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刊》:終其一生永葆幸福感的5個奧祕

《時代週刊》:終其一生永葆幸福感的5個奧秘

文 | Jeffrey Kluger、Alexandra Sifferlin

原刊於《時代週刊》

編譯 | 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學院君說:《時代週刊》最近一期的封面專題非常有意思,主題是“How to live longer and better”,他們研究了超過100位百歲老人的生活,意外地發現——那些到老也幸福感滿滿的人,不是“有錢有閒”一族,恰恰是最會折騰和嚐鮮的人。他們是如何讓身體保持活力、讓大腦充滿氧氣的呢?本文將給出5個實用建議。

《時代週刊》:終其一生永葆幸福感的5個奧秘

身為音樂家基金會的執行董事,瑪麗·阿什當的生活就像陀螺一樣:每年在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組織兩場大型音樂會,每逢週末就去別的城市旅行,喜歡收集舊書,常常吃外賣,從不為自己不會做飯而煩惱。

另一邊則是每天都會沿著海灘慢跑三個小時的貝德爾德。去年11月,在一個下著毛毛雨的早晨,她在自己的年齡組,以第一名的成績衝過了紐約市馬拉松比賽的終點線……

這種精力充沛的生活狀態,真是讓中年人羨慕不已啊——但別誤會,其實瑪麗今年90歲,貝德爾德也已經84歲。

《時代週刊》:終其一生永葆幸福感的5個奧秘

Work hard Play hard

是永葆幸福的終極秘訣

過去一百多年,人類的壽命獲得了巨大的進步——1900年,美國的預期壽命才剛剛超過47歲,到了2018年,全球平均壽命為71.4歲,美國的預期壽命更是接近79歲。

遺憾的是,在既定的印象中,人們依然覺得,只要更早地把“養生”提上日程——比如早睡早起,吃飯要清淡,多做讓身心舒緩的事情……就能活得健康幸福。

真的是這樣嗎?本次專題的研究負責人、來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弗裡德曼不這樣認為:

“關於如何活得更健康、快樂,我們最重要的建議是,把生活的條條框框都拋在腦後,不是多節食、多去健身房一定能健康快樂。那些活到老也很幸福的人,只是在工作上比一般人更加努力,在玩樂上比誰都更瘋而已。”

《時代週刊》:終其一生永葆幸福感的5個奧秘

就像開頭提到的瑪麗·阿什當和貝德爾德,她們似乎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老人,完全沒有因為年齡就放棄自己的愛好和工作,活得瀟灑自在——想吵架就吵架,想玩樂就玩樂,偶爾喝點小酒、吃頓好的慰勞自己。

這對於尚在中青年的我們有什麼啟發呢?也許我們還沒有迫切地想要畫出老年生活的藍圖,但以下這5個實用又有趣的建議,卻會讓你從現在開始,重新學著如何經營出更精彩的人生。

建議1:別把所有心思都花在家人身上,朋友也是孤獨的良藥。

在美國,80%65歲以上的人都住在大城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到2030年,估計60%的人將會居住在城市,其中許多人年齡超過60歲。

每一年,米爾肯未來老齡化研究中心(CFA)都會給“最適合安享晚年的都市”排名,大多數年份,大城市都位居前10名,因為大城市往往擁有強大的醫療系統,能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便捷的公共交通和豐富的藝術和文化活動,更是讓生活精彩起來的必需品。

對於這個結果,米爾肯研究中心CFA主席保羅·歐文一點也不意外:“我們都渴望互相接觸,城市會為我們創造良好人際關係提供更多選擇。”

是的,比起把一門子心思都放在家人身上,多跟朋友聚會是更好的選擇。2017年,《人際關係》雜誌調查了近100個國家的27萬人,年紀越大的人,健康與友誼的關係就越大,友情的正面作用,甚至超過了親情。

《時代週刊》:終其一生永葆幸福感的5個奧秘

建議2:脾氣倔強可能是激情的體現,對身體來說未必是壞事。

避免衝突或壞情緒絕對有利於身心健康?未必。

當然,這不是說——對著電視新聞破口大罵是有益的。但對人生充滿激情、更多地參與到社會,確實會讓你活得更幸福。

美國老齡化協會曾對285名百歲老人及其273個家庭進行“人格分析”, 結果發現,這些百歲老人的“正義感”都非常高,雖然這會導致他們脾氣有點倔,但隨之而來的,卻會提高他們對新事物和挑戰的適應程度。

而在97年前——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劉易斯· 特曼就開始探究性格與健康之間的關係了。他追蹤了1500名1910年出生的男孩女孩,研究做了幾十年,現在仍然由後人在進行。他們發現——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會比性格謹慎認真的孩子活得更短。

因此,最好的狀態是,別把衰老這件事放在心上,無論到了多少歲,像年輕人一樣嗨。但當身體提醒你要慢下來時,就再小心也不為過。

另外,這個發現也啟示我們——如果您家老人偶爾脾氣特別壞,甚至有點吹毛求疵,不要抱怨他們,這也許是“激情”的另類體現。

《時代週刊》:終其一生永葆幸福感的5個奧秘

建議3:運動沒有那麼難,即使鍛鍊60秒也能帶來好處。

眾所周知鍛鍊身體的巨大好處——開頭提到的84歲的貝德爾德,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一點需要注意,鍛鍊這件事,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困難。

2017年一項研究發現,即使每週只進行兩天鍛鍊,也可以降低過早死亡的風險。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甚至發現——即便是運動60秒,也可以改善健康(只要這是一項嚴格的健身活動即可)。

鍛鍊對我們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增加體力活動有利於提升肌肉力量和平衡,並減少嚴重摔傷的發生,同時還能振奮你的精神,對心理健康也有不少益處。”耶魯老齡化項目主任托馬斯·吉爾博士如是說。

《時代週刊》:終其一生永葆幸福感的5個奧秘

建議4:把早餐吃好吃規律,偶爾喝點小酒也無妨。

說起健康飲食,很多人都會覺得壓力山大,但這項研究的結果,可能會讓你喜出望外。

愛荷華州立大學的教授彼得·馬丁曾對超過100位百歲老人展開研究。他發現,雖然大多數百歲老人的飲食不同,但最讓人受啟發的,還是這一點—— “他們往往是在一個非常特定的時間吃早餐,並且每天都吃。”

而對於節食這件事,就要適可而止了。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50歲以上體重曾經下降10磅的女性,患心臟性猝死的可能性比體重不變的女性高出3倍。這意味著,你也許不必強求自己身材苗條,簡單地保持在健康的體重範圍內就可以了。

此外,如果你有偶爾放縱一下的習慣——比如出去和朋友喝點小酒,那麼,請繼續保持這項好習慣吧。

2017年8月,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輕度至中度喝酒(男性每週飲酒14次以上,女性7次以下)與一點都不喝的人比,死亡風險更低,

在研究的33萬人中,輕度和中度飲酒者死亡可能性比完全不喝的同齡人低20%。

《時代週刊》:終其一生永葆幸福感的5個奧秘

建議5:性生活有利於健康,但是把握頻率很重要。

一項發表在1997年的《英國醫學雜誌》的著名研究,連續10年跟蹤了威爾士一座小鎮的918名男性,發現性生活頻率較高的人的死亡率降低了50%,對於女性來說,性生活也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

不過,2016年來自密歇根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則發現,一週或更長時間發生性行為的老年男性患心血管事件的幾率,是頻率較低的男性的兩倍。

因此,紐約摩特範爾醫學中心的教授格雷·肯尼迪建議,“我們需要意識到性行為是重要的。但是要注意頻率和享受過程。”

《時代週刊》:終其一生永葆幸福感的5個奧秘

沒有誰可以絕對健康

但生命的質量掌握在自己手裡

當然,以上的建議不是要你加快生活節奏,隨著年齡增長,適當放慢當然是必要的。

比如說,鋼琴家弗拉迪米爾·霍格維茨就很有智慧。他活到了86歲,也彈到了86歲。只是,為了長遠的考慮,隨著年紀的增長,他慢慢捨棄了那些高難度曲目,並且放慢了彈奏快節奏的曲子的速度。這種頗有智慧的“慢”,讓他的職業生涯和身體健康,都得到了更好的平衡。

但這麼多的科學研究,都只為了告訴我們一件事——當你越樂意去嘗試更新事物,生活狀態就會更有活力,幸福感也會更強。

其實,哪有絕對健康的人?身體機能總是會變差的,我們也不是建議,你必須把每件事都做到100分,但我們更願意相信,年齡不該成為你創造精彩人生的絆腳石。我們的記憶力終會變差,體能也會下降,但只要你“work hard play hard”,依然可以活得獨立而自信、健康而幸福,甚至“一路狂歡”到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