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接觸紅山古玉的時候,我也曾把這些垃圾當寶貝收藏(乾貨)

紅山古玉前些年在收藏界特別火,古玩市場上,鋪天蓋地都是玉豬龍、C龍、太陽神……而剛剛接觸高古玉的朋友(少不了我),就特別容易被那幾個故事吸引:農民種地刨地挖出了中華第一龍,玉豬龍拍賣200多萬成交,黑皮複合器是史前外星文明……請看下文:

一、土沁真假對比

9年前接觸紅山古玉的時候,我也曾把這些垃圾當寶貝收藏(乾貨)

紅山真品1

這是館藏紅山古玉真品的土沁,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土沁自然、有層次感,局部淺層開裂,且紅色沁濃重深淺有變化,如同天空的晚霞,這是三價鐵離子在分子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在量子化學的作用下,逐漸形成了明顯的色變,仿品無法媲美。

9年前接觸紅山古玉的時候,我也曾把這些垃圾當寶貝收藏(乾貨)

地攤仿品1

這是古玩市場很常見的一種仿品,使用比較低端的雜玉製作,經過酸腐、高壓注色等工藝,皮殼很爛,溝槽內常見白灰,這是酸腐效果(區別於真品的灰皮),紅色仿土沁,色彩鮮豔呆板無過渡,表面施蠟,看起來似有一層包漿,用來迷惑人,不可不察。


二、皮殼真假對比

9年前接觸紅山古玉的時候,我也曾把這些垃圾當寶貝收藏(乾貨)

紅山真品2

紅山古玉真品的表面,如珍珠般的寶光,非常舒服。這是經過五千年的歲月形成的皮殼,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紅山古玉皮殼基本無玻璃光,這與玉質跟當時的加工工具有直接關係。

9年前接觸紅山古玉的時候,我也曾把這些垃圾當寶貝收藏(乾貨)

地攤仿品2

這是市場上非常多的仿品,迷惑了大批瘋狂的紅山古玉追求者,

也曾包括我自己。雖談不上高仿,但是皮殼刻意偽造了凹凸不平的表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某某網弘揚的“同質殘留”、“硬質殘留”等。後來深入學習,我瞭解到這種仿品的工藝,是工業生產中常用的“噴砂”。

9年前接觸紅山古玉的時候,我也曾把這些垃圾當寶貝收藏(乾貨)


三、打孔真假對比

9年前接觸紅山古玉的時候,我也曾把這些垃圾當寶貝收藏(乾貨)

紅山真品3

紅山古玉真品的打孔,一般採用桯鑽,孔道滄桑古樸,常會殘留不規則螺旋痕跡,深淺不一,寬窄有別。螺旋痕跡距離比較寬,且痕跡底部包漿厚重,不同於現代的電鑽痕跡(劃重點)。

9年前接觸紅山古玉的時候,我也曾把這些垃圾當寶貝收藏(乾貨)

地攤仿品3

這種孔道現在也迷惑了一大批人,喇叭孔、生坑態、土殼、白灰,乍一看,全都符合真品啊,其實不然。這是刻意偽造紅山真品的樣子,相對用了些心思,但是跟真品的皮殼、打孔方式、殘留痕跡、神韻差別很大。孔道內臟亂差,塗抹的土,酸腐的白,怎麼玩都不會乾淨,這種刻意偽造的生坑打孔,一定要謹慎(劃重點)


四、所謂的黑皮玉器

9年前接觸紅山古玉的時候,我也曾把這些垃圾當寶貝收藏(乾貨)

黑皮玉器

前些年黑皮玉炒的特別火,現在仍舊很多人抱有黑皮玉的夢想,但我不認可這種東西。去紅山造假的地方,你會看到滿滿當當全是這玩意,閉上眼一想就知道了,五千年前怎麼可能有這麼強的生產力。

9年前接觸紅山古玉的時候,我也曾把這些垃圾當寶貝收藏(乾貨)

筆者曾經購買的“黑皮玉”

這件黑皮玉,9年前剛玩玉時候地攤上買的,50元人民幣。曾經被我視為珍寶,愛不釋手,連睡覺都抱著。我想,這種感情,屏幕之前的你,應該也有過吧。歡迎留言,說說你對紅山玉的看法。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評論轉發收藏,也可以關注我,一起來養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