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我的福地

北京,我的福地

每個人的命運,都和TA生活的城市,糾纏在一起。

我的北京,從兩個箱子開始。箱子收拾了一個月,火車做了一晚上。走出火車站,回頭,只見大大的紅色的“北京”二字懸掛眼前,這是我與這城市的初識。

不是每一個北漂的人,從一開始都對這個城市下了血誓,高考落敗的自暴自棄,讓我大筆一揮,報選了6座城市,而北京,是命運對我的安排。

家人在學校附近住了半月,給我以臨時反悔的機會。我鋪開了床單,將書本在床頭擺下,選擇開始與這座城市的故事。

01 北京,首都

對於來北京旅行的人來說,腳下踩的這片土地叫作“首都”,僅這一件事情,就足以讓你興奮許久。而對於即將在這裡生活4年的人來說,“首都”二字的振奮效果,早已經被各種不安蓋過。沙塵暴比颱風洪水要更猛烈些?我會愛上這裡冬天裡的暖氣,還是會適應不了這裡乾燥的空氣?這個說話裡帶著er話音的地方,到底是北方人的豪爽,還是像傳聞中的排外?

你敏感的神經,捕捉到的每一個信號都在驗證你的假設,或是推翻你的假設。你撒入時間,細細的重新定義著這個城市的方方面面。直到“首都”二字,漸漸淡去,“北京”二字,慢慢清晰。你和這座城市的關係,就在期間起了變化。

02 除了霧霾,這裡有自由的空氣

4年晃眼就過。來時便定下了與這座城市告別的日子,就在今天。今天,我換下了青澀的格子裙,穿上了乾淨的白襯衣,地鐵搭乘著我向著密集的寫字樓區出發,搭乘著我的命運,去與這座城的更深處交纏,家鄉在身後拉起了越來越長的影子。

出了地鐵站,我手裡攥著簡歷,站在密集的寫字樓宇之間,太陽的強光從天垂直砸下,到了幾百米高空開始接力給大樓的玻璃互相折射,最後一束光折射到我身上。這一刻,我強烈感受到了我自己,身後的地鐵斬斷了我與這個世界曾經的全部聯結。

我像被扯斷了所有身上的線的木偶,隻身站在城市中央,我用自己的力量重新抖動身體,抬頭,展臂,呼吸到了一縷空氣,叫作自由。

我幾乎不認識這座城市裡的所有人,我與家鄉的信息聯結點只有我每天晚上打回去的一通電話,我和我的所有秘密,被這座城市的圍牆守護著。這一刻,你覺得你可以做任何事情!你打了20多年的怪,終於解鎖自由關卡。

你走進某座寫字樓,按下某個樓層,電梯把你放到某個帶有logo的門前,你和前臺小姐點頭微笑。在某個會議室裡,你雙手比劃著你的想法,夢想從旁邊的窗戶悄悄鑽出,升上了萬米高空。

你開始重新佈局你的人生。你選擇誰可以進入你的生命,誰又該離開。你可以與一本正經的學士探討經濟命題,也可以與流浪歌手把酒言歡。你不斷更改著你在名片上的Title,斜槓青年的斜槓無限度的被你添加。在這座城市,你要做的只有不斷的出發,總有不同的風景在前面向你伸出手,你將你的手交給它,就被牽著翩翩起舞。

換一種成功的定義,你就可以再出發。你可以失敗,但轉身又奔入更大的可能性中。我以這座城市為起點,去往美國這個被稱為更自由的國度,揹包一背,又回來了這裡。

自由,可以滿足你最大程度的任性。任性,肆意,張揚,我只書寫在這裡。

03 不止是機會

幾年後的某日午後,咖啡廳裡,我的對面坐著一個女孩,她穿著乾淨的白襯衣,手裡攥著簡歷,開口:我該留在北京,還是回去家鄉?她低頭,頓了一下,抬頭,繼續斷斷續續的講述起她的家鄉,她與北京的故事,她的夢想,她的擔憂…看著她,我只是不斷喚起了對曾經的自己的記憶。原來,真的,北京和家鄉的抉擇,曾攔在每一位到過這裡的異鄉人的面前。

留下的人有留下人的藉口,回去的人有回去人的藉口。我留下了,我的藉口沒有什麼特別——

機會,可又不止是機會。

站在CBD,中關村,大望京…你用手指頭,點數著一排排的寫字樓,一個個的窗戶…你點數出來的是數不完的機會。機會不止於此,3W咖啡廳裡,天橋上,酒吧內…每個北漂的人都將眼睛鎖定一處,並堅信那裡有自己的未來。

在北京住的久了,你發現你曾經看到的機會,只不過是北京穿在外面的霓裳。北京真正帶給你的機會,是蘊藏在城市中心的一股力量。

  • 思考的力量。朋友說,他認為AI將以最大程度取代傳統工種。朋友說,他認為個人品牌中才蘊含最大的增值空間。在這個城市裡,我常聽人說“我認為”,說完就朝著他認為的方向去做了。這是一座思考密度更高的城市,你的大腦跟著城市的輪盤飛速轉動,腳步也跟上。

  • 速度的力量。當春意才跳上枝頭,北京的街頭已零星點綴了幾輛小黃車,路上跑的小黃車越來越多,漸漸跑向了周邊的城市,而這裡,又一次扮演了“起點”的角色。所有身在其中的人,日常裡帶著望遠鏡走路。

    你和這座城奔跑的速度,相互幫襯。

北京的力量,最終融為了你身體裡的節奏。

04 更多的接觸點

去年年末,我來這個城市已將近10年,和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電視裡偶爾掃過直升機俯拍城市的鏡頭,掃過的某棟樓的樓頂,掃過的某個衚衕的一角,我竟能馬上說出這棟樓的名字,這條衚衕的名字。你和這座城的關係,又豈能還只說是過客?

我一次次從北京出發,又一次次回到這裡。路上,我習慣帶一本書,作伴我的旅途。看到白巖松的書裡寫著,他經過了東三環靠西的輔路,他行駛在了西直門的立交橋上,他在中央電視臺裡做直播。楊絳在夢中的北京尋找三里河。王小波小時候住在成方街,離北京的城牆很近。你跟隨書中故事的腳步,是你同樣走過的北京的路。

書裡寫的北京,是你的北京;新聞報道的北京,是你的北京;大閱兵走過的北京,是你的北京;Facebook進軍的北京,是你的北京;所有與北京的連接點,都直接連接在你的身上。你與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鏈接。

逃離北上廣近年的呼聲越喊越高,這裡有霧霾,這裡有堵車,這裡有壓死人的房價。

每座城市都有陷阱,關鍵是哪座城市能賦予你跳脫的力量和成長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