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宿遷篇章——2018年市委“一號文件”解讀

對照中央和省委確定的“時間表”,《意見》從宿遷實際出發,力爭多說宿遷話、多謀宿遷事、多出宿遷特色招,確定了各個時間節點的目標任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以縣為單位達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標;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實現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相關部門通過八個關鍵詞對重點內容和關鍵舉措作了解讀:

關鍵詞之一 農業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意見》提出,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以工業化思維、項目化推進加大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實施生態高效農業倍增計劃,加快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舉措:大力培育特色主導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品牌強農、強化科技興農支撐、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提升基礎支撐保障能力。三年內全市要新增生態高效農業面積100萬畝以上,新建成高標準農田100萬畝以上,總量佔比達到70%。到2022年優質稻米、園藝型花木、標準化果蔬、農牧一體型生豬、肉禽精深加工、生態河蟹等六個優勢特色產業產值均超過100億元,農村電子商務銷售額達到300億元,休閒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年收入達到20億元,全市農產品質量總體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60%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力爭達到72%,新型經營主體規模經營面積佔比達60%以上,農業機械化水平力爭達到90%。

關鍵詞之二 生態宜居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意見》提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守生態保護紅線,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持續推動鄉村生態振興。

舉措:圍繞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綠色發展,重點抓好推進生態建設、深化生態治理修復、完善人居環境等三個方面工作。加快生態河道建設,加大生態溼地建設和保護力度,到2020年完成100條生態河道建設任務,創成國家級、省級溼地自然保護區3處以上、溼地公園10處以上,創成國家森林城市。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到2022年農膜回收利用率力爭達到90%。全面落實“河長制”,開展農村河道清流行動,五年內基本消除農村黑臭水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三年內完成現有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到2022年全市鎮區規劃範圍內基本實行雨汙分流,城鎮汙水達標處理率達到92%。

關鍵詞之三鄉風文明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意見》提出,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斷深化城鄉一體文明建設,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努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凝聚實現鄉村振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舉措:重點從傳承和發展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三個方面推動。實施農村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提升工程,積極做好優秀民俗文化傳承工作,加強優秀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鄉村公共文化載體建設,到2022年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提高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培育壯大鄉村文化隊伍,豐富農民體育運動,到2022年鄉鎮基本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和多功能運動場。不斷深化城鄉文明一體化建設,放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輻射效應,深入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引導群眾反對鋪張浪費、大操大辦、天價彩禮等陳規陋習,抵制封建迷信,到2022年縣級以上文明村、文明家庭比例分別達到65%、30%。

關鍵詞之四 治理有效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意見》提出,要著力增強鄉村有效治理能力,堅持以自治為基礎、法治為根本、德治為先導,切實夯實基層基礎,大力推進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新格局。

舉措:圍繞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點抓好基層黨建、鄉村“三治”、平安鄉村建設等三個方面工作。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加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為重點,持續抓好“書記項目”,深入推進“抓鄉促村”,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升。加大鄉村振興新村幹培養力度,深入實施“返鄉興村千人計劃”,推動農村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堅持黨建引領,推動基層黨建網絡與社會治理網格“雙網融合”,到2022年實現農村社區網格化社會治理全覆蓋。健全完善“一核三體”工作機制,推動鄉村治理中心下移,拓展村級服務中心功能,到2022年“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建成率達到100%。健全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功能和運行機制,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力量下沉,促進全市鄉村發案數、信訪量、安全事故數等明顯下降,不斷增強農民群眾安全感,到2022年群眾安全感保持在95%左右。

關鍵詞之五 農民增收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意見》提出,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紮實辦好民生實事,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優化公共服務供給,讓農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關鍵詞之六 脫貧攻堅

《意見》明確,圍繞確保2020年全面完成脫貧任務,不拖全省全面小康後腿目標要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運用系統化思維,集聚各方力量,激發內生動力,提高脫貧質量,全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舉措:重點抓好分類推動精準脫貧、加快村集體經濟發展、強化三大重點片區幫扶、深化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四個方面工作。注重扶志、扶智與強技相結合,激發脫貧主體內生動力,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實施一批產業富民重大項目,強化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高帶動脫貧的有效性,到2020年底所有低收入人口按現行標準全部實現脫貧。開展村集體經濟振興三年行動,不斷髮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到2020年所有村居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8萬元以上。聚焦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發展,每年投入重點片區整體幫扶項目資金25億元以上,到2020年片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達到全市平均水平。深化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有勞動能力困難群體專項激勵試點,積極爭取保險扶貧普惠金融試驗區試點,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加大對重點片區、經濟薄弱村發展和低收入農戶增收的支持力度。

關鍵詞之七 農村改革

鄉村振興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創新體制機制,激發活力,增添動力。《意見》提出,要堅持以推進城鄉要素市場化配置、完善農村產權制度為重點,加大農業農村改革力度,推動各類資源要素融入鄉村振興,全面釋放和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舉措: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著力推進城鄉規劃、產業佈局、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一體化建設,推動城市資本、技術、人才、管理等要素向農村流動,促進城鄉之間資源合理流動、均衡配置。注重提升小農戶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穩妥推進農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探索建立宅基地置換和退出制度,有序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經營轉讓。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9年全面完成清產核資工作,2020年基本完成村級股份合作制改革。

關鍵詞之八 政策支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著力破解資本、人才、土地等瓶頸制約。《意見》提出,要加強農村人力資本開發,健全財政金融支農服務體系,完善土地管理使用制度,為鄉村振興提供有效政策支持。

舉措:強化人才支撐,加快解決鄉村振興“人”的問題,堅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健全完善更為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體系,推動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專業人才、鄉土人才3支農村人才隊伍。強化投入支持,加快解決鄉村振興“錢”的問題,不斷加大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提高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比例。強化用地保障,積極開展“土地綜合整治+”行動,加快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積極推動同一鄉鎮範圍內村莊建設用地佈局調整試點,實施差別化用地政策,加大設施農業用地、農業規模化生產用地、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用地和農村公共服務用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