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明年將建25個自助城市書房

威海市明年將建25個自助城市書房

全市範圍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時間節點均已在《方案》中得到確認:市圖書館新館、市群眾藝術館新館(含非遺展廳)建設將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並於年底投入使用。到2019年,全市將建設25個24小時自助城市書房,並納入全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利用老建築建設的8處城市博物館等公益文化空間將在今年投入使用。各區市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將在2020年前完成新建、改擴建和完善提升。全市各方誌館於2020年建成,面積不低於1000平方米。所有鎮(街道)要建有獨立設置的綜合文化站,有條件的鎮(街道)、村(社區)可建設小劇場、高標準文化廣場等文化設施,並配齊專(兼)職管理人員。

《方案》進一步保障了基層群眾文化權益。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將實行免費或優惠向社會開放。廣泛開展“三下鄉”活動,大力實施一村一年五場戲(文藝演出)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數字公益電影放映工程。180個扶貧工作重點村綜合文化活動室將進行完善升級。推進公共文化場所無障礙化建設,市縣兩級均建成盲人數字圖書館,務工人員和城市外來人員文化服務將被納入本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市縣兩級圖書館、文化館各配備一臺以上流動服務車,或以社會化方式配備流動服務設施設備開展流動服務。圖書館每年下基層開展流動服務次數不低於60次,文化館每年組織流動演出、流動展覽各15場以上。

以威海智慧文化平臺為基礎,二期建設即將展開。市級公共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博物館等設施要打造地方特色資源數據庫,並與國家、省數據庫有效對接。全市所有鎮(街道)、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場所要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和城市書房要配備自助辦證機、自助借還機,實現24小時自助服務。統籌公共文化服務單位發放功能卡,並將系統納入市民卡工程。

《方案》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社會文化團體開展文藝創作、提供公益性演出等文化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放寬政策,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全過程。

同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過程,還要特別注重鄉村文化振興工程的實施,進一步推動“尼山書院聯盟”規範建設,今年所有鎮(街道)全部建成儒學講堂,村(社區)儒學講堂覆蓋率達到80%以上,2019年實現儒學講堂全覆蓋。推進膠東特色文化遺產保護,今年做到每個鎮(街道)全部建有歷史文化展示場所,村(社區)歷史文化展室覆蓋率達到60%以上,2020年有條件的村(社區)全部建成歷史文化展室。推進“鄉村記憶”工程,建設鄉村記憶館。加強膠東民居海草房保護,引導集中成片區域居民發展文化旅遊業。

戲曲將得到進一步保護傳承。《方案》提出,2020年前,基本實現每個區市至少有1個劇團,每個鎮(街道)至少有1座綜合性“文化禮堂”。推動“鄉村戲臺”建設,將室內簡易戲臺(戲劇大棚)納入村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範圍,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