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一口,直掉渣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缸爐燒餅

“城府千層四四方,芝麻萬點心計長,奈何八掛爐中燒,縱到唇中更放香。”在河北唐山有著這樣一道傳承了一百多年做法的特色小吃,缸爐燒餅。

咬一口,直掉渣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缸爐燒餅

缸爐燒餅,以缸橫臥,內壁貼餅,外溫內烘是其獨特的製作方法,缸爐燒餅呈圓鼓形,色焦黃、味鮮美,香酥可口,別有風味,是河北當地人及外地遊人極喜愛的食美食小吃。

剛出鍋的缸爐燒餅雖然看上去很結實,但是一口咬下去武裝全部瓦解,外皮酥脆的一層層直接在嘴裡蹦開,手心上不知不覺掉了好幾層酥皮,滿口留香。

咬一口,直掉渣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缸爐燒餅

缸爐燒餅在唐山已經流傳了一百多年,小小的燒餅早已經融入到了唐山人的日常生活當中,缸爐燒餅的特色之一就是製作燒餅所使用的工具十分特別,它是以水缸作為烤制工具,燒缸是製作缸爐燒餅的關鍵之一,在橫臥的大缸內塞滿木柴,木柴燃燒之後,缸壁溫度逐漸增加,這也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預熱。放多少柴、怎麼放、什麼時候放多少,則是控制溫度的關鍵。

咬一口,直掉渣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缸爐燒餅

用缸製作美食是一種很獨特的方法,它利用了“缸”的光滑、耐火和厚度,燒出的燒餅不糊、面光,吃起來香、酥、脆。這種燒餅的製法在火候上極講究,因缸裡呈凹形,涼或熱燒餅都要滑下來。缸爐燒餅成圓或方形,上有花簷,大小同現在的芝麻燒餅差不多。

咬一口,直掉渣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缸爐燒餅

咬一口,直掉渣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缸爐燒餅

擀麵,擦酥,下劑子,制胚,撒芝麻,上爐,出爐。這一道道工序可是非常有講究的,尤其是上爐的時候,那可是個技術活。將做好的燒餅逐一用手背託貼在爐壁上,個個緊挨貼勻。因爐壁有一定熱度,燒餅即粘貼上面,上煎下烤,使燒餅熟透,放出芬香氣味即成。燒爐火忌暴又忌弱,暴了燒餅易糊,弱了火力不足,燒餅會加生。刷爐要看爐壁色澤,溫度高處要多上水降溫,低要加火增溫。掌握溫度無法使用溫度計,全憑經驗看爐色。

咬一口,直掉渣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缸爐燒餅

燒餅胚入爐20分鐘左右,等到芝麻泛黃,就會有香味四溢而出,這時就可出爐。快速地用鐵鏟將燒餅從爐壁剷下,用手夾住取出,即可食用。出爐後的燒餅,一面沾了芝麻,一面略帶糊印,焦黃、酥脆、清香。燒餅出爐,這可是眾多食客盼望已久的時刻,有的寧可在爐邊等十幾分鍾,就為搶到幾個缸爐燒餅。

咬一口,直掉渣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缸爐燒餅

當地人喜歡吃缸爐燒餅,每次吃總能勾起他們兒時的回憶,老一輩的人小時候生活艱辛,吃缸爐燒餅時總是先把芝麻摳光吃了,然後再吃上層脆皮兒,最後吃中間和底。每次都是如此,次序決不會亂。那讓老一輩人雙手溫暖的燒餅,撲鼻的香味和開心的笑,永遠刻在了河北人的記憶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