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修復喜見成效 遭遇生態危機的新疆“藍寶石”重返顏值巔峰


賽里木湖,廣大遊客和攝影師公認的中國最美的湖泊。 千百年來,賽里木湖就這樣靜靜地躺在天山山脈的群峰之間,每一個走連霍高速進入伊犁的人,都忘不了賽里木湖的那抹藍色。 那是一種帶有寶石光澤的藍,一種不帶任何做作的藍,一種只要看一眼就永難忘卻的霸氣十足的藍,一種能夠讓你驚詫無語的藍,好像是直接將藍色的染料倒在了湖水裡,或者說像是直接用水彩塗抹的畫面,讓人震撼不已。

賽里木湖俗稱三臺海子,因為清代曾在此處設立軍臺,從伊犁往迪化數,到這裡恰好是第三個軍臺,因此得名。 賽里木湖是一個高山湖泊,四面環山,據說早期的賽里木湖曾比現在大三分之一,也比現在深50-80米。 這就是說,如今我們經過湖邊的道路以前都是在湖水之中。

每年五月六月,賽里木湖全面開啟花海模式,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在遠處雪山長雲的映襯下,水天一色,天地如洗,賽里木湖,湖水湛藍、深邃而神秘。 湖畔廣闊的草地上,牧草如茵,氈房點點,鮮花遍地,好一幅詩情畫意的優美畫卷。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十多年前的賽里木湖,曾經慘不忍睹。 那時,賽里木湖周邊居住著很多牧民,氈房隨意搭建,牛羊隨意放牧。 歷史上,當地蒙古族和哈薩克族牧民每年7月底、8月初都會在湖邊舉行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許多車在草場上隨意碾壓。 過度放牧,導致湖畔的草場退化嚴重、植被覆蓋率連年下降。 湖畔草原汙漬滿地,垃圾成堆。 由於水土流失,草原上的溝壑隨處可見,猶如一道道猙獰的傷痕……

2002年,賽里木湖地區植被畝產草量較上世紀90年代下降66.2%,裸露地擴大到6萬多畝。 近湖區域荒漠化、沙化侵蝕加劇,尤其是環湖區50米-500米範圍內土地沙化、荒漠化嚴重。 2006年,賽里木湖地區理論載畜量為21.18萬羊單位,核心區載畜量只有7.79萬羊單位,而實際在核心區放養的牲畜有28.01萬頭,嚴重超載過牧247%。

賽里木湖的環境變化牽動著人們的心。 為了保護好賽里木湖生態環境,2002年5月,賽里木湖拉開生態環境整治大幕,“素面朝天、還其自然”成為治理的最終目標,投入2000餘萬元在博樂市郊區修建綜合性賽馬場,將每年在湖畔舉行的那達慕大會遷至博樂賽馬場舉行。


2003年,博州科學編制《賽里木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投資5000多萬元修建了環湖公路,有效杜絕了車輛輾壓破壞草場景區植被現象。 2011年,博樂市政府啟動湖畔草原禁牧,進一步恢復草場植被。 2013年,賽里木湖核心景區實施禁牧16.45萬畝,核心景區600多戶牧民、12萬多頭牲畜全部遷出異地安置,湖區生態得到恢復。

2017年,賽里木湖再次擴大禁牧範圍,禁牧面積已達到19.05萬畝,湖畔的草地安裝噴灌設施,對環湖公路兩側的裸露草地進行人工覆土種草修復。 在搬遷牧民的同時,博樂市政府幫助牧民組建馬隊,進行有序的旅遊開發。 獲得重生的賽里木湖再次成為遊人的天堂,湖畔的牧民也嚐到了生態旅遊的甜頭。

賽里木湖海拔較高,原本是一個沒有任何魚類生存的封閉式的高山冷水湖。 上世紀60年代起,當地人便嘗試著往湖中投放魚苗,前前後後投放過30多種魚苗,但都未能存活。 1998年,博州從俄羅斯引進原生活環境與賽里木湖頗為相似的高白鮭鮭和凹目白鮭,並移植成功,開創了賽里木湖漁業發展的新局面。


高白鮭與凹目白鮭對生態環境的要求相當嚴格。 賽里木湖入湖水主要是冰雪融水和山區降水、泉水,未受任何汙染,清澄碧透,含沙量極小,湖水透明度達10-15米,年平均氣溫約1.1℃,月平均最高氣溫18.3℃,最低氣溫-17.2℃,冬季冰封期長達5個月。

賽里木湖高白鮭在這樣的環境下,依靠天然餌料,生長3年才達到捕撈水平(一公斤左右)。 如今,產自賽里木湖的高白鮭銷售到了國內各大城市的高端酒店,魚子醬等產品還出口至歐洲部分國家。 文/圖 納蘭小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