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遊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景區口遠遠望見山頂之上一威武將軍,即是六郎楊延昭的雕像了,在楊家將演義裡,六郎是八賢王的妹夫,三關的元帥,楊家的將二代,如今成了雁門關旅遊的形象大使。

遊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雁門關,是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最悠久、戰爭最頻繁,知名度最高的古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

遊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雁門關,山勢海拔1800多米,'重戀疊嶂,霞舉雲飛,兩山對峙,其形如門',古道蜿蜒崎嶇,關城依山就勢,山脈綿延,既可俯視中原、又能遠眺塞北。成為了提供人們欣賞雁門關關山壯景的完美通道。從後腰鋪進入雁門關後,可以看見整齊具有地方特色的邊貿街。

遊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雁門關由關城、甕城和圍城三部分組成。關城城牆高10米,周長約1公里。牆體以石座為底,內填夯土,外包磚身,牆垣上築有垛口。

遊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5公里多。城牆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圍城以外還築有3道大石牆和25道小石牆,起到屏障的作用。

遊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雁樓,坐西朝東,四角懸掛風鈴。樓內空暢,供兵丁巡察、瞭望。登上東門前高高的平臺上,放眼看去,群峰挺拔、山崖陡峭、地勢險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遊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李牧祠,位於關城天險門外東側,亦稱武安君祠、靖邊祠、鎮邊祠,為紀念戰國時趙國良將李牧而建。祠宇建築規模宏大,山門前有石砌平臺,上豎石制旗杆1副,配設石獅1對。正中左右各築踏朵臺階,並配以石雕石欄柱石欄板。山門兩旁建有鐘鼓二樓,祠院分前後兩時,前院兩側為廂房,正面過殿供奉李牧塑像,背面供有韋陀像。過殿兩側留過道,設東西庫房。後院正殿為大雄寶殿,供有一佛二菩薩。正殿左為方丈,右為祖師堂,東西配房為師房。

遊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在主殿東邊,順臺階而下有窯屋多孔,名九窯十八洞,石基磚券曾為兵堡。祠內懸掛朱衣道人傅山親筆對聯:'重臺唱法祥雲遍覆菩提樹,蓮臺傳經瑞口光臨極樂天。'現有殘碑13通。1948年4月6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從延安往西柏坡途中,路經雁門關,曾上雁門關城樓觀賞,並在這些窯洞裡休息。

遊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遊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遊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遊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