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美國專家竟亮出這種觀點嚇唬中國,暴露霸權主義本質

剛剛,美國專家竟亮出這種觀點嚇唬中國,暴露霸權主義本質

據環球軍事網6月12日《美專家炒作太空武器競賽:中國比俄美更積極》一文報道,美國大學教授羅伯特博士在著名核災難國際高峰論壇中發表了一系列言論,聲稱中國目前在太空武器領域的軍備發展迅速,並且態度相比俄美更顯積極,特別是中國近些年來在反衛星武器領域的一系列動作。

他還聲稱,美國部署在亞太的一系列導彈系統嚴重依賴於太空的預警衛星,一旦衛星被武器攻擊失明。那麼中國再次發射的導彈很有可能被美國導彈防禦系統判定為核武器,這增加了大國之間的戰爭風險!只許美國放火不許中國點燈嗎?這樣的奇談怪論,也不知道美專家是怎樣說出口的。

太空武器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放眼全球,能在太空武器領域有所發展的只有三個國家,中、美、俄,勉強一點再加上一個並不夠成熟的聯合體——歐盟。之所以如此難以發展太空武器,是因為需要大量成熟的經驗積累。即使現在來看,太空領域仍然是一個充滿太多未解之謎的“聖地”。

剛剛,美國專家竟亮出這種觀點嚇唬中國,暴露霸權主義本質

在這一領域,美國可以說才是佼佼者。美國在新的國際背景下,為了鞏固世界霸主地位,早在2001年美國航天司令部就在空軍基地進行了歷史上首次太空作戰模擬演習。耐人尋味的是,那次假想背景是“2017年的中美關係”。

此後,美國陸續發射了X-37B無人航天器,獵鷹系列的航天飛機也被送入太空。除此之外,美國的標準3型防空導彈也展開一系列反導實驗,2008年一枚從美國宙斯盾艦上發射的標準3型防空導彈順利擊落了一顆實驗衛星,美國還大力發展高能激光武器系統,試圖通過技術實現非對稱對戰。

中國在空天武器方面的發展起步相比美國較晚。為了打破美國在太空武器領域的霸權,我國的科研人員在技術被絕對封鎖的背景下,自力更生,發展出“動能”系列攔截導彈。目前廣為人知的是中國發展的“動能-3”型反衛星導彈。據公開報道,動能-3型攔截導彈體積大致與東風-31型彈道導彈相同,但射程達到了30000公里,可以打擊多數高太空領域部署的衛星。

剛剛,美國專家竟亮出這種觀點嚇唬中國,暴露霸權主義本質

可以說,太空領域是一個尚待開發的、具有極大前景的領域,從美國近年來對太空領域的大力投入以及對中國反衛星武器發展的極大關注來看,太空軍事化已不可避免,制太空權將成為未來戰場成敗的關鍵。

美國在太空領域對中國重重圍堵,美專家反而說出那樣的話,無非就是為了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對中國太空武器發展形成壓力。可喜的是,我們已在經濟、技術、經驗等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從中國近幾年不斷披露的動能殺傷及超高音速武器的新聞來看,我們有信心和能力打贏未來的太空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