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高鐵上嫌小孩吵揚言丟其下車 到站後遭人群毆

6月8日,在一趟開往廣西桂林的動車上,一男子嫌小孩哭鬧影響自己睡覺,對帶小孩的母親進行辱罵,稱“小孩不應該坐車應該下車”。一位男乘客看不下去與該男子爭執並廝打起來。

然而,男子萬萬沒想到——小孩的親屬早早集結在出站口,等著揍他……

事發時,一名兩歲多的孩子在動車上哭鬧,吵到了同車廂正在睡覺的一名男子。

該男子十分生氣,揚言要把小孩兒丟下車,並辱罵了小孩的母親,雙方因此發生衝突。

一位男乘客看不慣男子的行為,爭執過後兩人在車廂內打成一團。

男子高铁上嫌小孩吵扬言丢其下车 到站后遭人群殴

目擊者拍攝的視頻顯示,動車組工作人員與其他乘客一直在旁邊勸阻,但雙方情緒激動,並沒有要罷手的意思。

男子高铁上嫌小孩吵扬言丢其下车 到站后遭人群殴
男子高铁上嫌小孩吵扬言丢其下车 到站后遭人群殴

其間,男乘客反問男子:“你沒有小孩嗎?!”。

男子稱:“我沒有小孩,怎麼了!”並威脅男乘客:“你在哪裡下車?下車一起下,不下是孫子!”

最後,在眾人的勸說下雙方情緒漸漸平復下來。

男子高铁上嫌小孩吵扬言丢其下车 到站后遭人群殴

但這件事並未就此結束——

在另一段視頻中,男子和男乘客、孩子家長一起在桂林火車站下了車。

男子高铁上嫌小孩吵扬言丢其下车 到站后遭人群殴

孩子家長和一同來接站的人一起毆打了這名罵小孩的男子。最終,車站警務人員到達現場,此事才得以平息。

男子高铁上嫌小孩吵扬言丢其下车 到站后遭人群殴

視頻最後,孩子家長拉著路見不平的男乘客,說:“走,吃宵夜去。”

男子高铁上嫌小孩吵扬言丢其下车 到站后遭人群殴

網友觀點涇渭分明

您支持誰?

視頻在網絡上曝光後,網友的態度分成兩大派。一部分網友認為,小孩哭鬧很正常,男子太暴躁;但更多網友認為,乘客們買票不是來聽孩子哭鬧的,在車廂裡哭鬧是不文明行為。

網友觀點一:

2歲半哭鬧可以理解,被打男子是欺負婦孺

@ LookintomyeyeS:打的挺好的,這男的看別人是女人帶孩子好欺負,戰鬥力爆棚,遇見男人就不行了。

@ 靜靜的等待最後的結局:一個2歲的孩子都不能寬容的人,打死活該

@ 計費數據結構:都說給人丟下車了,還不是打的好?當年的綠皮車啊,小孩吵,大人吵,地上坐的都是人,也沒見現在的這種社會風氣,仇視小孩……自己小時候沒有哭鬧過?

@ 充滿希望的小肥西:本來除了當事人之外其他的乘客都挺好的,你這一打架影響到其他一車子人,肯定體驗感極差,不過我也想說,這個男的也是太暴躁了,人家帶小孩也不容易

但是,更多網友認為“孩子小”不是打擾別人的理由,孩子吵鬧是監護人的錯

@ 林走微博:打擾別人是沒素質的體現。這叫公德心。你兒子又不是我兒子,我憑什麼得慣著讓著?

@ xiaonan0409:以前坐車,看見有個女的抱小孩,小孩哭鬧,那女的把小孩抱到兩個車廂哄,這就很暖心啊

@ shbsckj:就為這打人,帶孩子一方能是什麼懂事的主!孩子小,哭鬧可以理解,影響別人了,給周圍的人哪怕露出一個歉意的笑,或者陪個不是,人家再有意見也就過去了!不能以孩子小為理由,反唇相譏直到升級到約架動手!揚言扔孩子錯了,但孩子家長在孩子哭鬧之間對周圍有點歉意,有點制止孩子的行為,人家還會揚言?

@ 晨筱薇:說實話,有時候遇到能嚎一路,家長又不管的熊孩子,真的很糟心

@ x淺墨色:所以家長管不好小孩子請不要帶出來

@ 食左飯未呀:不好評論,自己的孩子公共場合還是要看好,2歲半了也該懂事了

@ JokerSteven黃:說打的好的可能基本上沒坐過高鐵,體會不到小孩吵是件多麼讓人煩躁的事情

@ 上官蔚藍_:居然說打的好???人家就說了一句氣話就活該被打?孩子吵鬧還不讓說一句?

@ 九齡學社:看到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是應該的,還是請你們認識搞明白一點: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吵鬧是缺少公德的表現,孩子吵鬧不是孩子的錯,是孩子“監護人”的錯!如果監護人不能很好的執行監護職責,被人懟就應該承認錯誤!當然受影響的人最好也多點理解和耐心,但是我們能忍不代表認為這是理所應當。

@ lanenge:孩子小,吵鬧很正常。當家長的,要安撫孩子,畢竟是公共場所。安撫不好,那就帶孩子去車廂連接處,安撫好了再帶回來。乘客呢,多擔待一些,畢竟帶孩子也很辛苦。我是媽媽,上飛機前要做很多功課,要不別人買了票也不是為了聽你家孩子一路吵鬧的。

@ 莫雞凍莫雞凍:小孩犯什麼錯誤都可以用他還只是個孩子來當說詞嗎?小孩犯錯就得教育,要不然長大不是人。

@ 上官蔚藍_:車上在場乘客這樣說:我就在這列車廂上……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那天廣州颱風,列車晚點了4個小時。發生這件事的時候大概是11點,當時那個男乘客說自己很累一直想睡覺,但是小孩一直在吵鬧,這名男乘客確實過於暴躁了, 但是那個母親也不是善茬, 一直在挑釁。

轉自:北京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