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R鼓勵獨角獸公司回孃家,但不宜過度追捧:看看360吧

楊國英

CDR的正式開閘,成為A股市場歷年最大的創新之一—繼6月6日下午批准6只“獨角獸基金”之後,趕在6月7日零點前,證監會緊鑼密鼓又打包發佈了9個規則文件,其中包括《存託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下稱《CDR辦法》)。

所謂CDR,是指在中國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存託憑證,與之相對應,在美國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存託憑證,則稱之為ADR,以歐元標價的歐洲存託憑證,則稱之為EDR。

儘管DR(存託憑證)並非新生事物,但是,此次《CDR辦法》的正式發佈,A股市場對CDR正式開閘放行,卻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制度創新。眾所周知,相對較為成熟的美股、港股等市場,A股市場對IPO的財務指標要求,一直相對保守。當然,對財務指標要求的相對保守,在相對不成熟的A股市場,又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對IPO公司的營業規模以及利潤指標則有較為剛性的要求,這與A股市場的漲跌停板等制度安排一樣,本質意圖是對投資者進行適當的保護。

但是,IPO財務指標等階段性的合理要求,卻又難免“收之東隅失之桑榆”—這會導致、事實也導致了相當一部分極具成長性的創新公司,因財務指標要求不達標,無奈出走他鄉、轉向海外上市融資。而從事後覆盤來看,這些無奈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不盡如人意者有之,閃光奪目者更有之,尤其是過去10多年高速成長的互聯網公司,比如BAT三大巨頭以及網易、微博、陌陌等,這些優秀的互聯網中概股公司,股價年均漲幅普遍達30%左右,如微博等個別互聯網中概股,其股價甚至年均漲幅100%以上。

錯過了BAT,錯過了互聯網上市公司高速發展的紅利,是A股投資者心中難以撫平的傷痛。此次加速推出CDR,從動議到規則落地僅僅用了半年時間,某種程度上可以視之為亡羊補牢之舉,更何況,當下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爬坡過坎之年,昨日雖已過,今日猶可追。

對CDR的正式開閘,可以讓A股投資者享受到互聯網等創新行業的發展紅利,可以為未來A股市場更具包容性的IPO改革提供過渡性的實踐參照,這無論對於A股投資者的短期投資選擇,還是對於A股市場中長期的制度建設,均是一個強烈的利好消息。

最後,加速推出CDR,鼓勵獨角獸公司回孃家,這縱然是亡羊補牢的利好之舉,但是,在經過一定時期的探索嘗試之後,我們更有必要改革和完善當下的A股新股發行制度,如此,未來才能讓更多的獨角獸公司,一開始就留在A股的孃家,這遠遠好過出走之後再鼓勵回孃家;如此,也才能真正建構起對標“華爾街+硅谷”的中國製度創新環境。

來日方長,當下在為CDR推出叫好之餘,應適度而不宜過度追捧。

(作者系時代週報特約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