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出海半年:數百中國企業搶灘印尼,每人兩張身份證嚇跑小米

現金貸出海半年:數百中國企業搶灘印尼,每人兩張身份證嚇跑小米

文 | 石萬佳 李梓楠

編 | 鹿鳴

“其實到現在,也還是有國內企業來印尼考察。”某印尼現金貸機構負責人Hunter說:“我們也發現有很多已經退回國了。這個市場現在處於一種很有意思的狀態,有很多不瞭解的人覺得這個市場是新的,還在看,但有些行業裡的人已經開始往外退出了。”

在他的印象中,從去年國慶開始,國內“友商”開始紛紛到印尼來考察,企業數量在後兩個月進入高峰——那時國內現金貸整頓正式拉開帷幕,行業內哀鴻遍野,據媒體及業內人士統計,赴東南亞考察的企業大概有一兩百家。今年1月,熱度逐漸開始退卻,到春節後恢復正常。

如今,熱潮已過去半年。企業們有的生根發芽,有的破殼失敗。期待與機遇已不再耀眼,紮根和生存才是最實在的。

賺錢?還未到來

晚上9點的雅加達,馬路上的車開始變得稀少。在餐館打工的27歲小夥Iman興奮地跨上自己剛剛分期買到的人生第一輛摩托,開足馬力馳騁。迎著風,他黝黑的臉上掛著興奮的大笑,潔白的牙齒在黑夜中閃著光。

這是掌眾集團今年5月的最新版企業宣傳片中的一個片段。這家企業去年10月進入印尼市場,目前已經擁有超過100萬註冊用戶,其中有10萬人享受到其提供的金融服務,目前收入已經可以覆蓋近200人的運營成本,基本實現盈利。

據前述印尼現金貸機構負責人Hunter介紹,目前在印尼展業的國內現金貸企業大概有四五十家,本土企業約20家,市場還遠遠沒有飽和,但先發優勢已經開始體現。“目前國內在印尼的企業主要有三類,一種是去得早、得到資本支持的創業公司,比如我們;另一種是在國內做得比較大的現金貸企業,比如掌眾;還有一種比較特殊,是一些傳統行業的老闆,他們本來就和民間借貸有些關係,也想在現金貸賺點錢。”

但是,賺錢並不容易,據多位在印尼有業務的企業負責人介紹,目前還在印尼的國內企業,大部分還未實現盈利。

現金貸出海半年:數百中國企業搶灘印尼,每人兩張身份證嚇跑小米

印度尼西亞的Go Jek小摩托。@視覺中國

“之前上海一家頭部現金貸企業,也在印尼做了一段時間,團隊有一定規模,但春節之後就撤了,團隊解散,都回國了。”Hunter說,“原因比較複雜吧,一個是現金貸整頓後,他們在國內的業務受傷很重,也沒有精力去管外面;再就是國外確實比較難做,畢竟是異國他鄉,有語言、文化、資源、資金等的障礙,賺錢沒有國內那麼快。”

另外,小犀財經還了解到,幾位此前在國內比較知名的互金領域創業者,在印尼做現金貸的成績也並不如意。

除前述門檻之外,員工問題也很讓國內創業者們頭痛,唐牛金融合夥人石傑將其稱為自己“在印尼踩的第一個大坑”。究其原因,印尼人口90%信奉伊斯蘭教,他們相信自己得到或失去的一切都是真主賜予、命中註定,詞典中幾乎沒有“努力”二字。這讓眾多國內企業不敢大量招聘當地員工,基本都是將國內人才輸出到當地。為此,唐牛金融甚至特地建立了自己的學院,從頭開始培養。

然而Hunter的公司在印尼的70人團隊卻全部由當地人構成,主要是審批和催收兩大部門,都是線上完成。雖然說不上勤奮,但印尼人的單純善良讓Hunter印象深刻,而國內員工的高效、刻苦也影響著印尼的同事們。

“現在我們有個審批部門的同事,每天早上7點就到公司了。問她為什麼來這麼早,她說出門如果晚了的話,很容易遲到,所以儘量早點出門。她每天3點鐘起床,先禱告,然後做飯、吃飯、帶飯,然後去公司上班,每天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我想她有機會當選我們這次的季度之星。”Hunter感慨道。

牌照難得,放款更難

Iman的摩托車價格約合1萬元人民幣,但他的月薪只有2500元。如果靠自己攢,半年也買不上,而且他從小就沒有儲蓄的習慣。這與當地人的生活信條相關,他們追求的是“及時行樂”,是“不管有錢沒錢回家睡覺。舉例說,當地青年一般會發十三薪。拿到錢後,會有大量的人離職,去吃喝玩樂。當錢都花光開始考慮到房租的時候,才開始找工作。”石傑介紹道。

矛盾的是,當地的消費水平較高,與國內一線城市基本持平,但是,印尼人的思想更西化,他們提前消費的觀念、意願更強。

然而這些意願卻遠遠沒有被滿足。在印尼,商業銀行在金融體系中佔據主導地位,但由於地理環境因素的限制,這個“千島之國”銀行覆蓋率奇低,信用卡普及率更低,不到2%,且多為1000~2000元人民幣,這給了現金貸行業巨大的機會。

另一個優勢在於,據品鈦集團CEO魏偉介紹,印尼在電信和互聯網基礎設施方面,基本與中國無異。這意味著,這些年輕人極易接觸到互聯網金融的服務。再加上國內的經驗,企業從最開始就懂得防範欺詐、多頭借貸等情況,

但同時,現金貸業務的開展,也有著不可小覷的困難和阻礙。

出海佈局,國內現金貸企業首先要符合當地監管要求。印度尼西亞規定金融科技借貸公司放貸利率不能超過2週迴購利率的7倍,另外要獲取准入牌照,也需要滿足一系列的條件,企業需要實繳5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資金,登記註冊時需持有10億印尼盾(約合人民幣47.2萬元),申請牌照時需持有25億印尼盾;另據石傑透露,當地政府人員辦公效率底下、流程複雜,時間成本需要1年左右,而目前申請到牌照的國內企業寥寥無幾。

另外,徵信和催收也是巨大的難題。據掌眾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印尼的年輕人平均每個人都有2-3張身份證,名字都不一樣,這使得在中國最基本的社會實名認證,在印尼都需要瑣碎的步驟去完成;再加上島嶼眾多、交通不便的特殊地理環境,線下催收在印尼幾乎無法進行——這也是小米貸款相關負責人多次考察卻遲遲不敢下手的原因。

現金貸出海半年:數百中國企業搶灘印尼,每人兩張身份證嚇跑小米

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的阿貢火山。@視覺中國

“騙貸的也很多,雖然還沒有那種‘黑產大軍’,但也有PS身份證的、買個手機號註冊完就打不通了的。所以我們只給有穩定工作的人放款,印尼那邊每個工作的人都有工資條,我們還會讓他們提供公司的電話,加上其它一些數據和風控模型通過後才給放款。”Hunter介紹道。

不過,電話催收較低的催回率只能用收益來覆蓋。據印尼某現金貸企業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在印尼的現金貸產品日息基本在1%-3%之間,並且會收取月利息20%、30%的“砍頭息”,壞賬率大概是國內的1.2-1.3倍。

不過在創業者們眼中,印尼目前依然是一個比較健康的市場,因為進入門檻較高,不會變得像國內一般混亂、擁擠,而且依然擁有較長的增長週期。只是,後來者可能已經沒有機會了,他們建議把眼光轉向印度、越南、菲律賓,甚至巴西、中東等地。

下一站,越南?

越南的確是繼印尼之外的另一箇中國企業聚集地。目前,中國已經有不少消費金融企業在越南低調上線,也有企業在越南收購證券公司,河內和胡志明市都有不少中國團隊。如國內知名的捷信集團、掌眾集團、品鈦集團等,一位在泰國展業的互金企業高層也坦言,有計劃在越南拓展市場。

越南的情況與印尼類似,人口眾多、消費能力強、互聯網與手機普及率高;但銀行卡、信用卡、移動支付等普及率並不高。根據尼爾森在2017年所做的一項調查,越南手機用戶佔總人口的95%,其中智能手機用戶佔78%;有79%的人會在手機/網站上進行購物,但91%是用現金來付款(貨到付款等);上網人群呈現年輕化,16-24歲的人群接觸網絡最多,25-34歲的網民比率為91%,35-44歲人群中80%有上網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越南網民全年購買的最多的商品是電器類,而該類產品十分適合使用分期付款的形式消費。

但是,越南當地的政策風險相對較高,國內企業要去越南註冊公司,不但需要越南人代持股份,也需要很深的當地關係。“越南各類機構都比較腐敗,要在那邊開展業務,關係非常重要,”一位在越南從事外貿行業的創業者透露,如果無法在越南開設公司,也可以先收購或者入股一些電商、證券公司。

現金貸出海半年:數百中國企業搶灘印尼,每人兩張身份證嚇跑小米

越南會安古鎮。@視覺中國

業務遍及全球的捷信集團,2015年就已經登陸越南消費金融市場,主要為用戶提供摩托車貸款、家用電器分期、現金貸、網購消費貸、抵押貸等服務,目前在越南擁有員工超過萬人,服務覆蓋676萬人次。捷信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越南是繼中國之後增長快速的市場,2017第三季度,捷信在中國和越南成交量分別增長127%和59%。

另據捷信2017年上半年財報,在越南,捷信日放款額已經達到500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0.15億元),上半年活躍用戶數為182.9萬人,淨利潤則達到3300萬歐元(人民幣約2.55億元)。

掌眾集團則是憑藉母公司中新控股,在越南的佈局得以深入。2016年12月,中信控股收購了兩家越南金融科技公司,今年3月,其中一家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去年11月,掌眾集團進入越南,今年3月產品上線。但具體業務情況,相關人士並未透露。

此外,發達程度最高的新加坡、與中國最像的印度等地都已經有國內企業入駐,如品鈦集團與新加坡大華銀行合資成立的華鈦科技,以及憑藉極高市場佔有率帶來的先天優勢(品牌認知度)投資了“印度版分期樂”Krazybee的小米。

挑戰還在路上

然而,在看起來一片光明的未來中,真正的挑戰其實還在路上。首先是監管,由於互聯網金融市場發展的滯後,東南亞各國對現金貸市場的相關法律也依然不健全,這始終是懸在企業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而短短半年的時間,金融業務內在的風險也未真正開始顯現。

此外,匯率波動、對國內企業政策等風險亦不可小覷。雖然從業者和投資人均對整個東南亞市場表達了長期看好的觀點,國內消費金融公司想要進入東南亞市場,還是需要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