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件館藏國寶古玉,學習漢代圓雕玉器特徵,提高收藏眼力(乾貨)

3件館藏國寶古玉,學習漢代圓雕玉器特徵,提高收藏眼力。西漢玉器,不論在玉質還是工藝上,都達到了玉器發展的頂峰,遠遠領先於之後的東漢。


一、玉材選擇

3件館藏國寶古玉,學習漢代圓雕玉器特徵,提高收藏眼力(乾貨)

仙人御馬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玉石之路,新疆和田玉籽料開始使用。西漢出土的部分圓雕作品,選用新疆和田籽玉,個頭不大,玉質極好。其他個頭稍大的玉璧、玉佩等,一般選用老坑青海玉、甘肅馬銜山、馬鬃山等玉,玉質相對差一點。漢代出土的新疆和田籽玉圓雕作品,一般出土於皇帝墓,如西漢漢元帝渭陵出土的幾件國寶級精品,檔次極高。


二、造型神韻

3件館藏國寶古玉,學習漢代圓雕玉器特徵,提高收藏眼力(乾貨)

玉熊

西漢圓雕玉器,以玉辟邪、玉馬、玉熊、玉鳥等為主,這些動物形玉雕,造型生動,神韻絕佳。玉辟邪分為兩種,一種站姿,一種匍匐,兇猛霸氣,這與西漢時期國力強盛、戰鬥力強有很大的關係。西漢玉熊,憨態可掬。體現的是大國氣象,厚重沉穩。因此,學習某一時期的造型,一定要跟時代背景相結合。


三、細節刻畫

3件館藏國寶古玉,學習漢代圓雕玉器特徵,提高收藏眼力(乾貨)

玉鳥

漢代圓雕玉器,更注重整體造型的凸顯,在局部的細節處理上,相對簡單粗獷。如上述仙人御馬的身上,陰刻線在放大鏡下觀察,是手工刻劃,後期並未經過仔細打磨處理。

3件館藏國寶古玉,學習漢代圓雕玉器特徵,提高收藏眼力(乾貨)

漢代圓雕局部粗獷陰線

3件館藏國寶古玉,學習漢代圓雕玉器特徵,提高收藏眼力(乾貨)

西周精細打磨工藝

也就是說,西漢圓雕作品,更加大氣,不拘小節。在局部處理時,往往採用遊絲毛雕或手工刻劃,而西周作品往往更加註重打磨處理,這也體現了西漢玉雕的大氣磅礴,注重整體。

本文從玉材、造型、工藝三個方面,簡單闡述了西漢圓雕玉器的幾個特徵,希望對大家的古玉收藏及辨偽有所助益。收藏的不僅僅是美玉,更是收藏曆史,收藏文化。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評論轉發收藏,也可以關注我,一起來養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