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注:文中灰色部分文字為蔣紅兵老師自述。

梵·玉者,靜修其心,刻琢己行。以梵領意,虛實間禪悟人間真諦!

古人言,靜極生慧

做玉雕,尤須智慧

智乃形而上之物,需多學多看多積累

慧乃精神上的豐富,要水到渠成去開悟

而遇事得悟者,較之旁人更多進益

如詩人作詩,則真情流露

如畫家作畫,則栩栩如生

——蔣紅兵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熱愛玉雕,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

蔣紅兵,字赤雲,祖籍湖北武漢

少有奇誌,敏而好學

天地萬物中,最愛美玉

三百六十行中,尤樂玉雕

多年來修行歷練不輟

無論創作,抑或生活

融儒釋道文化精髓於一體

經年假途,玉雕踐行生之意義

堅守那份對玉雕的虔誠和敬畏之心,

一生做好這一件事,就是我這一生的心願。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求佛》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彼岸征途》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彼岸》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佛至福來》

閱歷積澱,是手藝人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時入邊疆異域,尋石訪友

每有所得,心甚悅兮

或獨處一處,閉關參修

禪悟心明,與石對話,通石之靈魂

抑或遁形山川,師法自然

觀大方無隅,聽大音希聲,看大象無形

拜會名家,蹤跡遍佈南北

從“三人行”中擇“善者”行之

得海納百川之妙

刻天然雕飾之石

我是手藝人,我追求手藝背後的寧靜,

享受與石頭對話、讀懂石頭、雕琢成功的喜悅,

也享受研討打磨自己、雕刻人生的過程。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古風遺韻》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春秋·左傳》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禪定》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書香門第》

善於發現,做無言美玉的代言人。

“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語言”

需“劍走偏鋒”的眼見與膽識

而玉雕更追求“師法自然”之境

故有“七分材料三分工”之說

發現石之天然美韻

讀懂,並以最適合的題材進行詮釋

做“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大匠

才會每石每刻,納十方世界

或雕漫天神佛,慈行悲憫

或載草木山川,萬物有靈

或現花鳥蟲魚,人間樂事

世間百態,不言而玉表

無所謂個性,不盲從潮流

隨心而至,有感而作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天然的石頭本身是美麗的,

我們玉雕師要做的就是發現它的美,

用我們思想與天然的石頭相結合,

通過我們的雙手呈現給大家。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塵世佛心》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水草瑪瑙《西方三聖》

感觸會變,對石之美的追求不變。

有感而作,卻非每每皆能成行

惟因情或隨境而遷

偶因旁人觸動

或因閱歷積累更為懂得

情遷,非人能控

情遷,只為更完美的創意

每一點感觸變化

都是同無言美玉更深層次對話的結果

每一個設計修改

都離更完美地表現玉石更進一步

當最終完美呈現

深刻的幸福滿足盈於心間

更激勵出對石之美的不懈追求與嚮往

向更高更廣的雕刻世界

漫步求索

玉雕修行,永不止步

要耐得住寂寞,把心裡的浮躁與虛華之物

慢慢磨掉,最後剩下的,才是真實的自己。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佛祖》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童趣》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萬古長青》

修身養心,雕琢梵我合一之玉、體、心。

雕刻之餘,常以瑜伽煉身心

瑜伽者,梵之哲學派系之一

與妻多年的共同修煉,進益良多

瑜伽入梵,心神皆寧

掌呼吸吐納,動靜韻律

靜思修冥,入梵我合一之境

自在修行,得身心康泰之妙

與玉雕之道之於精神磨礪一般

別有一番異曲同工之妙趣

琢玉(的過程,是自己修行的過程),

也是享受生活的過程。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上弦月》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紅塵》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卓瑪》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母愛》

樸拙圓滿,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

世出世間,隨緣隱現

緣來緣往,不奢求,不強求

風行雨住,一任自然

雕天然之玉,琢自然之形

樸素清淡,平常度日

享與石相伴,與玉相交的滿足

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隱逸

梵行人間,實在做人

專心玉事,禪駐心間

人生繁雜,當以靜觀之。

一個人心靜貌安,眼睛清亮,

恰似一朵蓮花之盛開。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千里江山》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 《彼岸行途》

一曲梵音,神思冥遠

一支梵舞,身心合一

一枚梵玉,物我兩忘

一生梵行,得大自在

蔣紅兵——平洲大匠之梵行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