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養孩子跟食物一樣,都有“有效期限”!

父母養孩子跟食物一樣,都有“有效期限”!

1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有效期限

世間萬物萬情,交疊更替,沒有止境,美好的事物,都有有效期限。

曾經的頭版頭條,當初的熱門報道,總有一天會被時間沖淡。

哪怕是當初的山盟海誓,五年,十年,十五年。雖然還在保持著,卻永遠也回不到從前。

在這紛繁的世界,愛恨皆有限期。

不僅僅是食物,任何東西都是有保質期的,期限一過,就再不會新鮮。

龍應臺也曾說過: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限的。

世間萬物的“有效期限”,貫穿我們生命的全過程,佈滿我們心靈的每一個角落。

事業有“有效期限”:無論我們幹出的事業多麼輝煌偉大,它對他人的影響都會受到種種制約,後人不可能完全依照我們的經驗,想法行事。

親情有“有限期限”: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卻無法呵護你的下半生;兒女能夠陪伴你的下半生,卻不能參與你的上半生。

人生的“有效期限”實在數不勝數,朋友多如“過客”,來去匆匆,有“有效期限”;

夢想此一時彼一時,實現了某個目標,茫然也隨之而至,有“有效期限”;

金錢讓我們錦衣玉食,我們從中得到的快樂卻一天比一天少,有“有效期限”。

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 什麼都有限期,什麼都有限度。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時間到了,不捨也得道別。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賴的十年裡用心教養,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長到青春期,父母再怎麼努力,也再無法提供實質性的影響。

“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

父母養孩子跟食物一樣,都有“有效期限”!

2孩子的黃金年齡,是父母有限期內最重要的階段

在這紛繁的世界,愛恨皆有限期。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在這黃金年齡的關鍵十八年。

人的成長就像蓋樓,樓穩不穩,能蓋多高,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根基打的好不好。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要打牢的根基便是抓住成長的“黃金年齡”,只有在這個黃金時期構建起良好的成長基礎,才能茁壯地成長。

恰好成長中的黃金年齡,正在父母的有限期內。

什麼才是孩子成長的黃金年齡呢?

0-3歲,將對孩子未來的成長起至關重要的根基作用;

4-10歲,孩子各項身體機能發育迅速,是他成長的基礎階段;

10-14歲,孩子進入最關鍵的教育成長階段;

15-18歲,孩子進入成長的衝刺階段,這幾乎是父母抓住孩子青春期尾巴的最後一個階段。

由此可見,孩子成長的黃金年齡主要集中在18歲以下。

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錯過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一定要好好的陪伴孩子。

事實證明,抓住這個黃金時期,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將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才會有“年少成長好,終身都受益”的說法。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這十幾年,是一輩子無法彌補的遺憾!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將來的成長和發育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在其生命中的作用漸漸弱下來。

一旦有一天,他組成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小孩,你會發現,自己已經開始退出了他的世界。

父母養孩子跟食物一樣,都有“有效期限”!

3培養,就是陪著養

父母與孩子的陪伴是有限期的,如何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孩子更高質量的陪伴是父母的重要功課。

孩子的教育不能重來。

《窮爸爸、富爸爸》一書裡有句話:“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長,但你不能在將來才去彌補。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這不是其他物質能夠取代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成長的歷程:從呀呀學語的兒童,到風華正茂的中學生,到將來走向社會,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每一個成長的過程都飽含了我們奮鬥的汗水。

陪伴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

陪伴是相互的,滋養是相互的,給予是相互的。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我們作為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

然而,調查卻顯示,50%的爸爸每週陪伴孩子的時間平均不足5小時,每天跟孩子有效溝通的時間不超過6分鐘!

孩子的成長既需要物質基礎,也需要精神呵護,尤其是來自父母親人的呵護。

親子關係是人一生中最早建立的一種人際關係,是孩子與其他人形成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作為爸爸,再忙也要每天回家吃晚飯,每天和孩子玩一次遊戲;作為媽媽,再累也要每天給孩子擁抱,每天給孩子講一個故事。

“培養”就是“陪著養”。

陪不陪孩子,從來就不是時間問題,而是選擇問題,是價值排序的問題。

忙只是藉口,只是看你把什麼看的更重要而已。錢可以暫時少賺點,工作也有再找的機會,但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在孩子的陪伴上,我們只有一次機會,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父母養孩子,皆有期限。但,愛無期限。

這世上什麼東西都有“有限期限”,但,沒有比心存愛和感激,更好的保質方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