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生如何管?老師如何教?來看管理創新的“黃科模式”……

以人為本 民主治校

——黃岡科技職業學院跨越式發展·管理篇

高职院校学生如何管?老师如何教?来看管理创新的“黄科模式”……

遺愛湖畔有佳話,黃科校園捷報傳。4月,黃岡科技職院電商傳媒學院學生曹謀在第三屆湖北省大學生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獲動漫劇本組提名獎。8月,黃岡科技職院被湖北省商務廳、教育廳評為第二批“湖北省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訓)基地”。

近年來,黃岡科技職院圍繞“一切為了學生的未來和社會的明天“,堅持“質量立校、特色強校、品牌興校”的辦學思路,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抓特色、創品牌、立內涵、升質量,著力深化改革,全力推動學校發展,學校教學、管理等各項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在關鍵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建章立制

打造“雙過硬”的教學管理團隊

9月,黃岡科技職院開展了“教學院長說教學管理、專業帶頭人說專業、骨幹教師說課”等系列教學與教學管理能力展示比賽活動。

在歷時兩天半的決賽中,湧現出一批以董豔燕、董劍波和陶尚帥為代表的優秀教學管理者、專業帶頭人和骨幹老師。此次活動各學院全員參與,在全校掀起了一股“個個成為管理行家,人人爭當教學能手”的熱潮。

近年來,學校從建章立制著手,修訂、完善了基層教學單位、教學常規、教研室、實踐教學、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質量監控等教學管理制度。

“教務處依據’計劃、檢查、反饋、整改’的工作原則,從管理隊伍建設入手,宏觀控制,微觀指導,致力於打造一支作風和業務’雙過硬’的教學管理隊伍。”教務處處長吳如安說。

2017年初,教務處對所有學院的教學及教學管理崗位設置進行專項檢查,對出現的問題督促整改。目前,各學院人員配置合理,教師人數達標,制度建設趨於完善,辦事效率大幅度提高,教學基本建設工作卓有成效。

高职院校学生如何管?老师如何教?来看管理创新的“黄科模式”……

黃岡科技職院英語朗誦大賽

高职院校学生如何管?老师如何教?来看管理创新的“黄科模式”……

教師培訓

各學院相繼開展自我培訓活動。軟件工程學院、電商傳媒學院要求專業教師跟班學習企業教師講課;經濟管理學院、理工學院以老帶新的模式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金融學院通過老教師開展講座、青年教師展示現代教學設備運用能力等方式,加強新老教師間的交流。

截至目前,2017年出外學習培養的教師共有80餘人次。這些活動使全體教學及教學管理人員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穩步提升,教師逐步向“上得一堂好課,幹得一手好活”目標邁近。

在專業建設方面,學校以製造、財經、旅遊、汽車、藝術設計、金融6個專業大類為重點,進行相關專業群的建設,以形成合理的專業結構與佈局,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各學院教學管理團隊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突破口,開展以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技術、空中乘務、會計信息管理、機電一體化、投資與理財、無人機應用技術等校級特色專業建設,進行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省級特色專業建設。每個專業在教務處的指導和聯繫下,分別於兄弟院校相同或相近專業加強合作與交流,提升了專業建設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如何管?老师如何教?来看管理创新的“黄科模式”……

中職學院第二屆教師講課比賽

在課程建設方面,學校實行技能清單制度,推動“一課一技”向縱深發展。5月,學校確定建築工程技術等8個專業為首批技能清單制度試點專業,拉開學校課程改革大幕。

各學院充分利用新媒體、網絡等新型載體和現代信息化技術,大膽革新教學模式,順應了時代發展,引領了課程改革。經濟管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依崗位列出技能清單,加大實踐教學比例;電商傳媒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細化技能,以清單為依據,逐項完成任務;汽車工程學院召開專業建設委員會專家會議,分析技能清單要素,從技能與素養相融合的角度,調整教學安排。

自主管理

讓學生成為校園的主人

學生管理工作是個‘大攤子’,涉及部門多,事情瑣碎,如何將學生管理工作捋順、做實?

“充分發揮學工處每位領導幹部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自主管理。”學工處處長吳啟恩一語中的。

在黃岡科技職院,有一個人數眾多的學生組織叫團學聯。團學聯是校團委和學生會的聯合體,於2015年9月正式成立,在黃岡高職院校尚屬首創。

高职院校学生如何管?老师如何教?来看管理创新的“黄科模式”……

團學聯主席秦英傑主持團學聯分會大會

它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方針,反映廣大同學意願,維護同學的利益,全心全意為黃科學子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才服務,是聯繫學校和學生的橋樑和紐帶。

“以前,校團委和學生會之間有時存在溝通不暢、各自為政等問題,現在所有學生幹部擰成一股繩,共下‘一盤棋’,學生之間、團隊之間、社團之間成為和諧友愛的大家庭,互相之間懂得體諒,學生實現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逆轉。”學工處副處長、團委書記廖娟說。

以前,學生管理模式單一,學生的問題反映給輔導員,輔導員再反映到院系,院系最後反映到學工處。這種模式存在報喜不報憂等弊端。

2015年9月,吳啟恩提出,建立雙軌制,實行“兩條線”獲取學生的問題。一條線是通過輔導員反映到院系,再反映到學工處。另一條線是通過團學聯學生幹部反映到學工處。學工處的老師第一時間深入各學院,調查瞭解情況,及時解決問題。

“這樣一來,打破了原來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實現了團隊型的管理模式的轉型;使我們能聽到更多來自基層的聲音,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同時,也鍛鍊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幹部。經過歷練,趙科鈞、宋壯等一批團學聯幹部進入社會後獨當一面,在行業領域做得風生水起。”吳啟恩說。

高职院校学生如何管?老师如何教?来看管理创新的“黄科模式”……

黃岡科技職院團學聯

“團學聯的設立,優化了職能,整合了資源,起到了1+1>2的效果。”校長李友芳評價道。

在黃岡科技職院,有一個組織叫“大學生維權中心”,於2015年9月建立,代表學生髮聲、維權。

高职院校学生如何管?老师如何教?来看管理创新的“黄科模式”……

學生幹部日常查寢

談起建立大學生維權中心的初衷,吳啟恩說:“學生向學生反映問題,沒什麼思想包袱和顧慮,反應及時,溝通順暢,有利於問題解決。”

為了充分尊重學生的話語權,讓學生成為校園的主人,學校每個學期至少舉行2次學生維權座談會,針對學生提出的建議,當場要求有關單位整改,並把大學生維權中心的意見建議的整改情況作為有關崗位年終考核評比的依據之一。

以生為本

讓博愛的旋律在校園唱響

9月3日,校長李友芳、副校長蔣國璋、丁靜帶領經濟管理學院和學工處相關領導和老師,深入經濟管理學院2017級新生寢室,走訪看望新生。

高职院校学生如何管?老师如何教?来看管理创新的“黄科模式”……

校長李友芳到學生宿舍看望慰問學生

李友芳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親切交談,逐一詢問學生來自哪裡,生活習不習慣,勉勵他們適應環境、搞好同學關係、樹立目標、發奮求學,叮囑他們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及時向老師和領導反映,學校一定會為每個學生的成長成才做好服務工作。

同學們紛紛表示,李校長和藹可親,深受感動,倍受鼓舞,一定好好學習,在黃岡科技職院把自己鍛造成對社會有所作為的優秀人才。

作為全省“兩訪兩創”先進單位,黃岡科技職院在“兩訪兩創”活動的基礎上,加強以“博愛創新和諧”為主題的文化建設,以關愛學生健康成長為思政教育和學生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

2014年,校黨委在深入開展“兩訪兩創”、“愛心在行動”等活動的同時,作出了全校黨員、幹部和全體教師每人負責一個學生寢室,與學生結成對子,開展幫扶活動的決定。

根據新生入學時的家庭情況問卷和心理健康問卷,篩選分類,開展有針對性的關愛幫扶活動。特別是單親家庭的學生,貧困家庭的學生,父母長期在外、缺乏家庭溫暖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貪玩厭學的學生等特殊個體,進行重點幫扶。

高职院校学生如何管?老师如何教?来看管理创新的“黄科模式”……

副校長蔣國璋與新生學子代表座談

從開學到現在,有的領導老師下寢室已達十多次,最少的也有三到四次。學校領導老師已經把關愛學生、服務為先內化為踐行“博愛創新和諧”文化的自覺行為。

理工學院辦公室主任何蕭特別關心初來乍到、環境不熟的2017級新生。軍訓期間,她幾乎每天晚上都到寢室看望,學生也喜歡她去,盼著她去。有學生訓練時褲子撕開了,因第二天還要穿,何蕭當晚就拿針線到寢室為學生縫補。軍訓期間,先後有幾個學生感冒,她總是第一時間買藥送藥。

學工樓216寢室的學生張超說:“我們有什麼困難都會找結對幫扶的老師,因為我們打心底把老師當做我們的知心朋友。上課期間我們是師生關係,課餘時間,幫扶老師是我們最好的知心夥伴。”

學校每年拿出40多萬元為貧困學生減免學費、提供來校交通費。建立“愛心公寓”,設置床位301個,供貧困學生免費住宿。

11月7日晚,吳啟恩購買了慰問品,進到“愛心公寓”看望慰問貧困學生。吳啟恩握著學生的手,關切地詢問生活學習情況,囑咐天氣逐漸轉涼,要注意保暖。勉勵學生,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把老師和同學當作自己的親人,努力學習,快樂成長。

高职院校学生如何管?老师如何教?来看管理创新的“黄科模式”……

廖娟每週六都會燉湯,將肉和配菜一起打包送給不回家的學生幹部們。護校隊羅江山在QQ空間留言:“書記深夜的一碗雞湯,不僅暖了我的胃,還暖了我的心!”

正是這些看似平常的“關愛”動作,處處營造了“愛”的氛圍,體現了“愛”的溫暖,使學生管理工作趨於規範化、制度化,促進了良好學風的形成。

黃岡科技職院在教學改革、治學管理、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正逐步走向成熟,向著品牌高職院校的目標闊步前行。

高职院校学生如何管?老师如何教?来看管理创新的“黄科模式”……

採寫:景 純

編審:沈紅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