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叫“棒子稔頭”,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你那裡叫做什麼?

棒子是我們這裡對玉米的稱呼,棒子稔頭也就是玉米稔頭。它是玉米孕穗時生出之畸形果實,說其是果實,卻不含絲毫糧食成分,是個畸形菌塊兒而已,形如土豆白薯,說圓不圓,說扁不扁,長在玉米主莖與葉片縫隙之間。

玉米稔頭生吃不行,必須燉熟食用,味道算不上美味,起碼能充飢果腹。在那些糧食極度緊張年代,到了夏秋之交,我們的父輩或者母親,都挎著筐頭子或拎著籃子,鑽入進入吐穗時期的玉米地,尋找採摘玉米稔頭,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爭先恐後,競相採摘。拿回家燉熟後食用,同樣能把肚子填滿,而且比個別野菜的味道,還好了許多。

採摘玉米稔頭,特別容易,雖然都長在莖稈與葉片縫隙之間,但都是裸露在外頭,而且體型較大,一眼就可看到,如同土豆甘薯一樣,奇形怪狀,圓不圓扁不扁的,直接掰下就萬事大吉了。去玉米地尋找到新鮮的玉米稔頭,而且大多能把筐頭或籃子裝滿,拿回家洗淨切成塊狀,灶膛點著火,鍋里加少許食油,切些蔥花兒蒜瓣兒之類熗鍋,然後把切好的稔頭放進鍋裡,加水大火慢燉,只消幾個開鍋即可,名之曰“熬棒子稔頭”。熬棒子稔頭,便成為農家一道奇特美味,經常出現在農民餐桌上。

但是隨著人們糧食的增加,家家倉滿囤流,戶戶吃用不盡,再也沒有缺少糧食的家庭,便沒有人去採摘玉米稔頭了,熬玉米稔頭,再也很少見到人們吃棒子稔頭了。據說一些飯店還能吃到,不過價格不菲啊!

棒子稔頭還是一味中藥,《新華本草綱要》:用於血虛、或津液不足,口乾舌燥,或熱病氣陰兩傷,煩倦口渴者。用於心神不安、失眠多夢者。用於脾胃虛弱、倦怠食少、脘腹作痛或食物、藥物中毒者。難怪那個年代的人雖然生活困頓,但是身體都不錯,吃到的東西都是與身體有利啊!

它叫“棒子稔頭”,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你那裡叫做什麼?

它叫“棒子稔頭”,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你那裡叫做什麼?

它叫“棒子稔頭”,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你那裡叫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