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這個故事意味深長,唐太宗還魂背後,竟然暗藏一個祕密

文:白馬晉一

【一】

名著《西遊記》有這樣一個故事,往往容易被讀者忽視,出自第十回。

唐太宗李世民貿然答應涇河龍王的保命請求(龍王違規降雨,為玉帝處以極刑,並令太宗旗下諫臣魏徵負責監斬),卻無法兌現承諾,龍王終為魏徵所斬。龍王冤魂不散,數度找太宗索命。太宗形神俱銷,不久便一命呼嗚了,到地府報到。

地府有位判官,名叫崔珏,前世大抵是唐高祖(李世民其父)駕前之臣。因有些淵源,故在校檢《生死簿》之時,將太宗陽壽平添二十年。及至十殿冥王查證,方知是個“烏龍”,便相視哈哈一笑,一併上前親切地拉著太宗的手。

此時便有了一段對話。

“閻王道,陛下寬心勿慮,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太宗聞言,躬身稱謝。十閻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還魂。太宗又再拜啟謝,朕回陽世,無物可酬謝,惟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處頗有東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道,朕回去即送來,即送來。從此遂相揖而別。”

《西遊記》這個故事意味深長,唐太宗還魂背後,竟然暗藏一個秘密

【二】

太宗因“烏龍”遭罪,幸得閻王洗冤,作為答禮,送出瓜果為謝。讀至此間,人們往往忽略其間關節,認為只是簡單的人情客套。其實非矣。

原來,在那明清時期,官場存在著一條隱秘而灰色的利益鏈。下級官員,為了自身仕途的需要,往往用錢物來換取晉升的通道,而職權官員,自然也樂意用權力來換取財富。可以說,這是各取所需。當然,單刀直入的錢權交易終究不太好,傳出去社會影響甚不堪。於是利益雙方,便將這種灰色交易雅化,粉飾成人與人之間的私下交情。打個比方,夏天送錢物,可以叫“冰敬”,冬天送的錢財,便是“炭敬”,年節送的叫“年敬”、“節敬”,甚至在時令季節,送些水果,比如西瓜,也要安個名號叫“瓜敬”,雅潔的禮品則稱為“筆帕敬”。此類名號,數不勝數。正因如此,成於晚晴的小說《歧路燈》就有辛辣指出:“這官場中椒料兒,全憑著聲氣相通,扯撈的官場中都有線索,才是做官的規矩。”

太宗送出的瓜果,即為“瓜敬”。顯然,太宗知道自己此次地府之旅能夠安全“返航”,是前唐命官崔珏的友情出手。《生死簿》被篡改,閻王到底知不知,今後有沒可能被翻查。出於心虛,太宗極力討好閻王,也是很好理解的。而小說中的十殿冥王,輸出自己的權力換取利益,這似乎也是無可厚非。

《西遊記》這個故事意味深長,唐太宗還魂背後,竟然暗藏一個秘密

【三】

西遊故事講到這裡,其實還沒完。

崔珏奉閻王之命,護送太宗還陽。但這還陽之路,崔珏卻走得慢悠悠,並引著太宗觀摩了一趟地府陰山慘象。太宗起初不解,正待發問,卻見崔珏呵呵一聲怪笑,“一則請陛下游觀地府,一則教陛下轉託超生。”太宗只得隨他,引路前來。徑行數里,忽見一座高山,陰雲垂地,黑霧迷空。直看得太宗面色驚悚,戰戰兢兢。

爾後,崔珏又相繼拉著太宗觀看了十八層地獄、枉死城等地府極具代表性的處所。尤其在那枉死城中,生前遭太宗誅殺的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竟拉著太宗索命。遭遇此番景象,太宗早已兩股戰戰,面如土色。

此時,崔珏咳嗽了兩聲,勉為其難地給出了引導,“盡是枉死的冤業,無收無管,不得超生,又無錢鈔盤纏,都是孤寒餓鬼。陛下得些錢鈔與他,我才救得哩。”太宗恍然大悟,這原來是要錢啦,可摸摸口袋,確實沒錢。又該崔珏解決難題了,只見他神秘一笑,“陛下,陽間有一人,金銀若干,在我這陰司裡寄放。陛下可出名立一約,小判可作保,且借他一庫,給散這些餓鬼,方得過去。”

崔珏口中該人是誰?他是河南開封府人氏,姓相名良,平生最喜燒紙錢敬鬼神。太宗問清原由,早已明白大半,心中暗道,錢能解決的問題,這哪能是問題。又一步上前,緊緊地握住崔珏的手。崔珏面色舒展,朝著他點了點頭,然後用力將太宗往上一推,去吧,陛下,還陽去吧,您還有二十年的陽壽,好好享受人間的陽光吧。

《西遊記》這個故事意味深長,唐太宗還魂背後,竟然暗藏一個秘密

【四】

這下看明白了嗎?《西遊記》小說裡的人際運作。

太宗先前的“瓜敬”,只是投石問路。地府當真缺瓜果?或許缺,但也不缺。太宗無非在釋放一個信號,我可以是一個利益輸送者(作為還陽的報酬),但輸送渠道,妨請提點。閻王當然會意,但也不能直說,先笑納了“瓜敬”,然後便安排老江湖崔珏引路,給太宗指出一條道,並通過遊覽枉死城的方式,暗示太宗可以通過鼓勵陽間人燒紙錢的方式,充盈地府金庫。當然,這也是閻王的核心訴求。

上述種種情節的剖析,我們不禁感嘆,在善於揭露世情的吳承恩先生筆下,《西遊記》儼然便是一部明代“官場現形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