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示」這些食物吃對了才健康

五類人慎吃蒲公英

蒲公英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帶根全草,首載於《新修本草》,自古以來,常被作為野菜食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其列為菜部,清代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言其“嫩可為蔬,老則入藥”。蒲公英日常可榨汁、涼拌、煸炒、入湯羹、做餡料、煮粥食用。

「健康提示」这些食物吃对了才健康

網絡配圖

中醫認為,蒲公英藥性甘苦而寒涼,可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溼通淋、清肝明目,因此,常被作為養生保健的“日常之品”,有些人甚至將它們曬乾保存後,一年四季都在吃。但其實,蒲公英主要適用於春夏季及熱證調理,並不宜長期、大量食用,尤其以下人群更需禁忌。

1、陽虛體質的人。蒲公英藥性苦寒,用量過大又具有緩瀉作用,因此,有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表現的人應慎用。

2、行經期的女性。蒲公英寒涼,可凝滯血脈,引起經期不適。

3、哺乳期女性。蒲公英過於寒涼,容易傷及母體,也會引起嬰幼兒不適。哺乳期間,如需使用,應以鮮品搗爛或幹品水煎液外敷為宜。

4、孕婦。蒲公英具有通利下行之性,有滑胎、動胎之弊。

5、過敏體質者。有少數人對蒲公英過敏,接觸後易產生蕁麻疹,這類人應慎用。

洋蔥,食物裡的“心臟支架”

洋蔥是很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食療價值,在歐美國家被稱為“蔬菜皇后”。鮮為人知的是,洋蔥還有食物裡“心臟支架”的美譽。

這是因為,洋蔥在護心方面作用突出:研究發現,洋蔥中的有機硫化物具有抗血栓功效,有助於防止不必要的血小板凝結,還可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紅血球細胞膜功能;其富含的類黃酮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功效,有助預防心臟病、腦溢血等心腦血管疾病。

「健康提示」这些食物吃对了才健康

網絡配圖

根據表皮顏色,洋蔥有紫皮、黃皮、白皮三種。數據顯示,紫皮洋蔥蛋白質、膳食纖維以及鈣、鎂、鋅、鐵等礦物質含量均比淺色的黃皮和白皮洋蔥高,但後兩者胡蘿蔔素、維生素C的含量比紫皮的高。值得一提的是,紫皮洋蔥富含花青素,這種活性物質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功能,有助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的損傷。此外,紫皮洋蔥中有機硫化物含量要高於其餘兩種,因此辣味更重。總的來說,紫皮洋蔥的營養價值高於白皮洋蔥和黃皮洋蔥。

淺色洋蔥水分和甜度較高,相對難保存一些,更適合做涼拌菜和蔬菜沙拉;紫皮洋蔥口感更脆,辣味較明顯,適合短時間快炒。洋蔥要選掂起來很沉,表皮乾燥、緊實,沒有擦傷的,放在低溫、乾燥、黑暗且通風良好的地方保存。需要提醒的是,洋蔥對胃的刺激較大,胃潰瘍患者儘量少吃。

(據《生命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