行政村光纖通達率超91%;建成西部地區最大規模4G網絡,4G用戶超5400萬,移動流量資費降幅達84%;互聯網省際出口總帶寬較2015年提高2.5倍,達到23.7Tbps;IPTV用戶規模和普及率全國第一……四川信息基礎設施規模和質量雙提升看得見、摸得著。

有了基礎,一大批創新應用也逐漸走入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目前,四川不少地區建立了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智能呼叫、老人定位、健康監控、生活用品食品的配送、生命體徵監測等,只需通過小小的傳感器或按鍵便可一步完成。去年,我省15家單位上榜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試點示範數量位列全國第一。

此外,信息安全支撐能力不斷提升,我省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也逐步增強。推動成立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電子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四川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研究院,為我省乃至國家的信息安全相關技術政策及標準的研究、技術攻關、評估檢測、培訓認證等方面提供有力技術支持與服務。成立省級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行業協同創新中心,制定工業信息安全應急預案,開展網絡安全大檢查,我省工控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也日益完善。

“信息化代表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已成為引領創新和驅動轉型的先導力量。未來,信息化也勢必將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紅利。”省經信委主要負責人表示,緊抓信息化發展機遇,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推動四川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