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不健康,身體會發出什麼信號?

毛毛褲先生


腸道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是我們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我們的排毒器官。我們攝入體內的食物幾乎都要靠腸道消化和吸收。一般來說,我們的小腸起到的是消化吸收作用;大腸主要是濃縮食物殘渣,形成大便;直腸的作用是將大便排出體外。人體的腸道中還有大量的益生菌,它們的存在對人體內部的生理功能的平衡。益生菌的紊亂可以導致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腎臟疾病和便秘等。此外,人體的80%免疫結構在腸道周圍,腸道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腸道不健康的時候,身體會提醒我們!


如果出現褐色和黑色糞便要警惕了,可能是胃腸出血,如果出現焦油狀的大便,可能就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者是胃癌的症狀。


如果大便裡出現粘血,就有可能是腸道潰瘍,一般是潰瘍性結腸炎,或者是大腸癌的信號,當然先要排除痔瘡。潰瘍性結腸炎這種病切不可掉以輕心,這類患者是大腸癌的高發人群。


如果大便有刺鼻的味道,有可能是因為食用了高蛋白質的食物,但是如果沒有進食這類食物,大便還是非常惡臭,那就是是腸道系統消化不良的症狀。另外如果出現口臭,也可能是腸道系統消化不良的症狀。



需要提醒的是,濫服抗生素會引起腸道菌群的紊亂,會對腸道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也要注意。


科壇春秋精選

當腸道不健康時首先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肚子脹滿,甚至口吐酸水、打嗝、噯氣,尤其是吃一點稍微油膩的食物,上述症狀就會更重,甚至出現噁心想吐、拉肚子或者便血的情況。

出現上述情況是由於飲食方面不注意,經常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膩等一些難消化的食物,比如比如(燒雞、烤全羊、烤肉、火鍋、羊排、關東煮、麻辣魚、辣子雞、油潑面、冰鎮啤酒、冰鎮可樂、冰鎮雪碧等)因為這些東西本來味道就重對胃腸刺激比較大,再加上這些東西還比較難消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胃腸的負擔!使腸胃功能更加老化!同時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一定關係,比如抽菸、喝酒、熬夜、賭博、加班等,經醫學研究人抽的煙一部分會順著食道回到胃腸裡,而煙裡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尼古丁就會對胃腸造成嚴重的刺激,時間久了,輕則導致胃粘膜發炎、重則導致胃粘膜潰爛,同時煙裡面的尼古丁還會對胃腸粘膜表面的神經進行麻痺,使胃腸表面的神經對食物的敏感性降低!時間久了會導致胃腸的麻痺,進食很多才能使胃腸蠕動,進而使胃腸對食物的消化能力進一步降低;喝酒,酒作為一種辛辣之品,喝了會導致胃黏膜發炎,喝多了甚至導致胃黏膜潰爛,這對於本來胃腸功能就已經老化的人來說更是火上澆油;經常熬夜、加班使胃腸在晚上得不到及時的休息,時間久了就會使胃腸分泌功能紊亂,進而影響其消化能力;賭博之人經常吃飯不按時,有的人賭博贏了就會狠狠的吃一頓,如果輸了可能吃個饅頭喝點水完事,長此以往對胃腸肯定使一種摧殘!


醫學慕課

很多人往往認為腸道只是負責消化吸收的器官,其實它還是我們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平時我們多點觀察一下我們的腸道健康就變得尤其重要,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觀察腸道有沒有出現異常呢?

最方便的檢查腸道異常的方法,就是平常在家應該多點觀察一下自己的大便情況。

大便就像一面鏡子,可以反映出腸內環境,其中,排便量、大便形狀、大便表面附著物和顏色這四大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腸道健康狀況。

而一旦出現血便的問題,則最需要引起關注!主要分以下兩種情況:

2、大便顏色呈鮮紅色。大便顏色呈鮮紅色與腸道出血部位有關,直腸出血或者接近肛門的地方出血會使我們的大便呈鮮紅色。

除了血便,以下情況的大便異常,也需要我們提高警惕!

一、大便習慣改變,譬如每天早上準時大便,突然改了時間;

二、大便次數改變,一天一次變成一天幾次或出現便秘、腹瀉交替;

三、大便性狀改變,出現粘液便、血便或大便變得細條。

早期篩查宜主動 不能一味等“警報”


大醫惠眾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腸道中含有人體60%-70%的淋巴結,90%的身體毒素都是通過腸道排出體外,也就是說,腸道除了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外,還是營養物質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如果腸道不健康,那我們營養吸收、毒素代謝、身體免疫等過程都會受到威脅。如果腸道不健康,身體會發出什麼信號呢?

排氣較多或腹脹:

腸道健康的人每天會放5-10個屁,這是因為腸道里菌群分解食物殘渣,產生硫化氫、氮等氣體,所以每天5-10個屁是屬於正常的,不放屁也是不健康的。但吃進嘴巴里的食物若無法定時通過腸道排出體外,當一定量的食物殘渣在體內堆積較多,在腸道內進行分解、發酵。食物殘渣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較多的氣體,因此當腸道內大量氣體增多時,就會出現排氣較多或者經常腹脹的現象。

便秘或腹瀉:

便秘是件特別愁人的事,每天早晨明明有了便意,蹲在衛生間裡十幾二十分鐘硬是拉不出來,真是感覺痛苦不已。當腸道不健康時,堆積在腸道里的毒素垃圾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就會使腸道蠕動變慢,囤積在腸道里的食物殘渣毒素被腸道反覆吸收,因此就會出現大便乾澀、結塊、粗硬、臭味很大等,造成排便困難,甚至不能自主排出大便,必須藉助藥物或其他方法才能排出。

腸道蠕動緩慢就會出現便秘的現象,若腸道蠕動過快則會出現拉肚子或腹瀉的症狀,這也是腸道不健康的表現。

色斑、長痘、毛孔變大

腸道不健康主要的毒素不能排出體外時,部分毒素則通過皮膚毛孔排出。當大量毒素通過毛孔排出時,會導致毛囊堵塞,長期下去就會引起粉刺、長痘、毛孔增大、色斑等不健康的膚質出現。

要想腸道健康,每天堅持吃早餐、多運動、多吃蔬菜、水果、粗雜糧等。腸健康才能長健康,腸道健康是我們身體健康最基本的保障!

如果您對這個問題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王桂真營養師

關於腸道健康,你是否還停留在“茶已泡好,快給你的腸道洗洗澡”的廣告認知裡,四處問藥,卻飽受腹脹、便秘、肥胖、容顏憔悴之苦。筆者認為要解決腸道不健康所帶來的不適諸症,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邁克.格爾森將腸道形象的比喻為“第二大腦”,腸道作為身體的1把鑰匙可以可以調節自身的情緒,影響機體對於外界信息、刺激、聲音與顏色等的處理能力和方式,可以認為腸道是人體的健康中央。

腸道素有三大美稱,是最大的消化器官,最大的排毒系統,最大的免疫系統。腸道長約8-9m,是成人身高的4-5倍。如果將其鋪展開來,總面積約200m2,其間暗藏的千菌萬馬、免疫細胞和腸粘膜共同維持腸道的健康,呵護我們茁壯的成長。

不健康的腸道,你造嗎?腸道消化、吸收、排洩、不快樂、floral像你發出了求救信號!

便秘、腹瀉、腹脹;肌膚暗黃、長斑、長痘;胃口不好、口氣酸餿;眼睛紅、分泌物增多;煩躁、皮膚紅疹。

1、你的腸道消化了嗎?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腸道蠕動功能減弱、分泌功能紊亂,神經支配失衡,都會影響腸道的消化功能。進而出現進食減少,胃口不好,口氣酸餿,口臭難聞,大便臭穢。

2、你的腸道吸收了嗎?

小腸是人體吸收的主要部位。腸道吸收
功能不良,機體營養物質大量流失,可見消瘦、發育不良,營養吸收障礙綜合徵,即為通常所說的幹吃不胖原因之一。

3、你的腸道排洩了嗎?

4、你的腸道不快樂?

腸道中約有1億個神經細胞覆蓋,彼此交聯形成腸神經系統,腸細菌分泌多種物質,刺激神經細胞,發生電信號的傳導,當傳遞到達人體大腦,便可以影響人的感情,控制人類的身心健康,所以你的不快樂,壓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腸道功能健康。

隨情志變化出現或加重的腹脹、腹痛、腸鳴、腹瀉和便秘,遇冷或進食後加重,排便、排氣後減輕。那麼很大程度上是你的精神壓力導致胃腸功能產生紊亂。注意調節生活節奏,並進行心理疏導對當前的你來說是非常重要。

5、你的腸道還好嗎?

據研究顯示胖人的體內缺乏多形桿狀菌等細菌。這類細菌分泌短鏈脂肪酸,釋放入血,通過阻止脂肪細胞吸收脂肪;作用於肌肉燃燒脂肪2種途徑,來阻止肥胖。

藤田保健大學皮膚科的松永佳世子醫生,證實了腸內細菌所分泌的物質能夠保持肌膚的活力。

在我們的腸道內存在存在的細菌家族們是保證我們的美貌與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質。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散步、多飲水、多吃蔬菜,避免長時間伏案,不時起身活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杏花島

腸道作為人體免疫系統和消化器官,可吸收人所缺養分的十分之九,腸道內存有人體一半以上的淋巴結,腸道出現問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甚至威脅到你的生命。所以平時要注意瞭解腸道方面的知識,做到提前預防。

當腸道出現問題人體會出現以下一些信號:

大便:排放大便為黑色、發硬、形狀為顆粒形、而且排便也會發生困難、還會有肛門出血的表現。

腹瀉:腸道出現問題,會造成發生慢性及急性出血,連續排便時會感到緊迫感,肛門會有所不舒服,排放大便不能成形,水分過多,且排放糞便的遍數增加。

臭氣:大便惡臭,一般人體排放正常糞便會有偏酸的氣味,而腸道存在問題所排放出的糞便會有刺鼻的惡臭氣味;排氣臭,腸道不好時,腸道內產生多量的硫化氣體,造成總是放臭屁;口臭:腸道不健康,呼出氣體會發臭,難聞。

皮膚:

腸道存在問題,會使體內毒素不可正常排放到體外,在體能存留時間過長就會被人體吸收,使皮膚會粗糙、發暗無光澤、出痘痘等。

腸道出現問題會對人體帶來不少的危害,所以平時對腸道進行養護很重要。養護腸道平時要注意飲食習慣,每天早、中、晚三頓飯都要注意做到按時且定量,禁忌暴飲暴食及睡覺前吃東西;平日多吃一些蛋白質多的食物,不要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辛辣,生冷的食物不宜食用;要儘量少抽菸喝酒,有充分的睡眠,規律的生活,平和的心態。


共享醫生網

民以食為天,飲食直接關係到身體健康以及生命的維繫,如果我們的腸道出現了問題,那麼是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的健康的。人體每天吃的東西都要經過腸道來進行消化,它是我們人體的排毒器。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生活中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腸道受損,腸道就會開始老化,排毒功效就會降低,危害健康,因此要保護好自己的腸道。

一般而言,當腸道不健康時,通常會出現一些不適現象的,如:


一、容易出現排氣現象,也就是俗稱的放屁,雖然說放屁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如果經常放屁,就應該引起重視了。腸道內有害菌產生了大量的硫化氣體,導致經常放臭屁。


二、長期腹瀉,腹瀉其實也是平時常見的現象,但是有生理性的,也是有病理性的。如果表現為急、慢性腹瀉,持續排便帶有緊迫感、肛門不適,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加,排便次數明顯增加,那麼多是腸道疾病引起的症狀。


三、出現便秘,排便黑、硬,呈顆粒狀,排便困難,排便時肛門出血;這多是與腸道問題有關,只有從根本上解決腸道問題,排便困難才會迎刃而解。


四、經常的沒有食慾、想吐,要知道囤積許多糞便的腸會壓迫到胃,讓蠕動變慢,容易食慾降低、想吐。如果有這樣的症狀,也是說明腸道出現了問題。


五、長痘、皮膚乾燥,體內毒素不能及時排除,被人體吸收,則導致皮膚粗糙、黯沉、長痘等情況的出現。由此就是容易造成內分泌紊亂。


六、過敏現象很嚴重,腸內環境惡化以致腸黏膜乾燥,導致過度吸收引起過敏的蛋白質,使狀況更嚴重,就是會出現身體易過敏現象,這樣也是會直接影響到身體健康的。


七、出現減肥失敗,如果按照科學的減肥方法進行減肥但沒有成效,這也很有可能是因為腸道原因造成的。由於腸道內老舊廢物難以排出,新陳代謝變差,造成體重無法下降,減肥也沒有效果,這些廢物長時間滯留在體內,也的確是容易出現問題的。


八、易出現感冒,腸內環境惡化,是會造成消化功能下降,由於就是會造成身體的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細菌及病毒就很容易侵入。


九、口腔呼出氣體發出難聞的氣味,這個是很容易理解的,要知道腸內如有惡臭,除變成屁排出外,還會尋求其他出口。




家庭醫生在線

測測你的胃腸吸收與排洩功能是否正常?

口1.你不是便秘就是腹瀉·經常反覆發作?

口2.你會消化不良嗎?

口3.你的糞便表面有油光嗎?

口4.你經常受胃脹氣或腹脹之苦嗎?

口5.經常出現腸胃疼痛嗎?

口6.你有過胃食道反流嗎?經常發生嗎?

口7.頭痛是家常便飯?

口8.你對許多食物過敏嗎?

口9.吃完飯,你會感到關節或肌肉疼痛嗎?

口10.你有口臭問題嗎?

口11.你有時會情緒大起大落?

□12.即使注意飲食,體重也很難控制下來?

口13.你的血糖偏高嗎?

口14.你有腎結石嗎?

口15.你的血壓比正常值高嗎?

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的腸胃系統·與神經系統相連’兩者都透過免疫系統細胞連結。

假設你正在考試,分數佔整個考試非常重要的位置,這個時候你就會出現腸胃翻攪緊張不已;或在臺上做演講,突然一陳便意來臨,這都是因為神經系統突然進入作戰狀態,使腸道肌肉開始規律收縮,並啟動有50%以上聚集在胃腸道周圍的免疫系統,從而刺激一些物質送出警報,讓你感到肚子捱了一拳。

所以,腸道是許多慢性病的根源,儘管這些疾病看似與腸胃毫無關係;許多距離跟腸胃看起來八竿子打不上關係的身體問題,其實都從這裡出發。吸收與排洩過程一旦出錯就會讓你不舒服,由於它與神經免疫系統互相連結,出錯的可能原因非常多樣。


健康浩聲音

腸道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大約99%由腸道消化(另外1%左右的消化包括了口腔的機械性咀嚼和唾液澱粉酶對澱粉的分解等),100%靠腸道吸收。

  在人體的腸道內,大約存活著100萬億個細菌。這些數目龐大的細菌,根據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可以分成三種: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正如大多數人知道的,雙歧桿菌、乳酸菌等都屬於有益菌。而腸道菌群狀況是隨著年齡變化的,研究發現,體內益生菌佔總菌數的比率有逐年降低的趨勢:嬰兒時期高達99%,青少年時期保持在40%左右,中年時期降至10%,開始出現體衰多病的跡象,60歲以後僅存1%~5%,頻頻發生嚴重疾患。腸道中的有益菌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反映一個人健康狀況的晴雨表。

  在世界著名長壽之鄉日本山梨縣和中國的長壽之鄉廣西巴馬縣,科學家對長壽老人進行糞便菌群研究後,發現長壽老人腸道菌群結構接近於年輕人,當地人長壽的原因,除了氣候環境和生活方式之外,還有就是他們的腸道有足夠多的有益菌。因此,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是保證整個人體健康的關鍵。

  腸道不健康有六大表現

  腸道健康時,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大大多過有害菌數量;人的食慾較好,排便定時通暢,大便呈現完美的香蕉狀;皮膚看上去也會光澤、紅潤。而一旦腸道出了問題,各種“擺不上臺面”的麻煩事就會找上門來,一般來說,腸道不健康主要有六大表現:

  1.便秘。排便黑、硬,呈顆粒狀,排便困難,排便時肛門出血;

  2.腹瀉、腸易激。表現為急、慢性腹瀉,持續排便帶有緊迫感、肛門不適,大便不成形、水分增加,排便次數明顯增加;

  3.排便惡臭。正常大便應呈偏酸氣味,而並非刺鼻惡臭;

  4.放屁很臭。腸道內有害菌產生了大量的硫化氣體,導致經常放臭屁;

  5.口臭。口腔呼出氣體發出難聞的氣味;

  6.膚色粗糙、晦暗。體內毒素不能及時排除,被人體吸收,則導致皮膚粗糙、黯沉、長痘等情況的出現。

 很多人都知道喝酸奶。“這也沒錯。”酸奶裡含有的是乳酸菌,它是一種益生菌,對胃腸道很有好處,能預防過敏性腸綜合徵、炎性腸綜合徵等,還能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增強腸道的抵抗力。

  “需要提醒的是,購買酸奶時,要看清楚酸奶裡含有什麼菌,最好是買標識上寫明‘活性乳酸菌’的,這樣對腸道的作用更大。”另外,抗生素用得太多也會造成腸道內微生態平衡的破壞,抑制有益菌群的生長,出現腹瀉等。建議服用抗生素後喝點酸奶,以補充腸道的有益菌群,每日500~750毫升即可,但不要用酸奶送服藥物。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做什麼事都只求速度而不顧後果,在身體養護方面表現得最為典型,什麼都求快求猛,有些人還無所不用其極:便秘就吃瀉藥,腹瀉就用抗生素,減肥就去抽脂……其實這些都是破壞人體自然規律、嚴重損害身體健康的做法,最終反而得不償失。

  臨床觀察發現,危害腸道健康的“殺手”主要有6個:

  1.濫用抗生素、消炎藥。當感冒、咳嗽、拉肚子時,很多人會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消炎藥,殊不知這些藥物在殺滅病菌時,也殺傷了腸道中的益生菌,使得腸道菌群失衡,影響腸道功能。

  2.洗腸通便。臨床發現,含大黃、決明子、番瀉葉等成分的通便產品,長期服用會造成電解質紊亂、腸道炎症等,嚴重的可誘發結腸黑變等癌前病變和神經源性假性梗阻。

  3.減肥不當。

  4.食品汙染。

  5.飲食習慣。暴飲暴食、食無定時、高脂高熱、煎炸燒烤等飲食習慣,亦會誘發腸道疾病。

  6.不良生活習慣、精神壓力大等因素。

  解決腸道問題,關鍵在於“養”,而養腸的關鍵,就是調養腸道菌群,提高腸道益生菌的比例。人體是一個大系統,人體內各個器官有其固有的更新、修復的週期,如肝臟需要5個月,肺需要2~3周,而腸道則需要大約2周的時間,如果腸道出了問題,腸道調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整體調養過程應遵循腸道自我循環週期,大約每2週會有一個質的改善(即有相對明顯的感覺),然後在改善的基礎上,再次進入一個新的週期,再得到進一步改善,如此循環往復,整個調養過程呈螺旋式態勢上升,直到腸道完全恢復健康。


廣州建國

據《2012中國城市居民健康白皮書》,約95%的人認為腸道健康有異常表現。想知道您的腸道健康狀況嗎?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腸道還是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系統,有400多種菌群、100兆的細菌生活在腸道內,掌管著人體70%以上的免疫功能。

當腸道健康出現問題時,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但也會有一些細微警示信號,與其在最後亡羊補牢,不如及早重視這些腸道的警報信號:

1、口臭

胃腸功能減弱,使食物在腸內得不到正常的消化,大量食物糟粕不能排出體外,當沉積在腸內的食物糟粕時間一長,腸道內的有害菌便會過度繁殖,產生有害物質,形成臭氣,向上通過口腔及鼻咽排出而形成口臭。

2、皮膚粗糙、晦暗

當腸內有害菌佔據主導地位,其分解蛋白質、脂肪,形成胺、氨、吲哚、糞臭等多種有毒物質,毒素進入臉部毛細血管時,會滲入皮膚間隙,導致臉部產生粉刺、痤瘡、色素沉著、色斑、皮膚粗糙、臉色晦暗等。

3、臭屁

每天適當排屁,是人體排出廢氣的一種正常生理需要。但如果放屁太多,而且帶上一種臭雞蛋氣味的硫化氫,就要特別注意了,因為這隻有在蛋白質被腸內有害菌分解時才會產生。臭屁是腸道菌群失調,甚至是寄生蟲病的症狀之一。

4、腹瀉

即使一天只排便一次,如果大便呈泥狀或水狀,就是腹瀉。當腹瀉成為一種經常或習慣性的症狀,便形成了慢性腹瀉,這時腸道內的菌群已經嚴重失調,如果繼續下去,就極可能引發階段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

5、便秘

當腸道機能出現異常狀態時,造成糞便短小而乾硬,並且水分較少,每天無法順利排便,這就是便秘。慢性便秘會引發有害菌滋生,產生有毒物質和有害氣體,損害身體的器官組織。而宿便的堆積,也是引起許多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上這些腸道警報信號的出現,歸根結底是腸道菌群失調、有害菌佔據優勢所導致的。腸道健康一旦亮起警報信號,不但腹瀉、便秘等問題接踵而至,如不及時改善,甚至會導致腸炎、大腸癌等,您知道嗎?據第八屆上海國際大腸癌高峰論壇的消息,大腸癌的發病率在我國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升速約為每年4.2%,遠高於2%的國際水平。重視腸道警報信號,保護腸道健康刻不容緩!

6、缺乏食慾

食慾缺乏。可能是腸道的消化吸收或運動異常發生障礙所致。不過引起食慾減退的原因很多,除了胃腸道疾病外,也可因精神因素、藥物反應或其他臟器疾病引起。

7、噁心、嘔吐

噁心、嘔吐。高位腸梗阻或腸運動功能異常時,常有此症狀。

8、腹痛

腹痛。腸道炎症、腸梗阻、腸穿孔、腸袢缺血等均可出現急性腹痛。腸道腫瘤或慢性炎症病變則常有持續性腹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