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陶探索扶貧防貧新途徑

防止因病致貧

因病致貧是造成農民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根本性解決,必然會出現部分脫貧人口再度返貧現象。為此,該縣抓住主要問題不放手,準確框定防貧對象為“非貧低收入戶”和“非高標準脫貧戶”中因病、因災、因學貧困家庭。

針對因病貧困家庭,該縣規定,農民患大病且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扶貧保險等政策報銷完成後,年個人負擔費用超過2.5萬元,且有可能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超出部分全部實施醫療特別救助,直至20萬元封頂。截至目前,該縣已救助54人,救助總額達118.8萬元。對個別特困特殊農村家庭,縣財政還安排100萬元,建立特困特殊救助基金,採取一戶一議的方式再兜底。

為確保工作的穩定性和長效性,該縣在前期運行模式基礎上引入第三方保險服務。第三方服務團隊負責村民代表大會評議前的入戶調查、縣級審核階段的大數據比對、過度醫療的審核,最後負責發放救助金。這一舉措為因病致貧農民上了一個總保險。

做全“大保險”

在解決因病致貧的基礎上,該縣針對因學、因災、因婚、因不孝等致貧因素,做全“大保險”,不讓一名貧困人員掉隊。

針對因學致貧,該縣嚴格落實好有關政策,實施教育救助。規定全日制在校大學生年支付學費、住宿費、教科書費在0.8萬元以上的,超出部分實施教育特別救助,原則上最高救助1萬元。目前已救助大學生35名,救助金額12.85萬元。

針對因災致貧,實施災害救助。“非貧低收入戶”和“非高標準脫貧戶”因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造成人身安全或財產損失3萬元以上的,在民政和農業保險救助後,實行災害特別救助,5萬元封頂。

針對因婚致貧,倡導文明新風,抵制高價彩禮。通過簽訂承諾書、多行業監督、社會輿論宣傳,在全社會形成文明健康新風尚。

針對因不孝致貧,成立孝老委員會,發放孝老卡。全縣已舉辦孝老卡集中發放活動40場,辦理孝老卡1000餘戶,全縣老年人貧困戶實現脫貧712戶1063人。

這些措施的實施,使館陶縣貧困人口數量大幅下降,貧困發生率降至1.11%。

產業支撐扶貧

發展好產業是扶貧防貧最根本的出路。

按照這一理念,館陶縣大力發展蛋雞、肉鴨、黃瓜、黑小麥、軸承、黃梨、光伏等穩定的扶貧產業。在光伏產業發展方面,該縣已為1688戶貧困家庭安裝屋頂分佈式光伏扶貧電站。僅此一項,每戶年可增收2600元左右,並可實現20年穩定收益。

發展大項目和微工廠,為“兩非”人員提供穩定的就業崗位。目前,該縣建有防貧“大工廠”19家,“微工廠”13家,已吸納300餘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成員和“兩非”人員實現就業。

鼓勵創業,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重點解決貧困戶和“兩非”人員不敢創業的問題。開設扶貧夜校,培訓致富技能,開設扶貧勵志輔導課。實行“給一獎一”的創業幫扶機制,對有勞動能力、有自主創業意願的“兩非”人員、貧困戶和脫貧戶,先給予1萬元的資金扶持。項目成功後,再給予1萬元獎勵資金,以激發更多的“兩非”人員、貧困戶和脫貧戶參與創業。

該縣扶貧辦主任呂曙光介紹說,下一步,館陶縣要繼續加強組織保障,提供資金支持,用改革的辦法防貧堵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