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資金面仍小幅趨緊,跨月後或有更顯著改善

市場資金面仍小幅趨緊,跨月後或有更顯著改善

文/ 袁雅珵

4月23日至27日當週,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仍然偏緊,各層次貨幣市場利率漲跌不一,利率債收益率小幅上行,而信用債收益率小幅下行。

資金投放量方面,上週央行開展了2500億元逆回購,逆回購到期5200億元,通過逆回購操作淨回籠資金2700億元。貨幣市場方面,各期限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漲跌互現。

4月25日,降準正式兌現,共釋放1.3萬億資金,償還9000億元MLF後資金淨增量為4000億。但根據央行消息,增量資金與4月中下旬企業繳稅形成對沖,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在4月25日降準實施的同時,央行在上週其餘4個交易日開展了2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意在呵護跨月資金面平穩。雖然逆回購總到期壓力較大,央行仍然實現單週淨回籠資金2700億元,維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決心不言而喻。

鑑於央行保持操作定力,且月末時點和五一假期臨近,資金面修復較慢,繳稅高峰帶來的波動尚未平復,仍然小幅趨緊。5月第一週將有3800億元逆回購到期。隨著跨月和節假日時點度過,5月初資金面可能有更明顯改善,但在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和金融嚴監管環境下仍將維持流動性緊平衡格局。

4月27日晚,《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其嚴監管的大方向沒有改變,在打破剛兌、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嚴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短期內對流動性的衝擊不可避免。但從細節實操上來看,正式文件並無太多嚴於預期,部分條款較徵求意見稿有所放鬆,且過渡期從2019年中延後到2020年底,體現出漸進去槓桿的思路,加之央行已提前實施降準對沖新規落地風險,總體而言對市場衝擊將弱於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